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旧白茶有香气,至于颜色发黑,是不是陈化后的正常变色?

《1》

中午饭后,照例煮咖啡喝。

洗壶洗具,沸水烫洗。

四勺咖啡豆,煮三杯。用的是瑰夏,带有花香和凤梨香。

没几分钟就煮好了,分了一杯给李麻花,她老人家施施然接过,抿了一口,说,嗯,好喝。

未几,咖啡就光杯了。

她瘫在沙发上感慨,没喝过自已磨豆煮的咖啡之前,觉得星爸爸还不错,现在嘛,谁还去喝它?

我在一边啧啧啧。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喝过了更好的咖啡,才知道普通的咖啡多么不适合自已。

吃过了更好的餐,才知道从前的吃的,只配给二师兄吃。

同样,喝过了更好的茶,才知道从前喝的,那只能叫白开水里掺了几片叶子。

灵长类总是如此,有了好的,就果断抛弃了不那么好的。

也唯有这样,人类才会进步,文明才会推进。

《2》

正在感慨的时候,茶友来了。

发来一块黑乎乎的饼。

看上去像是寿眉,梗长,梗粗,叶大,叶阔。

重点是,非常的黑。通身黢黑。那种晚上关了灯就找不到的黑。

白茶发黑,就不对劲了。尤其通身全黑,更不对劲。

原因在于,白茶都是有等级的,不是银针,就是牡丹,不是牡丹,就是寿眉。

银针是芽头,牡丹是一芽一二叶,寿眉是一芽三四叶。

不管属于白茶当中的哪一种,很明显,这款白茶都应该有芽头,但这块通体黢黑的寿眉饼,它一点都不白,说明它没有芽头、或者芽头很少,少到在表层看不到踪影。

出现这种黑到看不到芽头的情况不是等级特别低,低到连寿眉都排不上,就是渥堆太厉害,把芽头都渥掉了——到了寿眉尾期,芽头是很瘦弱的,最怕折到压到。

若是渥堆的时候往厚了积压这些茶青,极容易导致茶青被翻折、被堆积挤压,芽头与叶片连接处受到撕拉而断碎,大量芽头掉落。

芽头掉了,当然在饼身上就看不到芽头的踪迹了。

《3》

如实跟茶友说了情况。

茶友说,但是这块饼,有香气啊。

“呃,有香气就是判断一块白茶饼能不能喝的标准么?”对于茶友如此低的要求,村姑陈简直欲哭无泪。

茶友又说,这块饼是老白茶,这黑色会不会是陈化出来的颜色呢?

茶友的意思是,新白茶绿白色是正常色,那老白茶黑乎乎是不是也应该是正常色呢?

当然不是!!!

一件绿衣服,穿了十来年,它会变红吗?显然不会。除非洗的时候被染了色,才会变色。

否则,它会一直是红色。

白茶也一样。

做好的时候是绿白二色,或者做好的时候是五彩色,它陈化了多年,自然也是绿白色或者五彩色,不会变成黑色。

除非,人为给它染了色,染了黑色,它才会变得这么黑。

很多时候,某些茶掌柜会教育消费者:新白茶是绿色的,老白茶是黑色的。陈化后就变色了。

消费者就相信了。

因为满大街的熟普老茶饼,一直在帮助这些茶掌柜们做着辅助证明。

熟普老茶饼是黑褐色的,故此,可爱的消费者们便以为,老白茶也是黑乎乎的。

这种代入法,太草率了。

《4》

普洱与白茶,是两种不同的茶类。

在六大茶类里,它们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派系的。

生普洱是晒青绿茶系的,熟普洱是黑茶系的。白茶是白茶系的。

门类不同的两种茶,茶树品种不一样、工艺不一样、品鉴标准不一样,所以,怎么可能它们老了之后,颜色会一样呢?

有很多茶友,有一个习惯,就是把所有茶都当成一种茶。

这类茶友最标志性的一个认知就是,绿茶是工艺、红茶是工艺,普洱茶是工艺,所以,白茶也是工艺。

他们压根不读书,不看国标,尤其不看白茶国标。

这种混乱的逻辑,混淆的认知,不知道让这些茶友在人生的道路上,吃了多少亏,走了多少弯路,交了多少学费了。

然而,他们的信念却非常坚挺,觉得自已就是对的。

村姑陈每每遇上这种茶友,就知道,自已是救不了他们了。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如此固执,只能等某一天,海枯石烂时,他们自救了。

《5》

要解开白茶是否陈化后会变成黑色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做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了。

拿一箱做好的白茶,成品白茶,放太阳底下去暴晒。

看会不会变成红色。

如果会变红,那就再晒几天。

看看会不会变成黑褐色。

如果还不会变黑,那就白天晒,晚上收进来,用小喷壶喷点水进去,把袋子口扎紧,明天再拿出去晒太阳。

这样一周下来,保证颜色变深,变红,变砖红,变咖啡色。

最后,放半年,就黑掉了。

。。。。。

可见,白茶要变黑,马上就能变黑。根本不必辛苦等待,不必辛苦地等待它从新白茶变成老白茶,不必等那么些年。

直接加水,弄潮湿了去晒太阳,再闭封起来深度发酵,几个月之后,它准黑。

而这,列位看官思考一下,上述让白茶变黑的方法:加温加湿,闷堆发酵,这不就是标准的做旧茶的做法么?

哲人说过,事实的真相,总是在拐角处,等着我们。

这句话,诚不我欺。

《6》

正常的白茶陈化,是密封的,闭光的,干燥的,无异味的。

这是不可能让白茶颜色改变的。

茶叶颜色的改变,是要有温度,有湿度,才会实现的。

而这,恰巧就是渥堆白茶惯常的伎俩——加温加湿,加重发酵。

所以,若新白茶按正常的方式去陈化,不管历经多少年,都是不会变成黑色的。

除非渥堆。

这一次,做旧老白茶,跑不掉了。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