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芳:吃事儿 | 就读这篇

吃事儿

杨应芳

“这顿饭凑合填饱肚子”“今天的饭菜没味道”“有东西,就是懒得做”“我家孩子不吃饭,每次吃饭要大人喂”……

听到类似的话,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儿时的一些吃事儿来。

包扁食

过去农村人把饺子叫“扁食”,父亲最爱吃扁食,我随了父亲也爱吃扁食。每年春季,我家菜园子里的韭菜就发芽逐渐长高,父亲便要求母亲包韭菜扁食。母亲摘菜,拌馅儿的过程我无意中也学会了,不就把菜洗干净,切碎,摸上清油,撒点盐,切个葱,再放点花椒什么的。

有一次,母亲去县城赶集,留下我和大弟看家。母亲没留下什么熟食。到了下午,我们感觉饿了。揭开锅盖,扳倒大缸,翻遍盆盆罐罐的,什么吃的也没找到。想到母亲平时最爱把烙好的馍馍放进挂在房梁的笼子里。过去农村人家家户户厨房的房梁都爱挂个馍馍笼子,怕烙的馍馍被很快吃光就高高地挂起来。我和弟弟望着高高挂起的馍馍笼子只流口水,我俩个头小,够不着笼子,就找来了一个三条腿的烂板凳,弟弟在下面扶着,我踩在板凳上取下笼子,恰好那天笼子里也空空的,一阵失望之后,我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笼子挂上去。

饿着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感觉就像饥饿的懒猫,撑开乏力的前腿,在肚子里蹬了一脚,紧接着又是几脚那种难受。妈妈常说“有懒死的,没有饿死的”。对,还是自己动手做吃的,我在厨房里找了找,找到的东西除了洋芋,就是几根葱。恰好母亲不在,正是狗掀门帘露一手的好机会。我决定包自己最爱吃的扁食。有洋芋就包洋芋扁食。不过没有母亲的允许是不敢胡祸害的,我得先靠好弟弟。“包吃扁食,可不能给妈说……”弟弟吃扁食心切,连连点头答应了“不说,不说。”

我找来妈妈平时削洋芋皮的老刀刃,削了两个大洋芋,切了一根大葱,又找到调料瓶子,可瓶子里是空的,又拿起装油的罐头瓶子,瓶子早都被妈妈做饭时空干了。没调料和油,干脆不放了。妈妈平时炒菜只在锅里用油粘布擦一下就炒,菜粘锅的时候,再添点水,其实用水炒菜,用水炒的菜吃起来还是很香的。常说“好厨子一把盐”,只要有盐味儿,再缺啥都无所谓。

平时妈妈老说我动作太慢,说我油缸倒了都跑不快,可那天的动作超长的快,一会儿功夫扁食包好了。我急忙抱柴烧火,把水烧开了,扁食下进锅里很快成了挺着大肚子的企鹅。也看不出熟了没有,我舀出一个最大的扁食尝了尝,嚼得洋芋馅“噌噌”响,我知道还没熟,可时间来不及了,我把扁食分别盛在两个大碗里,四个扁食就装满了一个大粗碗。我俩端起碗狼吞虎咽,很快就吃完了。我赶紧打扫了摊场,再一次叮嘱弟弟“不能说给咱妈,记住了吗?”弟弟稍稍点了一下头“放心吧,我不说。”

说曹操,曹操就到。“哐啷”那扇木头大门被推开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呢,弟弟迎前去“妈,你女儿包扁食吃了!”我赶紧躲起来,心里暗暗责怪弟弟“说话不算话,以后谁会相信你!”妈妈那天可能心情好点吧,只是“祸害啥呢?”然后坐在大树下歇息了,也许是妈妈走路太多累了,我庆幸那天没有挨妈妈的抽打。不过从那天起,我似乎感觉到妈妈平日里说道“我要剁掉你的手!把你勾子上的油掏掉呢!”是吓唬我的话。

