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近几十年教育使男孩越弱,女孩个性越强,教育界该反思什么吗?

性格是受双项影响的,即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的影响力更大。

我们家是个典型的例子。亲戚们都说,我和弟弟长倒了!

前一阵子,上海大雨雷电,弟弟在北京的家里,他的小媳妇告诉他,上海这里是雷电交加。没想到,弟弟听了电话后,靠在我的肩膀上,悄声的说:“幸亏我不在上海。北京要有雷电我不怕,因为大姐姐在呀……”

四十岁的他,无论取得多大的成绩,其实,骨子里都是一个胆小娇气的小王子!在大姐姐面前还会撒娇撒痴。从小就是如此。

弟弟是一个标准的“锦衣玉食罗琦里”长大的孩子。

他是爸爸五十得子的宝贝。(父亲对于弟弟来说,基本等同于爷爷)他从小就是大家宠溺的中心。虽然他不是独子,但是,鉴于我比他大十岁,所以,他和独子差不多。

小时候,弟弟身体不好。家里人怕他得呼吸道疾病(我们家好多人都有哮喘),就不让他在户外运动。继母总觉得外边太脏了。就带着儿子坐在地毯上玩火车,玩积木,居然还喜欢玩芭比娃娃。没办法,因为继母年轻,继母特别喜欢那些,本来是外国人送给我的芭比娃娃。

于是,一个奇景出现在我家,妈妈带着小儿子一起给芭比娃娃做衣服。再大一点,弟弟喜欢钢琴,喜欢书法,也爱看书……

但是,户外活动?拉倒吧!摔着怎么办?弄脏了手,有细菌感染怎么办?冻着怎么办?

一次,我带着七岁的弟弟骑自行车。弟弟摔着了……就是裤子破了,手脏了。妈妈气的直哭:“说了多少次,不要代小弟去外边跑,摔坏了怎么办?摔坏了他,我就不活了……”

这哪和哪呀!可看着妈妈哭的梨花带雨,父亲只得悄悄向我摆摆手, 算了!

气的我大喊:“你就宠他吧!这哪像个男孩子呀!都养成妞儿了!”

鉴于我妈妈是继母,年轻又小,有时候我也不便深说她。

为此,我专门找我父亲谈话:“老藤同志,你也管管你儿子。这不是养少爷秧子吗!”

“老藤同志”对此也没招。他也怕小媳妇哭!

其实,男性角色的塑造,家庭教育更重要。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别角色设定应该是在七岁之前进行的。比如我小时候,就是在农村“泼生泼养”的。在田野之间奔跑,有大量的户外运动时间。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要摘豆,放羊,拔草,牧鸡。照顾动物是我们的工作,也是责任……

在这种大背景下,长大之后,我的女性阴柔特质不强。思维完全是男性的。为人处事之中张力十足,有责任感。说白了,不像个姑娘!

记得年轻时,我在泰国的一个岛屿上度假,岛上有一种大蜥蜴。一次,在夜晚的高尔夫球场上,一只大蜥蜴朝我男朋友爬来,我见了,立刻下意识的一把推开男朋友,挥起高尔夫杆“啪”的一下,抽向蜥蜴!

后来,我男朋友奇怪的说:“为什么你不会尖叫连连,躲在我身后呢?你的潜意识里可能就是男人。要保护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其实,真是这样的。

我在家是长女。我是满族的姑娘。满族人特别重长女。我亲生母亲活着的时候,管她的姑姑叫: 姑爸爸(光绪也管慈禧叫:亲爸爸)。满族女孩子在家长的塑造下,就是要坚强刚毅,敢于承担责任,照顾家族里的每一个人。当然这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所以,可见性别和性格是两回事。独生子女或是特别娇养的孩子,无法适应艰难险阻的环境,性格偏于胆怯敏感。这和是男是女,毫无关系!

弟弟十岁时,父亲去世了。他就算是“落在我手里了”(这是弟弟的原话)。我开始着手进行改革。首先是让他回归男人的世界。

我们家有好几位军人。我前夫更是一家子都是空军。每到假日,我就拜托“解放军”同志们,带着弟弟开着车去骑马,打靶,到户外去,尽情体验野性的娱乐。他十二岁,堂哥教他在基地的大操场上开吉普车。我男朋友带他去军营里度暑假……

慢慢的,弟弟变了!他知道一个男人的成功,就是在群体里,受其他男人的尊重。而不是独自一人,内向宅家,优柔懦弱,孤芳自赏。这种观念很重要。在是一个男人能成功基础。首先你要向往成为“头狼”。这才有成为“狼”的动力!

弟弟上学时喜欢过一个女生。为了她撕心裂肺的哭。但是,人家还是不留恋他。我当时就告诉他:“女孩子是吸引来的,不是追求来的。一个优秀的男人,不应该儿女情长!”

慢慢的,弟弟开始明白了好多道理。后来他也改变了许多。

但是,永远都没法改变的,是七岁前的教育。他的内心里还是一个小男孩。一个渴望被照顾关爱的宝宝。一个肆意任性的孩子。这在他处理家庭事务的时候,显现的淋漓尽致。

而我的内心里,还是一个男人的风貌。一个坚韧笃定的男人。

因为,七岁之前,大局已定!

我说一句题外话。如果有条件的话,男孩子尽量要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父亲必须要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因为,男孩子需要一位年轻父亲的引导,而不是好几位,五六十岁老人的宠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