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文选》略钞(甲)为齐明帝让宣城...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
任昉
(齐明帝,名萧鸾,太祖萧道成时封西昌侯。郁林王萧昭业—齐武帝之孙—继齐武帝位不久,即为太后所废,而由其弟海陵王萧昭文继位。海陵王以鸾录尚书事,并封宣城郡公,鸾固让不受。此即任彦昇为鸾固让宣城郡公事而写的奏表。)
臣鸾言:被台司召,以臣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封宣城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加兵五千人。
【注】台司:古代以三台星象征三公之位,故以台司指三公等辅佐君王掌握军政大权的重要官员。三司:三司指三公或三公的官署。《后汉书·孝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徒、司空也。”
臣本庸才,智力浅短。太祖高皇帝笃犹子之爱,降家人之慈。
【注】太祖高皇帝:指齐高帝萧道成。萧道成弟萧道生,生萧鸾。萧道生早死,萧鸾由萧道成带大。笃:厚。形容词做动词。犹子:指侄子。《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本指丧服而言,谓为己之子期,兄弟之子亦为期。后因称兄弟之子为犹子。汉人称为从子。
世祖武帝情等布衣,寄深同气。武皇大渐,实奉话言。
【注】世祖武帝:指齐武帝萧赜,字宣远,小名龙儿,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昭皇后刘智容,南北朝时期 南朝齐第二任皇帝,482年到493年在位,年号永明。等:同。寄深:寄托重大的责任。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大渐:谓病危。话言:美善之言;有道理的话。《诗经·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毛传:“话言,古之善言也。”
虽自见之明,庸近所蔽,愚夫一至,偶识量己。
【注】《韩非子·喻老》: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庸近:见识短浅。愚夫:愚昧的人。一至:犹言小善,偏材。刘劭《人物志·九征》:“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 刘昞 注:“未能兼济,各守一行。”识:见识。量己:度量自己的学识才能。
实不忍自固于缀衣之辰,拒违于玉几之侧。遂荷顾托,导扬末命。
【注】自固:巩固自身的地位,确保自己的安全。缀衣:帐幄。古君王临终所用。《尚书·顾命》:“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 孔传:“缀衣,幄帐。” 孔颖达疏:“缀衣是施张于王坐之上,故以为幄帐也。” 借指帝王临终之际。拒违:违抗。玉几: 玉饰小案,古代帝王用具。相传周康王登位时,太史在仪式上持册书登阶奉进,奏称,大君成王倚玉几宣述临终嘱命。《尚书·周书·顾命》: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曰:「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顾托:犹嘱托。导扬:导达显扬;引导宣扬。末命:帝王临终时的遗命。
虽嗣君弃常,获罪宣德,王室不造,职臣之由。
【注】嗣君:继位的国君。此指齐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弃常:失常;丢弃常道。《左传·庄公十四年》:“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获罪:得罪。宣德:指宣德皇太后。王宝明,南齐太子萧长懋妻,被封为太子妃。齐废帝郁林王之母。不造:不幸。《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由:原由,缘故。
何者?亲则东牟,任惟博陆,徒怀子孟社稷之对,何救昌邑争臣之讥。
【注】东牟:指东牟侯。西汉高后六年(前182年)封齐悼惠王刘肥子刘兴居为东牟侯,置侯国,治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博陆:指博陆侯霍光。汉武帝遗诏,封霍光为博陆侯。霍光:字子孟。昌邑:指昌邑王刘贺。西汉宗室。武帝孙,昌邑王刘髆子。昭帝始元元年嗣昌邑王。昭帝崩,霍光迎立为帝。即位二十七日,因淫乱被废黜。宣帝时,封为海昏侯。争臣:能直言诤谏的大臣。争,通“诤”。《孝经·谏争》:“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汉书·霍光传》: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
四海之议,于何逃责。且陵土未干,训誓在耳,家国之事,一至于斯。
【注】议:评论是非。逃责:逃避罪责。陵土未干:陵墓上的泥土尚未于燥,意谓君死不久。训誓:《尚书》六体中的训与誓的并称。训乃教导之词,誓则用于军旅。
非臣之尤,谁任其咎?将何以肃拜高寝,虔奉武园。
【注】尤:过失,罪过。咎:过失,罪过。肃拜:古九拜之一。《礼记·少仪》:“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 郑玄注:“肃拜,拜低头也。”一本作“拜不低头也”。《朱子语类》卷九一:“问:古者妇人以肃拜为正,何谓肃拜?曰:两膝齐跪,手至地而头不下为肃拜。”高寝:高帝寝庙。武园:武帝陵园。虔奉:恭敬地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