换西瓜

每到夏季傍晚,田里劳作的人们披着衣服,带着草帽汗流浃背地回到家门口,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蹲在大树下,或者门楼下乘凉。村子的一头传来“卖西瓜喽!”“卖西瓜喽,又大又甜的西瓜,不甜不要钱!”听到卖西瓜的声音,家家户户总有人探出头来,听听卖西瓜的声音来自何方。

不一会儿,男女老少从不同的家门出来,有的端着一簸箕麦子,有的端着一小盆包谷,有的肩膀上搭着个小布袋,里面装的不是谷子就是糜子,纷纷来到大场的西瓜摊儿。

我和姐弟们也催促父亲背着粮食袋子走出家门,母亲指着父亲的脊背总会唠叨“狗吃羊肚子,往完哩筛,筛完了用啥填肚子?”,父亲只是“嘿嘿”一笑。我们几个孩子也蹦蹦跳跳随父亲身后来到场里,西瓜摊儿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乡亲们有的喜欢讨个价“便宜吗?要是便宜就多换点!”;有的“咔嚓”一破两半,蹲在地上尝西瓜,一边吃,一边夸赞“好西瓜!好西瓜!”;有的爬上西瓜堆挑挑拣拣,然后抬起西瓜袋往大称上一放,仔细读称杆上的数字……孩子们围着西瓜摊追逐嬉戏,整个场里一片热闹。

来我们村卖西瓜,卖红薯的,都习惯了把摊子摆在场里,人们听到吆喝声也习惯了往场里走去。

那天,爹妈如同以往去了庄稼地里,“换西瓜了!”“不甜不要换!”听到叫声,我抛开爹妈在院子里砌好的麦栓,找来一个小布袋,装了一袋麦子,怕母亲发现麦堆被人动过,就照样抛放好,然后拎着两个弟弟飞也似的往大场里跑去。出门不远,听到“干嘛呢?你妈来了!”做贼心虚,我一时腿软坐定在路边,以为母亲真的来了,原来是三舅和四舅拉粮食正好路过,我们急忙猫身爬进果树坑,等舅舅走远了,又背着小布袋气喘吁吁向西瓜摊儿跑去。

摘杏子

大抵是五月半间,每天放学我都去大伯家果园附近溜达一圈。望着高高的土墙,伸出墙头的杏树,树枝上缀着的一一簇簇酸杏子徘徊。二大伯家园子墙角栓着的老黄狗听见园外有响动,便仰起头,对着园子墙外头“汪、汪、汪”直叫,接着“咵塌塌”地拉动拴着它的铁绳,绕铁镢疯狂地转圈圈,感觉老黄狗要拽断了铁绳,我只好撒腿跑向远处,望着伸出枝头的酸杏子流些口水,然后扫兴地回家了。

一个傍晚,天气热得要命,大人们劳动累了,吃完饭就倒头休息,我发现母亲收拾完碗筷也睡了,便悄悄溜出大门,蹑手蹑脚地向大伯家的果园走去,老黄狗也有打盹的时候,那天晚上它真没发现墙外有人,我感觉整个村里的人和狗都睡熟了。

微风轻轻一吹,树叶哗哗动几下又停了,田里青蛙“呱、呱”几声又不见了,这时我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稍稍稳了稳呼吸的节奏,我脱掉鞋子,翻过墙头,攀着树根往上爬,拽住一根树枝,猛地双脚抱住树干,手握着主干突突突地往上窜,摸着了几个圆圆的小杏子,心里暗自高兴,使劲儿从树枝上往下扯,平时风一吹就该掉的,关键时刻杏子长得怪结实的,摘完一个枝头,由于丢开的太猛,“咔嚓”一声,枝条弹回去了,响声有点大。老黄狗听见有响动,便不消停了,我一时紧张,双腿打颤,冒出一身冷汗,脚踩空了,从高高的树枝上重重地摔下来,摔得不轻,紧要关头没觉得疼,只听到全庄子的狗叫声此起彼伏,接着又夹杂着“咔、咔”的干咳声,怕被人发现,我飞快地溜走了,就连摘下来的几个酸杏子也没顾得上捡回来。

