会宁土话:填炕​ || 作者 老冰草

会宁土话:填炕
作者    ‖    老冰草
黄土高坡一老汉,爱吃洋芋和馓饭;
不愁吃来不缺穿,浮生札记谝闲传;
根在陇中会宁县,柳家岔里有家园;
少小也曾受可怜,寡汤薄衫度饥寒;
浪迹他乡几十年,人情冷暖都经遍;
老马也把旧栈恋,年年腊月回家转;
幸喜二老还康健,劳作田间不得闲;
耕读传家风气远,心平气静天地宽。
——老冰草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会宁一中往事(连载一:白桢校长)》《会宁一中往事(连载二:几位老师)》《会宁一中往事(连载三:吃饭相关)》《会宁一中往事(连载四:宿舍里的故事)》《会宁一中往事(连载五:我和我的同学们)》《会宁民间故事(连载一:野狐君儿叫门)》《会宁民间故事(连载二:吃娃娃的野狐君)》《会宁民间故事(连载三:石碾烙死野狐君)》《会宁民间故事(连载五:老君坡石碑岘)》《会宁民间故事(连载六:薛仁贵在会宁)》《会宁民间故事(连载七:牛屎滑倒碌碡打)》《会宁民间故事(连载八:田娃智斗野狐君)》《会宁民间故事(连载九:人没尾巴没处估)》《会宁民间故事(连载十:善媳妇和恶媳妇)》《会宁民间故事(连载十一:七月七的传说)》《会宁民间故事(连载十二:大地震爷孙活命)》《会宁民间故事(连载十三:惧里猫)》《会宁村情农事(连载一:紧场)》《会宁土话:断》《会宁土话:坦》《会宁土话:悟愫》《会宁七十年代的顺口溜》《小时候 ——曹老师·大傻·亚克西》《布鞋情深 》《会宁土话:叶子麻》《乡村游戏之写在前面》《乡村游戏之弹杏核》《乡村游戏之抓鸡娃》《乡村游戏之拌响炮》《乡村游戏之挖五子》《乡村游戏之打瓦》《乡村游戏之掐方
会宁人都睡土炕。土炕一定要煨热、捂暖和。一眼热炕,是会宁人简单的幸福,永远的乡愁。土炕煨热的过程,就是“填炕”, “填炕”的材料,也叫“填炕”。所以十分有趣,在会宁土话中, “填炕”是一个很特别的词。它既是一个名词,又是一个动词。
“填炕”是会宁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说简单,但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填炕”的时候,还得用到一个叫“推耙”的木制工具。那是一根粗细长短适宜的木棍,顶端楔装小半截方形的木块,构造形同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T”。填炕的时候不能硬把“填炕”往炕里推,而是把“填炕”轻轻地推上去,覆盖在上次燃烧过或者刚点燃的柴火面上,使前一天的“填炕”在燃尽之前又得以续上,从而接着燃烧,如此周而复始,土炕就会一直保持着热度。
一眼热炕,传承着孝敬父母的责任和善待老人的传统孝道。一家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老人安身的屋子,“填炕”的活一定是要子女辈的人来完成,对老人孝敬的子女,会把烧炕的“填炕”加的不仅多,而且推的深且均匀,炕头热面广,热量持续时间长;对老人不善者,掩人耳目地点一把火应付了事,然后糊里糊涂上一层湿驴粪,炕头一直是屁温屁温的热度,后半夜就开始退温甚至冷冰冰了。哪家的抗热,谁家的儿女孝顺,其实都逃不过村里庄农人的眼睛。晚饭后,村庄里闲下来串门的人们会观察着周围各家人的烟囱,若是那烟囱里冒出的是滚滚隆烟,说明这是一个孝道家庭,老人家睡的一定是一盘热炕;若是那烟囱里冒出的烟轻若淡云,似有似无,这家老人的日子就难过了,晚辈们自然要遭到村里人的唾弃和议论。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说“亲女儿烧炕满炕热,儿媳妇烧热炕眼门”。或许说的过于有偏见,但通过填炕,会宁人把孝道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陶冶着下一代。那一盘盘的土炕,除了温暖之外,更是时时刻刻在讲述着道义,传承着孝道。
土炕是会宁人待客的规格和待遇。初次登门的生人,或者重要亲戚来了,赶紧请上主屋的热炕,然后架起罐罐茶热情招待。客来客去的支应,红白喜事的应承,亲朋好友的招待,都是用土炕架起好客的桥梁,用罐罐茶营造交流的氛围,热烈亲昵的交谈着,时不时的给每位喝茶人的茶盅添加一点慢慢的吮呷,炕头上欢声笑语不断,尽享亲情与乡情的温暖。这时候的土炕和罐罐茶,就如同穿过时光隧道的一对亲兄热弟,互相扶持,温暖滋润着千家万户。
