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墙垮塌后的路基处治方案探讨

某半填半挖路基地表为厚度约8~10m的含砾粉质粘土,下伏产状近水的中风化砂泥岩互层,自然坡度约15~20°,原设计路肩墙最大高度约13m。挡墙修建完工后,雨季期间特大暴雨在16小时内降雨量达265mm,造成挡墙后部积水严重,墙前覆盖层滑塌,导致挡墙发生大规模失稳。

图1 挡墙损坏状态

图2 垮塌牵引造成邻近挡墙变形

从现场看,挡墙发生垮塌的原因有以下主要三点:

1、区内的特大暴雨,致使挡墙前部施工弃方溜滑并牵引下部原状土变形。

2、挡墙后部砂砾石透水层缺失,且墙背回填不及时,造成暴雨时大量地表水流入墙背而发生严重积水现象,从而导致挡墙稳定性严重削弱。

3、挡墙墙基未置于稳定的基岩体中,而设置于含砾石粉质粘土中,造成大量墙后积水从墙基涌出而造成挡墙与墙前覆盖层失稳。

从现场看,路基标高面距稳定基岩面的距离约为14m。基于此,技术人员采用桩基托梁挡墙方案进行处治。即采用截面1.5×2.3m,长12m,间距6m的抗滑桩桩基,上部为2m厚承台,其上为高12m的砼挡墙进行支挡后进行回填处治。工程造价约0.24A万元,工期约为B月。
图3 技术人员采用的工程地质断面图
而从现场看,挡墙病害发生后墙基距下部基岩约1.0m左右,故在此条件下采用桩基托梁挡墙方案处治的工程经济性与工期两方面来说是欠合理的。
基于此,宜对垮塌挡墙清理后对下部使剩余的厚约1.0m左右的含砾粉质粘土进行清除,在此基础上采用泡沫轻质土进行路基回填的方案。在有效确保路基安全的基础上,可快速实现路基病害的处治,且工程经济性相对较好。经核算,该方案工程造价约0.11A万元,工期约为0.2B月,无论是从经济性还是工期方面来说,均是一个相对较优的方案。
图4 优化处治的工程地质断面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