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从教成长历程:勤学
勤学以修身
91年我从西青区师范学校毕业,正赶上实验小学搬进新楼需增加师资,教育局就按我们当时的毕业成绩,将前五名的学生分配到实验,所以我就很顺利的踏进了实验小学的大门。当时实验小学刚改为区教委唯一的直属小学。于是我怀揣着要当一名优秀教师的梦想,满怀激情地开始了在实验的每一天。勤学,是成功者的“修身”之道,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依托实验小学良好的教师培养模式,我从不同途径虚心地学习。
1、向优秀教师学习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有从师的美德,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积小善为大善,积小能为大能。当组内老师们谈论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一些重点知识的处理技巧时,我就悄悄地记下来,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虚心求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小学有一个至今仍然保持的惯例,刚分进校的新教师在第一年里必须拜一位师傅。幸运来到我身边,因为我的师傅郭家福老师是一位模范教师,做过无数节市区级观摩课,是脱颖小学高级教师,当时在西青区非常有名,她的教育教学水平令我佩服至极。整整一年,郭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备课、上课;如何看大纲;如何处理课上的各种情况;复习课如何抓重点;如何管理学生;如何与学生交流,与家长沟通等等许多细节。在师傅的引领下我进步很快,工作第一年,我就做了区级数学学科的公开课,受到教研室领导的好评,参加了区级自然优秀课的评选,获得了一等奖。做课确实很费心费力,一节课要背好多遍,因为应变能力差,师傅就帮我预想课上孩子们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训练我每一种情况怎样应对,为改变我课上说话罗索,让我将每个环节说什么提前练习,对着镜子如何面对微笑的反复讲。作公开课累,但我说自己是“累并快乐着”。在随后的日子里,幸运一次次垂青于我,学校领导给予了我无数关心与帮助,派我到市内小学去听课,让教研室的老师为我指导,正是在这些教学前辈们的帮助、鼓励、指点下,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因此我常开玩笑地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从自己做课到后来做教学管理工作指导青年教师做课,我深深地体会到公开课的确是教师成长的加油站,通过上公开课给教师带来了接受检验与提高的机会,为了上好课,教师往往提前进行精心准备,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媒体。在课堂上教师要控制教学流程,引导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后教师还要反思教学过程,并积极听取各种反馈意见。所以一次公开课下来总能让教师得到很好的锻炼,并取得长足的进步。所以我建议在座的老师们一定敢于承担做课任务,没有机会要自己去创造,主动邀请校领导、同科老师听自己的课,这样才成长得更快。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刚上班的前两年很重要,它是展示你能力的关键时刻,不能有丝毫懈怠,要为自己订一个目标,要勤勉,舍得付出,要怀着感恩的心向身边每一位优秀的老师学习,要善于借助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的一个个平台,把握好一次次锻炼的机会,迈好成长的第一步,让学生喜爱、家长满意、学校信任,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许多人对书籍没有了多少兴趣。能够归入“读书人”之列的,也许已经不太多了。除了学生、学者之外,教师似乎该排在“读书人”行列的第三位了。因为,教师如果不读书,还能去“教书”么?从参加工作至今,我都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徜徉于书海之中。《演讲与口才》、《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等杂志,我连续订阅了二十余年,堪称心灵上的鸡汤。《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这些都是我从不离手的宝贝。我还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名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坎贝尔:《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陶行知的教育名篇、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数学特级教师课堂精彩细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经典案例》等,从中汲取大量的营养,把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摘抄下来,时时回味。而这些也恰恰增添了我在后来做教学校长的那份从容与淡定。
对于刚入职的教师,我觉得更要读好“三种书”:即饭碗书——教材和教参;继续教育用书——课标、教学期刊、教学杂志及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理论、教学信息;营养书——文学类、自然常识类、社会科学类书籍,这样才能厚积我们的教学底蕴。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首先要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其次要熟悉当下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李希贵、张文质、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
3、练好“三字一话”
“三字一话”即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这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技能,是教学的基本功。我们西青区师范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此类基本功的教学,三年的师范学习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加工作后,书写基本功的练习不仅没丢,反而更深入了。实验小学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培训,肯压担子,现在已退休的魏校长当年专门负责我们青年教师,请校内外的优秀教师讲师德,开展基本功培训,每天写一篇毛笔字、钢笔字,一周上交一次,开展三笔字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虽然忙碌但收获很大。从零一年走上教学管理岗位,我不仅延续了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培养的内容,而且重新进行了梳理与丰富。我实施了青年教师“643”成长工程(6即“六个一”活动:每天写一篇钢笔字、每周听一节课、每周写一篇教学日记、每月读一本教学杂志并上交读后感、每月上传一篇教学博文、每学期做一节研究课;4即“四项比赛”:说教材比赛、教学理念及教学机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钢笔字粉笔字比赛,每学期比赛主题不固定,如还有精彩课堂教学比赛、学术论坛等;3即“三本集子”:编辑《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学案例集》)。其实,643中的每一项都没有脱离开“说”与“写”的锻炼。
作为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字一话”的练习,在每一节课上,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是我们最外显的,直接代表了我们的形象。教师写一手好字,既可以丰富为人师表的内容,也可以给学生一个富有审美形象的精神境界,它好比无声音乐的流响,是心灵的倾吐,是生命情意的传递,是书写者性情、修养、精神境界的自然流露。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能够努力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标准之一。
4、创建自己的教育博客
在电脑方面,我与在座的各位老师相差的很多。参加工作至今,经历了电脑的更新换代,也经历了自己从排斥茫然到不得不用再到如今离不开的过程。业余时间,我经常流连于网络之中,寻觅着优秀的案例、管理的典范。博客是我近一年刚开始接触的,但我马上就喜欢上了,因为它让我的视野更宽阔了,学习的劲头更大了。十个月的时间,我撰写、搜集、整理教育博文千余篇,点击量两万余人次,在天津市中小学优秀教学校长培养工程首批96位学员中,上传博文数量位居榜首,成了班上的“名人”,得到教育同仁的盛赞。其实,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得到赞誉,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专业成长之路上的一粒石子。博客每天更新,促进了我每天学习。通过博客,我结识了更多的同行和专家,对自身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自己在新课程理念方面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把握教材,把握课堂。
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可以写简单的教育教学体会,可以搜集他人的教育教学经典案例,可以转载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资源库。这个过程是自我过滤、自我反思、自我发现的过程。经常性地与同行们进行教学研讨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提高。但这些交流仅仅依靠日常的接触是很难完美实现的。我们总有精力的限制、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但博客日志没有这些限制,它们可以分享,可以交流,可以记录下课堂实录,可以向同行、家长、学生传递信息,延伸课堂,可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作为情感交流、沟通的渠道。
因为我是中师毕业,在职期间,我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专科、本科的学历进修。我还争取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先后参加了华东师大、东北师大现代型小学优秀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使我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胜任并指导各年级的数学教学。2008年被评聘为小中高职称,是当年我区唯一一名晋升小中高职称的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进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这个暑假,我想在座的每位老师一定都在努力的学习,做好初登讲台的准备。我和你们一样,也在努力学习,我在学习与德育相关的一些内容,因为我在假期转岗了,由主抓教学转为主抓德育,利用假期我在为自己做功课,我在提前适应这个新角色,对于新的工作,我和你们一样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