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对世界失去兴趣

前两天,看到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小学生选择跳楼自杀,幸好抢救及时,挽回生命。

我想,“这恐怕是一个对世界失去兴趣的孩子”。因为对世界不感兴趣,才会毫不留恋、轻而易举地离开;想到这,我不由担心,上半年咨询过的一个男孩。这个男孩的口头禅是“无所谓”,所以,我暂时将其称之为“无所谓”男孩。基本情况:该男孩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家境富裕,学习成绩差,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

咨询片段:

当我走进接待室的时候,看见母亲和儿子双双低头玩手机。儿子对于我的到来,很不满意,低着头,阴沉着脸。

我先单独邀请母亲到咨询室内面谈。母亲个头高高,打扮也比较时髦,态度却稍显傲慢,进到房间,没有和我做任何礼貌性的寒暄,没有告诉我她的孩子叫什么,也没有问我应该怎么称呼。我招呼她坐下,她马上翘起了二郎腿,身体斜靠在椅子上,目光在我身上不停打量。简单沟通后知道,她不满意儿子对待任何事情的消极态度,也不满意儿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她并不像很多家长那样,热切的表达需要帮助,而总显得冷淡,用审视的眼光看我。我告诉她,如果希望孩子改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辅导。她却告诉我,让我先和她儿子面谈,然后再决定是否让我帮助他。我知道,她不信任我。

当我和母亲结束谈话,邀请男孩时,他拿起书包,不耐烦地说“聊什么啊,有什么好聊的,还不如回家打游戏”。赤裸裸的表达了对我的不接纳。但他还是被我邀请到了咨询室,他进得门来,直接把书包扔在了地上。我问他,想坐在哪里,他说他想站着。好吧,我只能让他随意,我自己坐在了椅子上,一会儿他也坐了下来。

坐姿,和他母亲一样,身体往后靠在椅背上,拒绝的态势。前3分钟,任凭我说什么,他给我的回复都是“无所谓啊,跟我没关系”。如,当我问他知不知道我们接下来会聊什么?他说他不关心,无所谓;当我问他,知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他也说他不关心,无所谓;当我问他,今天为什么来补习班学习,他也说他不关心,无所谓;我甚至问他对男女生交往、对恋爱的态度?他还是说,他不关心,无所谓;貌似和他的交谈找不到任何突破口,他死死抵住,不让我和他有进一步的交流。

看到他鼓起的书包,我想到,我没有带纸和笔。我也确实需要,所以,我“厚着脸皮”说,你借支笔和本子给我吧。这次他没有拒绝,立马扯开书包拿出了笔和纸。从他借出笔的那刻,能感觉我和他的关系,瞬间近了很多。因为,人在任何时候,都希望自己是有价值,被需要的。

我和他随意聊起了,我给学生上心理课的情景;作为心理老师,我的日常工作等等。尽管他口头还是表示和他没关系,无所谓;但是这句话的频率下降了很多;肢体动作也发生了改变,他从往后仰靠在椅子上,到开始身体前倾趴在桌面上,显然他对我说的事情,产生了兴趣。之后,交流顺畅了很多,他告诉我,他是班主任眼中的奇葩和差生;再怎么努力也考不出好成绩;学校生活说多了都是泪;会在课堂上和班主任老师对着干;英语老师容易欺负;语文老师他斗不过;无论是学校还是培训班学习都是在打发时间;10年之后,会成为社会上的一个小角色。。。。。漫无边际的聊,直到一个小时结束,他也没有拒绝和我交流。培训班老师表示很不可思议,因为该男孩平常只愿意和他们说上两三句话。和他沟通结束后,他母亲要了我的电话,但是后来却一直未联系过我。

咨询感受:

我不知道半年过去了,这位“无所谓男孩”,有没有变化。对任何人、任何事失去兴趣,男孩似乎有些抑郁倾向,只是时间有限,没能在咨询当下给他做抑郁测评。

不过,与他的交流,我还是有了初步的判断,这个貌似表面上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男孩,实则是害怕失败和挑战。男孩消极心态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两日的结果,很可能是多年学校教育,竞争失败后,所累积负性思维的爆发。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是以冠军的姿态出生,在他打发时间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努力一把,万一实现梦想了呢?但是他说,不可能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逻辑是,如果努力追求后实现不了梦想,还不如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要开始。

小小年纪,却有着“习得性无助”,那样苍茫的心,很可惜。亲子关系淡漠,成功经验缺乏,自卑心态作祟,形成了一个对待任何事情都十分消极的”无所谓“男孩。高高大大,容貌清秀,应该是阳光样的孩子,却让我看到了一颗腐朽的心。如此下去,不治疗、不干预,我不知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该怎样立足。

其实,对于这类孩子,若是情况严重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则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帮助其转变;如果比较幸运,还没有达到抑郁症的状况,则需要家长更多的慈爱心、老师更多的耐心以及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任何人,都希望被尊重、被认可,都有成长的动机,何况是花骨朵一般的孩子。

事实上,问题出现,再对孩子进行治疗;只能是“亡羊补牢”;如果可以,能否做到“未雨绸缪”?在学校里,这类消极孩子有很多,他们令老师头疼、家长焦虑,其实,他们本身更可怜。教育,不仅没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还让孩子内心越来越消极。这不是好的教育。

一棵松树和一棵柳树,所能承受的压力,当然是不一样的;但这并不妨碍,柳树在水边、松树在山间,各自成为最美丽的景致。每个孩子的抗压能力也不一样;如果你的孩子,在原本应该蓬勃向上的年纪,内心时常萎靡不振,你或许需要多关心他。因为,对世界失去兴趣,是远比考试倒数第一名更为可怕的事情,不是吗?

感谢阅读,喜欢,请转发并关注我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