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文远:仲夏随笔 | 就读这篇

仲夏随笔

闫文远

当习惯了躲在空调间里看手机的时候,有时候更喜欢怀念过去的夏天。

燥热退去,走出室内,去房顶沐清风,听蝉鸣,有鸟雀在低空间穿梭,晚霞不再绚烂,云彩如画笔在蓝天的底子上利索随意地刷出笔锋,像凤凰的羽毛,又不大像。天太旱了,这些云彩不带下雨的样子。地里的庄稼烤坏了,人们在意又不大在意,虽说是粒粒皆辛苦,自己精心播下的,可是下雨是老天爷的事,谁能管的了呢。再说了,成天疲于奔命地打工劳作,几天的收入不顶一亩地的收成呢。

小的时候,山间明珠许家崖水库的水通过干渠,蜿蜒曲折到庄东头的土渠里,渠道如同一根葫芦蔓,结出了东大汪和西边三队牛栏院前的小水汪,联通了庄东部南北两个大汪,组成一个村子东部宛若江南的水系。

因为有源头活水,一个村庄才有了灵性。

渠道两崖,是各家的自留地菜园,人们随便拿一个水筲,就可以从地头毛渠里取水浇菜。甚至,你用铁锨剜一个流口,水就可以自流到畦子里。菜园里,因水滋养,总是绿肥红瘦的。再往东,是东风染尽三千顷的稻田,夏天,满目葱绿,白鹭飞来无处停,秋天,金风送爽,满地铺金。

勤劳的人们还在渠道崖上见缝插针地压满了紫穗槐条子,我经常躲在条子从中,看水荭和臭蒲里有没有花脸母青蛙,把它们抓了,剁死,去锅底的余薪死灰烧熟,给大娘家的鸭子吃,据说肯下蛋。好像我也吃过,大腿上的白肉,具体味道忘了。

在渠道里,我学会了游泳,那个时代的小孩,谁不会水呢?虽说也出现过溺水事故,大人们有时也斥责过,几天以后,也就忘了。北井,大坝,东大汪,大多男孩子都曾在水深的地方潜水够过底。现在的孩子,大多是旱鸭子,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年年教育部门要发防止溺水的通告,却也不断发生悲剧。

晚上,人们在汪边用扫帚一块空地,铺上蓑衣,攒聚在一起,轻摇蒲扇,说家长里短,农事庄稼,拉呱讲古。

后来,渠道砌成了半地上防渗石渠,当年土渠的风貌荡然无存。再后来,石渠里不来水了,里面充斥了垃圾,长满了杂草,成了一条废弃的沟渠,空留着几代人北水南运,迤逦浩荡的记忆。大汪也越来越萎缩,只有一点暗绿色的脏水像在锅底,再后来,大汪被人垫平了,盖了房子,一个村子连下暴雨储水排水的地方也没有了。工业化进程加速,地下的水位越来越深,脚下的土地越来越似靠天吃饭的焦土。土地,离我们这样近,又有些陌生、遥远;看似举足轻重却又无足轻重。

后来几年,我搬到了庄西南角老家住,夜间乘凉的场所是打麦场,我经常看着星河,听相振祥大舅用朴素的话语和故事讲为人的道理。那回相振京大舅说天上的星座和天气的关联,有句话叫“大瓶灌小瓶,灌的没法盛。”相振祥大舅表示反对,说是反意,和东边那两个村子一样,大的不大,小的不小。我听的似是而非,至今也没弄清。可惜,两位大舅都做了古人多年了,有时望着满天繁星,我依旧分不清那个星座的位置,想起他们有趣的争执,一头雾水。

这回不明白,去问谁呢?

我想,无论哪个时代,底层的人们活的都很辛苦。那些年,有耪不玩的地,锄不净的草,翻不完的薯秧。赤日炎炎,在没有一丝风的田野里劳动,那个罪和现在的打工难分伯仲。那时候,没有电或者经常停电,没有电风扇,遑论空调了,如果有,价格可以接受,谁不知道买,有福谁不知道享呢?我们怀念过去,记住乡愁,却从未拒绝也无法拒绝现代文明和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福利。比如互联网,比如城市化,比如各类的顶层设计……

惟愿,走过千万条路,吃过千万种苦,初心不忘,日子,向上,向好。

作者简介

闫文远,七零后,打工种地的农民,偶尔喜欢摆弄文字。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散文||磕头拜年【征文】

    磕头拜年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儿时在冀南地区乡下过年,我的记忆里除了穿新衣.吃美食.赶大集和爆竹声声的喧闹以及行色匆匆的回归以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那就是磕头拜年. 我清晰地记着二十多年前的春 ...