第二天睁开眼,准备去学校,可是一只脚已经肿成了大馒头,去不了学校,事情缘由不敢告诉母亲,只好瞎编个谎言“昨天放学路上遇见流浪狗,为了躲避跌落在了路旁的水渠……”母亲听了我的话,自言自语“这该死的流浪狗……”母亲又找我的同学稍口信,向老师请假,至今我没敢告诉母亲那次受伤的真相。

七个哈密瓜

一个暑假的早晨,天麻麻亮,我就催促大弟起床了,那天的确比平时起得早,要为圈着的黑驴和灰骡子铲好一天的草,去县城赶集,县城离堡子梁村足有二十里土路。所以就得早一些出发。

弟弟比我小两岁,起早一些去干活是件愁肠的事,但听说要进县城,弟弟高兴得不得了,他揉着惺忪的睡眼,跟在我后面,在家门前的小河边地里拔够了一背篓谷草快速背回家,填进牲口木槽里我们就动身了。

我和弟弟是步行去赶集的,临走时八点多,我俩一前一后,一路小跑,我们很少进城的,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大约一个小时走完了二十里崎岖不平的山路,乡里娃进城,摸不着头脑,在城里转了几个小时就像进了迷宫,从上午十点多转到太阳偏西还没从农贸市场走出来,我手里捏着的一元钱被汗水浸湿了,每走近一个水果摊,我都问问价钱,再摸摸捏得皱皱巴巴的纸钱,盘算盘算的确买不了什么。走近小吃摊,一个老头儿戴着长长的蓝色围裙,站在一口大黑锅旁,手里的铁勺子不停地在锅里挥来挥去,鲜红的面汤表面漂浮着又白又胖的扁食,我站定瞅了瞅锅里的白扁食,咽下了一口唾液,拎着弟弟离开了扁食摊儿。

终于在一个小摊发现了最便宜的东西,哈密瓜每斤两毛钱,不过看上去有点蔫,我用一元钱称了七个哈密瓜,钱花完了,就回家呗。

回家的路上,我俩走累了,坐在路边缓一缓再走,快到家了,弟弟数了数装在袋子里的哈密瓜,不对,哈密瓜剩六个了,我提着哈密瓜袋子不知翻了多少遍,几乎把袋子底儿都撕破了,无论怎么数还是六个,我俩使劲想想,哦,对了,在路边休息时,弟弟掏出哈密瓜数过的,肯定在那儿丢了一个。我起身快速走在前面,弟弟跟在后面又去找丢了的哈密瓜。

关于吃的故事,我想几天几夜都讲不完的。

作者简介

杨应芳 ,回族,宁夏海原县回民小学教师  生于70年代,作品散见于《墨韵诗音》《北斗星诗社》《甘宁界》《原鄉书院》《凤凰城文学》《文学沙龙》《塞北诗词书画》《诗之原》《六盘山诗文》《小说作家》等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被《中国当代诗词典藏》《传世诗文集萃》《中华诗文典藏》等书收编。

原鄉書院
高品位大型文学平台
关注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李凤竹专栏】冬 至 就是母亲包的冒着热气 想起都馋香喷喷的扁食

    冬  至 文/李凤竹 冬至 就是母亲包的冒着热气 想起都馋香喷喷的扁食 平安做皮 健康做馅 佑我吉祥 融融暖意 冬至 就是早年冬日房檐下美丽 晶莹剔透的冰锥 含在嘴里 甜在心里 冬至 就是那漫天飞舞的 ...

  • 【分享】《果然巨石阵》

    何为巨石阵?        其实就是寻甸县境内极具原生态价值的一处自然景观地.这里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纵横的沟壑,以及一望无际的草场溪流,还有开着白色,淡紫色花,迎风摇曳的洋芋种植基地和仿佛有灵性的巨石生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杏祭/郭建荣

    时下正是杏子黄熟时节,看着满树橙黄的杏子,在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剔透,忍不住流口水的记忆,又静静的漫步在脑海里. 小时候最喜欢这个季节,因为杏子熟了,它是冬去春来,山里孩子迎来的第一种水果,孩子们 ...