自幼在黄土地里浸湮长大,对土炕的执着和偏爱是情有独钟的。生于土炕,长于土炕,土炕承载了人们几乎所有的童年记忆。儿时在土炕上摸爬滚打的那些年月,就如同爷爷老屋里落满时光尘埃的炕沿头,虽历经沧桑,却历久弥新,常常会在不经意的夜晚,瞬间来到枕头耳畔,浮现在眼前,像曾经喜欢过的女孩;像幼时玩耍的伙伴;像屋后那棵沧桑的老槐树;像幼时挚爱的小人书,时不时的温暖我备受清冷的心怀,安顿我无法停顿的灵魂。记忆中,每个冬日的清晨,睁开睡眼朦胧的双眼,映入眼帘的就是炕沿边的火盆,火盆边上烤的焦黄的馒头,浓浓的酽茶,呛人的烟雾,以及烟雾里眯着眼睛的爷爷,它就如同一副古老的水墨画,定格着那个年代所特有的色调,深嵌在成长的记忆中。爷爷老屋的土炕就是我成长的平台,木棂的窗户周边糊上纸,中间一块透光的玻璃,是我趴在窗台上渴望外面的出口,在那个土炕,透过玻璃,看过风起云落,度过春去秋来。在炕上哭过,笑过,玩过,直到长大成人。记得上小学的年纪,北方的天气不像现在,相当的寒冷,比现在冷多了,早晨在热炕上磨蹭半天才艰难的从被窝爬出来,大人们会把我的棉衣棉裤在炕上暖热了再让我穿上。不情愿的背上书包上学,等到中午放学,一路上冻得缩手缩脚,等走回家,手脸都冻的冷冰冰,一进门就被父母心疼的命令到热炕上暖着,然后端来做好的饭菜,热气腾腾,趴在炕沿边上大快朵颐。偶尔伤风感冒了,最好的治疗就是多喝开水,然后趴在热炕上暖一暖出一身汗就好了,有时候连感冒药都不用吃!土炕烧久了,会把里面燃烧尽的灰土除出来当肥料用,除灰前一晚,拿几个土豆,丢到炕洞的热土灰里,这样四面受热均匀,第二天一早,拔出来,外面烤的焦黄,里面热气腾腾,香酥酥的烤土豆满足了我对食物最初最美的味蕾。曾经宁静的乡村早晨,暖暖的土炕,苦苦的罐罐茶,缓慢而悠然的时光,那杯茶是淡淡的苦涩但却温馨十足。在我眼中,乡村的土炕是人间温暖的象征,这种温暖与土炕的温度没有关系,而是来自土炕上历历在目的温暖场景;夜晚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二人,我爬在炕槛头边上做作业,爷爷坐在炕边有一搭没一搭的抽着烟锅,在旁边默默地守着我,守着他内心的希望,从小学守到初中,直至毕业去县里上高中,守出了一段祖孙相亲相敬的深情记忆。所有曾经成长中最美好的记忆,都从土炕上的点点滴滴入手,随便翻起一页,都会泛起岁月的涟漪!让你内心情感波动!
在土炕上睡久了,身上自然而然就会带有土炕特有的那种土腥味和炕烟味,这种味道从出生时起,就开始渗入我们每个人的血液,深入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那种土腥味强化着有关幼时成长的点滴和土炕的记忆,同时也在传承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离开老家多年在外闯荡的人来说,土炕就是乡愁,土炕特有的那种土腥味就是乡愁的味道,风尘仆仆而来,爬上土炕,裹着被子美美的睡一觉,细嗅着从土炕缝隙溢出久违的淡淡的煤烟味和土腥味,均匀呼吸,忘掉尘世所有烦恼和忧愁,很快进入梦乡。当那种陪伴你长大的土腥味和炕烟味传遍全身时,才能彻底解除心底泛起的阵阵乡愁!
在岁月的河流里,土炕就如同一座历经岁月的舞台,默默地见证着乡村岁月的悲欢离合,演绎着乡村世界的喜怒哀乐。许多在土炕上长大的人永久性的进城了,上了年纪的他们,从小在乡村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还时时映照入内心,虽然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可他们住的房间依然要盘上一盘土炕,因为那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习俗,依托他们一生的精神寄托。他们可以在土炕上找到乡愁;看到了土炕,也就看到了逝去多年的父母,看到了幼时成长的点滴。时代在发展,人的观念在变,乡村的土炕正在逐渐被柔软的席梦思床和电热毯所取代,温暖坚实的土炕,被认为是老土落后的代表,完成了它历史使命的土炕,正在慢慢的从我们生活中褪去。没有了土炕的乡村,就如同家园没有了炊烟袅袅升起的灵动和带月荷锄归的诗意,乡村没有了土炕,会缺少该有的底蕴!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的乡村找不到土炕的痕迹,在到处充斥着钢筋混凝土里的世界里,我们该去那里寻找我们的乡愁?又去那里祭奠我们曾经的乡土和乡情?
土炕,就像一位前世的亲人,一道属于乡村固定的传承,渗透在我的血脉中,深入到我的心灵中,永不褪色,永不变形。每当我在这充斥着喧嚣与浮华的世界里,被生活的步伐拷打着找不到方向,感到疲惫不堪,心慌意乱时,那宽大结实,温暖而不焦躁的土炕,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浮现在我姗姗来迟的梦境。在梦里,有温暖的炕沿头,活生生的事和土炕墙壁上久远褪色的照片,还有我对故乡的凝望!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