  • 刘礼贵丨庙林坪(随笔)

    贾家湾在安场西边的高山寺下,分上湾.中湾.下湾. 下湾又叫庙林坪,距镇上不到二里,大舅家就住那里. 那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一排木心瓦房坐西向东,堂屋门槛很高,大门贴了门神:堂屋两边的房舍有腰门,门槛下 ...

  • 【长篇传奇小说】路远连着天(一) 作者:亚宁

    总第1405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第 一 章 老 荒 地 1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河套大地的西北处,一个名叫太阳庙的小村庄里,十几个衣衫褴褛的老农围在一起.他们悄无声息地看着一个瘦高个子的年轻 ...

  • 【散文】洋芋疙瘩

    记得吃洋芋疙瘩,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改革开放没有几年.人们的生活很艰苦,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那时候,外出打工潮也还没有吹到我们那个偏僻的小山村.人们都窝在村子里抄白纸(古法造纸),修理地球. ...

  • 【随笔】 坑塘的前世今生 河北 又一村

    2021.06.14 星期一 随笔 坑塘的前世今生 河北 又一村 我县境内多洪涝,滔天泽国,举目汪洋时有发生,逼迫人们想方设法加高房基,力图水高我高,不致倾倒.63年特大洪水幸免者寥寥,洪水扫荡了人们 ...

  • 武 斌:【我的大舅】

    文/ 武  斌     图/源自网络 我的大舅 ◎  武  斌 我离开高家庄的时候大约六七岁,又随了已经先回到娘家的母亲,开始一段在舅家的生活,大约七八个月的时间. 舅舅家村庄是一个叫陈闫的村子,和高 ...

  • 一条小路 / 李社峰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26期 审稿/谭长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 陕西最神奇的村子:平地上“见村不见人”,人们都住在地底下

    陕西三原柏社村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独特的下沉式地坑窑民居建筑,让这座古老的村落拥有"中国生土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小渔带你探访这座神奇的古村落.

  • 《大山带你走黄河》---22【高家坪】

    大山带你走黄河 碛口镇当年有大河带来大量的货物,这些货物需要由陆路转运.驼队是当年主要的运输工具,各家驼队从碛口镇仅有的三条通道日夜不停拉运货物,其中一条是路经侯台镇,钻进樊家沟,翻过吴老婆山,过离石 ...

  • 陈振元:故乡的小渠|散文选读

    作者|陈振元 来源:泉州晚报 在我老家,有一条小渠自西向东,穿村过舍,长流不息. 小渠发源于西山下的西溪,自溪口分流而来,绕过几座小丘的腰部,缓缓而行,迤逦而至.渠未进村前的部分,长约二千米,宽不过三 ...

  • 华州塬上的“卢森堡”——魏家塬

    邮箱:3125136050@qq.com 魏 塬 风 貌 作者 魏宪文 从华州高塘街西眺,只见那复斗形台塬突起,一层高一层的梯田像大海的波涛一般,最上层高台酷似一巨轮在航行,有城堡依势而建的城墙好似船 ...

  • 诗人样本|| 闫文华:风不会留下一处空白

    诗 歌 净 化 心 灵 择  此处静谧 书一方清 远 ◎     拥挤 桃花开啦! 无数蜜蜂抱住枝条 那嗡嗡声传出十里开外 一树树桃花微笑着 --走向山坡成了风景 人们沿着唏嘘声赶来 且成了别人眼中的 ...

  • 薛占元 | 《村子里的那条小河沟》

    我家住内蒙古商都县大黑沙土乡大青沟房子村. 村子里有一条东西状的河,不对,是一条沟,也不对,叫它小河沟还是比较合适.因为它东联山脉,西贯化五河(这里的化五河是指化德到五台海的一条河流,民间和地理上并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