  • 馋死人的洋芋焖饭(图)

    馋死人的洋芋焖饭(图) 吴琼 焖饭,在童年的记忆里是最美最香的饭食.春暖花开,孩子们就提了草笼,去山坡上捋榆钱儿,捋槐花,拿回家,母亲在池塘里淘干净,放在面盆里拌上少许面,然后放到蒸笼里蒸,半个小时后 ...

  • 陈欲胜||祭母辞 ——写在母亲去世五周年之际

    2021年第049期||总第688期 艺海风│688期 祭母辞 --写在母亲去世五周年之际 陈欲胜 你离开的那年 这片你终生没离开过的土地上 洋芋花争先恐后 开得格外踊跃 这片土地上 你辛勤劳作了几十 ...

  • 温均有:那些年,那些事儿 | 就读这篇

    那些年,那些事儿 温均有 忽然想起来,那些年,那些事儿,那些人,我犹如做了一场梦. 四十年前,我高考落榜.无奈的我,开始下煤窑.山里人自古就有"世上七十二行,不下煤窑不放羊"之说, ...

  • 温均有:高考那些事儿 | 就读这篇

    高考那些事儿 温均有 四十年来,每当想我起自己的高考经历,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在心头.至今都不明白,影响人生命运的高考,在我的经历中,却为何那样稀里糊涂. 时隔十年的高考,在一九七七年突然来临,突然得像 ...

  • 就读这篇 | 杨应芳:婆婆家的牛杂碎

    婆婆家的牛杂碎 杨应芳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是公公打来的电话."你们今天闲着吗?你妈把牛杂碎煮到锅里了,都过来昂."意思是小两口和孩子一起去.好多年来,我常常接到类似的电话 婆婆家 ...

  • 杨永才:与时光对饮,与现实妥协 | 就读这篇

    与时光对饮,与现实妥协 杨永才 我是如此不知悔改,我是如此迷恋过去而被沙土掩埋. 何必如此回头多看,记忆随波泛到对岸. 做梦后成了别人桌上的笑谈. 世界其实挺大的,连绵起伏的山峦,广袤无垠的大海,只是 ...

  • 杨加根:陪你一起看草原 | 就读这篇

    陪你一起看草原 杨加根 "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随着驰骋在大草原上旅游车车载音乐的旋律,我的思绪又飞越到我们相遇相约的一九九八. ...

  • 杨盛龙:意恐春来早 | 就读这篇

    意恐春来早 杨盛龙 在人民公社当社员的年头,我喜欢秋天.冬天,害怕春天.夏天,原因是春荒连夏荒,填不饱肚子,脚发软,身子发虚. 往日说,栽秧酒,打谷饭.秋天是收获季节,打了粘谷打糯谷,收了黄豆收苞谷, ...

  • 江亚平:杨巴狗子黄豆芽 | 就读这篇

    杨巴狗子黄豆芽 江亚平 我的家乡多杨树,不是"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的愁绪杨,也不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多情杨,而是一种高壮挺拔的大白杨.在村外的大路 ...

  • 就读这篇 | 杨建英:桑湖纪事

    桑湖纪事 杨建英 一 一阵清脆而嘹亮的灰雁鸣叫,惊醒了桑湖湿地初春寂静的黎明.同时也惊醒了桑湖村青年牧民巴合提以及年轻漂亮的牧民古丽努尔的夜梦. 蒙胧中的巴合提觉得这是马的嘶鸣,古丽努尔以为这是羊的咩 ...

  • 就读这篇 | 杨玉枝:思绪,在歌声中游走

    思绪,在歌声中游走 杨玉枝 城市的夜晚,永远都是这么富有传奇.绚丽多彩的霓虹灯,把松江区最繁华的庙前街妆饰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画. 好长时间了,我就这样默默地站在一个不怎么引人注目的角落里,没有挪动过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