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胃胀胃怕凉,我送你四味药小方!一个中医人的心里话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这篇文说,给你讲讲生活中常见的小症状,这就是胃疼胃胀,胃怕凉。
为什么说这个呢?还得从我最初的行医经历说起。
我记得我最初工作那会儿,常常会接触到一些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其中有一个,是我这辈子调治好的第一个患者。我记得,它姓王,是个女性,家住农村。什么毛病呢?最初总吃凉的,吃饭不应时,慢慢就开始胃疼了,一吃凉的就疼,吃点东西之后就感觉胃胀。这是之前头两年的症状。后来,事情慢慢严重了,疼痛越来越剧烈,肚子发胀,吃不下饭,秋冬二季和晚上的时候症状加重。到医院检查,确诊是胃炎。
到我这里来的时候,这个患者气虚、乏力,神疲,便溏,手脚凉,总想上厕所大便。不过,她的主诉,还是胃疼胃胀。看舌象,舌苔淡白滑腻,脉象细弱。
她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详细一问才知道,这个人早年的体质很好,是壮劳力。但是在农忙的时候,经常没时间吃饭,常常是白馒头就凉井水糊弄一口。于是,她把自己糊弄成这样了。
了解到这些后,我拿起笔准备开方。还没等下笔呢,这个女患者先拦住我,跟我说:“家里不富裕,开点简单省钱的”。
我听了,点点头。
我写下的是:干姜、甘草、白术、党参各9,水煎服。服完之后,要喝一碗热乎乎的大米粥。我告诉她,用这个药,会改善症状,但是鉴于你的胃炎,最好还是将来做一下镜子,看里面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必要的时候,得配合别的治疗方法,千万别把病拖大发了。
事后,这个患者就走了,我也快把她忘了。结果在大概一个多月以后,我上班刚到大门口,就看见一个女性朝我挥手。她说,她就是一个多月前找我看病的那个人。这时候,我对上号了。但是我发现,该患的精神状态要好多了。她也告诉我,现在能吃下饭了,胃疼减缓,胃胀基本消失。前端做了胃镜,问题也不大。
我听了非常高兴。不仅是为她高兴,更为我们祖国传统医学的神奇魅力而欣慰。
我开的是什么啊?其实就是古方理中丸配伍。这是《伤寒论》里面的老方子。可以这么讲,《伤寒论》就是给穷人看病的专著。因为在东汉末年,民不聊生的时代,穷人看病拿不出钱,因此诞生在那个时代的《伤寒论》,注定是用最简单便捷的方法来治病的。这个女患者说家里不富裕,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它。理中丸基本配伍是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其中人参贵重,我一般用党参替代。
它为什么能治病呢?
其实,这个女患者属于脾胃虚寒证。这和她常年吃饭不规律、饱受寒冷刺激有关系。吃馒头就凉井水,你能不生病吗?脾胃居人体之中,脾气之气因此也被称作“中气”。脾胃虚寒,也就被看做中气虚寒。中气虚寒的人,身体得不到温煦,所以一定四肢发凉,比较怕冷。受寒邪的影响,胃气降不下来,脾气升不上去,患者就疼痛、腹胀、总上厕所拉稀,吃不下饭。寒邪主凝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以患者肯定会胃疼。舌淡苔白、脉象细弱沉迟,都是是典型的表现。其实,这个女患还算是轻的。因为在中气虚寒的影响下,患者甚至会便血、尿血、心悸。这些她还没体现出来。
这个时候怎么办?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的配伍就很好。干姜大辛大热,可以温暖脾胃,驱寒而升中阳。人参补益中气。脾胃虚,患者就会有痰湿。舌苔腻或者便溏,往往也是痰湿的表现,所以用白术来燥湿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也具健脾之功。这是最基本的方义。方药对症,因此可以见效。
到这里,问题基本说清了。但是我还想嘱咐几句。现在人的,胃炎、胃溃疡的很多。这是不正常的。因为我们已经远离了从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但现代人为什么还发病啊?这就和生活习惯有关系。尤其是因为贪凉,吃冷饮,吃饭不按时,饥一顿饱一顿而造成的脾阳受伤,更为多见。比如说夏天吃的冷面,在我看来,那就是一口一口地吞毒药,来戕伐人的脾阳。胃炎证属脾胃虚寒的,大有人在。我希望这类人都能看看我的文章,对其中的基本病因病机有所了解,对基本的调治思路有所了解。如果能这样,这就满足了我作为一个医者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