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爱与性为什么很难完美结合?
作家虹影 图片来自网络
爱与性为什么很难完美结合?
文/虹影
我住在意大利13年,每年都会到罗马一段时间。罗马它代表一种精神,对我而言,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绝美之城。到了那个地方好像什么都可能产生,什么都可以做,什么也都可能改变。
坐在西班牙台阶,我觉得这一生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想,就拿一个冰淇淋,这一生就这么过下去就可以了。
太阳懒懒地晒着你,然后你举目皆望,这个地方全都是棕色的墙,都是咖啡的味道,都是葡萄酒的味道,奶酪的味道,然后那么多鸽子在围绕你,一抬眼就是一个巴洛克的建筑,一抬眼就是一个什么名人的老房子,你不小心摔一跤都会摔在名人走过的地方。
我认为它就是一个镜子,它照见你了,你就会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如何度过。
我认为人生有几个重要的点:
当你离开家乡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离开家乡的,但要离开一个国家,要有十分的勇气才可以办到。
当你在另外一个国家,异国他乡,你再重新回看自己的生活的时候。
第三个点是你从异国他乡返回你的故土,你再来看你的生活的时候。
比如我,我就觉得我有那么多后悔,我有那么多错误,我有做了那么多不可原谅的事情,那么今后我要怎样的一种生活,我认为人生是在这种不断追问自己当中来获得对自己的生活的一种重新肯定的。
新女性的价值观或生活观,就是什么都是可能的,对她们来说,这个世界很真实,她们的感情也很真实,有时候你喜欢这个人,但是同时你也喜欢另外一个人。
我认为婚姻就是开放式的,对中国人来说不是特别合适,意大利人都不行,意大利男人很爱家庭,他在外面无论怎么花,可是他回到家里还是一个好丈夫。但是法国人不是,你看法国的夫妇,可以说是65%以上的是分床睡,这个就是一种自由。
那对中国人来说,我认为新一代年轻人是不会步入婚姻的殿堂,就是他们更喜欢自由状态。比如说他的婚姻跟情爱关系是放开的,两者分离。
爱和性这两者很难结合,所以一般我奉劝我身边的朋友,当你都不知道性是什么的时候,那你追求爱。当你知道爱同时又拥有性的时候,那你要两者结合。
有的人很幸运可以两者兼之,有的人不是那么幸运。那如果不幸运,那为什么你不去试呢?如果你在试的过程当中,突然发现就是也是有感情的,那不就是很好嘛。
所以我们可以等着瞧,看到底这个会走向哪里。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他总要去丧失禁区,总要去踩雷,那么他会自己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虹影小说《上海之死》改编的电影《兰心大剧院》剧照
我们通过无数的错误和无数前人的经验,会看见到底我们应该是有一个新的开始,还是保持原状。
或者我们会是一个圆圈,比如说我们又回到母系时期。其实我认为是成立的,它代表着另一种爱情观或者是婚姻观——我是一个女人,我非要嫁一个男人才能够证明自己吗?不需要。男人也是这样,我不一定非要娶一个妻子,才真正的成为一个男人。
在现今的中国,我认为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个时刻,我们是靠我们其他的来证明我们自己。
我认为爱自由的人不是特别适合婚姻,婚姻会把人消耗掉,就是让你保持一个麻木的状态。我这样说的话,肯定很多人恨死我了。
但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婚姻也是这样,它会把人禁锢在一个空间,所以我认为真正好的婚姻是不断地前进,两人同步,男女同步,这样才可以使婚姻达到升华,而不是停留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上面。
女性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可以面对全球的各种问题,不管经济,气候,或者大的困境或危机。但我们仍然要问,女性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谁而存在,我们是为谁而活?
虹影小说《上海之死》改编的电影《兰心大剧院》剧照
我们也许可以只活这一刻,不用那么长,在这一刻里面保持我自己,对我们来说,可能一生当中有这么一个瞬间就足够了。
在以往中国文学里面,描写女性的生活都是大气魄的,不论是从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是包括萧红的那个《生死场》,甚至张爱玲建国之后写的女性题材,都是这样的。
我认为中国最好的作家还是在文革这一代成长起来的这一批作家,他们从小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在那样的大政治气候下面,见识到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所以才会产生出那么好的作品,至今没有人超过他们。
我讲究瞬间,女性的瞬间。
我们生小孩的那一瞬间;
我们第一次把初吻献给一个最爱的人的瞬间;
还有我们第一次走上床跟一个爱的人,感觉到性和爱的合二为一的瞬间;
我们看见很美的一朵花,把它放在手上,这种很柔软,散发出香味的瞬间;
当然也是我们受伤的瞬间,感受到痛苦屈辱,眼泪奔涌而出的那种瞬间。
我认为这种瞬间把一个女人放到了一个空间,本来这个空间那么小,但是女人用自己的瞬间把它扩大、扩散,然后让她的整个生命从一个瞬间进入另外一个瞬间。
女人的每一个片段都在展现着,作为真正的女性,她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她会遇到哪些瞬间,而哪些瞬间是真正的通过记忆保留了下来,传递给另外一个陌生人。
本文为一刻对虹影的专访。
作者简介:
虹影,生于重庆,著名作家,代表作《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K-英国情人》等,新书《罗马》已上市。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