  • 有人问东北一家人睡一个炕不尴尬吗看看睡过炕的人怎么说

    火炕也被称为土炕,不光东北有,在华北和西北也有. 作为一个睡土炕长大的西北人,我来谈一谈土炕上的那点事.一家人睡一个土炕,在西北一带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平常事情. 虽然我不是东北人,但炕上的那点事情还是一 ...

  • 亚凌儿时琐忆:老土炕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三部,& ...

  • 母亲的土炕

    ‍达进腊月后,母亲每天傍晚烧好炕后总喜欢在场边上张望,我知道母亲的心思,每每看到爬在场边,头发已经苍白的老母亲,我总会心痛的问:"妈,饭吃了早点回家里看电视休息?你还在看啥?" 母 ...

  • 土炕的眷恋

    本文作者:范天云 大雪纷飞,炕头边,拉家常.火炉旁,茶水香,生活多舒畅.冬日的阳光,照到前炕家里暖.一张炕桌摆在炕中央,亲戚朋友盘腿叙家常.一条土炕写人生,芦席满炕过光景.北方寒冷土炕暖,生老病死难离 ...

  • 老家的热炕头

    南人住床,北人睡炕.       每当数九寒天,万家灯火的时候,我就会油然地想起老家的火炕.大概是印象太为深刻的原因吧,一想到温馨的老家,暖洋洋的灶间,热烘烘大炕,由不得眼窝湿润润的.         ...

  • 许永杰:土炕温情

    黄堡文化研究 第369期 土炕温情 许永杰 我在土炕长大,土炕是我的产床,我的摇篮,是我魂系故土的永远的脐带.我虽已进城工作几十年了,但与土炕有一种永远也割舍不断的情感. 从小家居陈炉镇,陈炉居民的窑 ...

