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果没有爱,有钱也是好的。这话毒害了多少女人?

一个人成年需要有两个标准,一是生理年龄,一是心理年龄。
如果心理年龄不成熟,即便生理年龄再大,也只是一个“巨婴”而已。
巨婴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情感关系中的杀伤力最大!
巨婴,还得回到原生家庭中。
没有任何一个伴侣能满足你对父母的期待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创伤走入婚姻,因为我们的父母并不完美。
说爱复杂,是因为爱的背后包含了非常复杂的动力
当我们说我爱某人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重新体会到了一种基于童年的熟悉的情感
成年人的每一个思想和行动,都可以从他的童年经历中找到对应。
心理学家阿德勒也说过,成年后我们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童年的某些经历。
可见,早期记忆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风格。
童年时期形成的内在匮乏感,逐渐会变成内心的黑洞。
成年后,有人可以通过学习觉察疗愈,但有人却把负面的想像投射给了孩子,这样的父母往往通过打压孩子的欲望,来转嫁自己匮乏的痛苦,并且声称,这是为了孩子。
长大成人后,两个人合不合适,落实到过日子的细节上,无非就是——
吃饭吃得来,聊天聊得来。
花钱花得来,床上啪得来。
结婚关于钱这事,真的是必要聊一聊了。
你不给我钱就是不爱我,女人:看错你了
电影《前任攻略3》里有一句话这样讲:“怎么证明一个男人爱你:1.为你花钱 ,2.愿意娶你。”
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成为了多数女人的奉为情感中的至理名言。
毒害了多少青春少年!
很多象征性的金钱,让人混淆很多更重要的东西:给我买钻戒的人就是爱我的,不给我买钻戒的人就是不爱我的。
他把全部的爱(钱)都给你了,会认为你的全部也都是他的,你得付出多少他才能满足啊。
比如对你的控制欲和占有欲极强,再亲密的伴侣,在感情中没有丝毫界限感和独立的空间,都会让对方很累的吧。

我们在谈金钱时,我们在谈的到底是什么?
金钱可以是许多东西的外壳,却不是里面的果实。
亦舒曾在《喜宝》里写道:“我想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有钱也是好的。”
把爱和钱划上了等号,喜宝将“爱”与“钱”放在了同一高度。
当自己没有赚钱的能力和实力时,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寻找理想中缺失的那一半父母,作为自己的另一半。
找另一个人为我负责,这是一种托付心态。
需要的是所谓的“安全感”
伴君如伴虎,勖存姿对喜宝宠爱胜似女儿,还是会在生气的时候一耳光甩来。
王一般的男人勖存姿,外表儒雅温厚,内心却阴狠毒辣,唯一的优点是舍得给钱,因为钱对他来说最不值钱。
喜宝严重抑郁,大量服镇静剂、安眠药,身体里所有快乐都被抽走了。
她已经忘记,自己做情妇原本是为了换取学费。

如果我们感觉到自己对另一半寄予了太高的期望,希望能有一个人的出现来改变自己生活里的问题,那么这种期望很有可能就有问题。
电视剧《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就是因为她太缺爱了。
爱情不够,她太渴望亲情,当爱得不到的时候,通过金钱来弥补自己爱的缺失。
金钱弱化了关系,在关系中你在金钱或者物质上给得越多,那么你对对方的尊重就越少。
我们以为金钱和物质能够补偿,其实金钱和物质的补偿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感情上。
有人视花钱为快乐,有人把攒钱当幸福。
钱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匹配。
婚姻不幸的强迫性重复:
对于新的爱人,新的关系,热恋时还好。
时间一长,完美爱情变得难以忍受。
我怎么又遇到渣男/渣女了?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种糟糕的过程。
最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此时,进入了一个强迫性重复的怪圈里。
强迫性重复,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多年的精神分析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一种现象。
是指人在经历了一件痛苦的事后,就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制造类似的情境,以致不断地体验同样的痛苦。
强迫性的重复心理倾向其本质也是一种对绝对安全感的追求,哪怕是一种糟糕的体验,但至少我是安全的。
某种意义上看,这是一种过度的自我防御心理,这会使你受到的创伤成为你无法摆脱的记忆,让你痴迷于过去。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贪婪和恐惧,而强迫性重复,就像一个原始的工具,帮助我们防御内心深处的伤痛。
解开它,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
关于原生家庭,如果你有任何感受或故事,欢迎留言分享,尽情表达你的观点。
我们的服务
♥心理咨询 ♥情感咨询
♥催眠疗愈 ♥身心成长
♥企业咨询 ♥心灵沙龙
自由书写训练营
在生活中修行,做回真实的自我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