  • 《老家的热炕》 作者丨孙晓蕊

    <老家的热炕>  作者丨 孙晓蕊     十一月初的周末,秋阳暖暖,阳光和煦,我带着女儿回娘家小住. 乡村的夜来得格外早,也愈显宁静.和喧嚣的城市相比,这里没有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没有此起彼 ...

  • 会宁土话:皋​ || 作者 老冰草

    会宁土话:皋 作者    |    老冰草 黄土高坡一老汉,爱吃洋芋和馓饭: 不愁吃来不缺穿,浮生札记谝闲传: 根在陇中会宁县,柳家岔里有家园: 少小也曾受可怜,寡汤薄衫度饥寒: 浪迹他乡几十年,人情 ...

  • 会宁土话:颠山​ || 作者 老冰草

    会宁土话:颠山 作者    |    老冰草 黄土高坡一老汉,爱吃洋芋和馓饭: 不愁吃来不缺穿,浮生札记谝闲传: 根在陇中会宁县,柳家岔里有家园: 少小也曾受可怜,寡汤薄衫度饥寒: 浪迹他乡几十年,人 ...

  • 《红楼梦》里的会宁土话​ || 作者 老冰草

    <红楼梦>里的会宁土话 作者    |    老冰草 黄土高坡一老汉,爱吃洋芋和馓饭: 不愁吃来不缺穿,浮生札记谝闲传: 根在陇中会宁县,柳家岔里有家园: 少小也曾受可怜,寡汤薄衫度饥寒: ...

  • 会宁土话:改彩​ || 作者 老冰草

    会宁土话:改彩 作者    |    老冰草 黄土高坡一老汉,爱吃洋芋和馓饭: 不愁吃来不缺穿,浮生札记谝闲传: 根在陇中会宁县,柳家岔里有家园: 少小也曾受可怜,寡汤薄衫度饥寒: 浪迹他乡几十年,人 ...

  • 会宁土话:胳夹洼·干拐子​ || 作者 老冰草

    会宁土话:胳夹洼·干拐子 作者    |    老冰草 黄土高坡一老汉,爱吃洋芋和馓饭: 不愁吃来不缺穿,浮生札记谝闲传: 根在陇中会宁县,柳家岔里有家园: 少小也曾受可怜,寡汤薄衫度饥寒: 浪迹他乡 ...

  • 会宁土话:谦烦​ || 作者 老冰草

    会宁土话:谦烦 作者    |    老冰草 黄土高坡一老汉,爱吃洋芋和馓饭: 不愁吃来不缺穿,浮生札记谝闲传: 根在陇中会宁县,柳家岔里有家园: 少小也曾受可怜,寡汤薄衫度饥寒: 浪迹他乡几十年,人 ...

  • 墙上诗​ || 作者 老冰草

    墙上诗 作者    |    老冰草 黄土高坡一老汉,爱吃洋芋和馓饭: 不愁吃来不缺穿,浮生札记谝闲传: 根在陇中会宁县,柳家岔里有家园: 少小也曾受可怜,寡汤薄衫度饥寒: 浪迹他乡几十年,人情冷暖都 ...

  • 五爷爷骂月亮​ || 作者 老冰草

    五爷爷骂月亮 作者    |    老冰草 黄土高坡一老汉,爱吃洋芋和馓饭: 不愁吃来不缺穿,浮生札记谝闲传: 根在陇中会宁县,柳家岔里有家园: 少小也曾受可怜,寡汤薄衫度饥寒: 浪迹他乡几十年,人情 ...

  • 大清小清​ || 作者 老冰草

    大清小清 作者    |    老冰草 黄土高坡一老汉,爱吃洋芋和馓饭: 不愁吃来不缺穿,浮生札记谝闲传: 根在陇中会宁县,柳家岔里有家园: 少小也曾受可怜,寡汤薄衫度饥寒: 浪迹他乡几十年,人情冷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