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理(On Axioms)

1 关于公理问题的背景

关于公理,依然众说纷纭,旧的权威说法,未必可靠。这涉及科学实证主义与科学证伪主义两种世界观,不可不察。

公理究竟:是可证明的还是不可证明的?是可以证实的还是可以证伪的?

公理究竟:只有几何公理还是另有代数公理?只有数学公理还是另有其它公理?

公理究竟:是普遍适用的还是局部适用的?是有特定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

不同领域,有哪些公理并不成立而需要摒弃或降级?如何建立科学公理集?

2 公理的本义与定义

公理是一个舶来品。英文公理axion有两词素,[axi]即axis(轴,作为核心的东西),[om]即matter(玩意)。字面意思:公理是认知领域的核心命题。

由于语言与术语固有的冗余性与交叉性,有必要对公理做严格的定义。定义如下:

公理,是适用于特定认知领域(即科学领域)的公认理由(public reasons)、公设或基底假设(basal postulates)、原理或基本原则(first principles)、终结性动因或第一推动力(first cause)的统称。

公理有时也叫公设postulate,post是back up(支撑),late是carry(拿来),字面意思:公设是支撑其它命题的原始命题。

3 公理,应有不同的范畴

事实上,不同范畴的科学,遵守不同的公理。同一范畴的科学,遵从同一个公理。

科学,是各门学科(涉及基础理论研究与生产技术实践)系统化知识的统称。科学,有时也叫学科(subject)。

数学是研究数形关系的科学。数学有数学公理,包括几何学公理与代数学公理。

物理是研究动力关系的科学。物理有物理公理,包括结构学公理与运动学公理。

学科,有时也叫科目(course)。例如,中医是医学上的学科。几何是数学上的学科。

科目与学科与科学的隶属关系,如下

【科目】∈【学科】∈【科学】

例:立体几何学∈几何学∈数学

例:电子学∈电动力学∈物理学

例:管理学∈经济学∈社会科学

4 公理,应有不同的层次

根据定义,公理是有层次的。注意,把公理局限于几何公理是目光短浅的。

●几何学公理+代数学公理∈数学公理。

几何公理如: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代数公理如:1+1=2,e=lim(1+1/n)ⁿ(n→∞)。

●数学公理+逻辑公理+哲学公理∈思维科学公理。

逻辑公理如: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概念的外延决定概念的内涵原理,

尤其是【命题法则】,即:断后证(Judge and reason),即谁主张谁举证!

哲学公理如:对立统一法则,量变质变发展,物质决定意识法则,语境思维法则。

●思维科学公理+自然科学公理+人文科学公理∈科学公理。

自然科学公理如:最小作用量原理,熵增加原理,封闭体系守恒与转换原理。

人文科学公理如:需求力与供给力平衡原理,社会节约劳动原理,用进废退原理。

5 公理,都有特定的条件

公理,是基底的本原的科学真理。公理与真理一样,具有特定的适用条件。

例如,【直线段最短】只适合平面几何,不适合曲面几何。【1+1=2】只适合静态叠加,不适合动态叠加。【熵增原理】与【守恒原理】只适合封闭体系。【光速不变】只适合零点真空参照系,不适合动态参照系。【自力更生】只适合被封锁威胁条件,不适合良好合作条件。

6 公理,都是不可证伪的

公理,作为原始命题或基底假设,不是生而知之或想当然的,而是大量经验的总结,是大量现象的抽象,是其它真理的依托。

6.1 命题法则之1:谁主张谁举证

公理,作为一种逻辑命题,必须遵循【断后证】法则。想当然的命题,是无法证明的伪命题。作者的命题只能有作者自证清白,不可要求读者证明。换言之:

若一个所谓的“公理”,被认为是无法证实的,它就一定不是科学命题。

无法证实的伪命题,如:上帝造人、男人肋骨造女人、黑洞密度无穷大、宇宙起源是奇点、光传播无介质、钟慢尺缩效应、量子是零维质点、电子同时正反转、电子不可自转、大师千里发功、水变油......

6.2 命题法则之2:偏证≠全证

偏证的定义:凡是以偏概全的、思想实验的、貌似间接证明的、牵强附会的所谓证据,统称偏证。

偏证的危害性:偏证不代表全证,偏证具有诡辩性与欺骗性,偏证很容易被证伪。

思想实验的本质:人们之所以诉诸于思想实验,是因为无法或懒得实锤验证,其实就是想当然,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潮。

间接实验的本质:来自实锤证据的间接实验结论可能是真命题,否则是偏证。

案例1,【宇宙大爆炸】之存疑,源于哈勃定律之偏证:哈勃望远镜接收类星体的电磁波红移,本质上是电磁波的【熵增加红移】,哈勃误用了多普勒【退行性红移】。这是科学史上最严重的偏证事件之一。

案例2,【电子不自转】之存疑,源于学术界误用了【不确定原理】。通常在地表附近环境下的电子结构有超长寿命(10³⁵年)的稳定性,故电子半径(r)与自旋速度(v),理当是常量,不服从测不准公式,即:

△r·△L=△r·△mvr≥h/4π,得v≥10⁴c,即电子自转速度超1万倍光速,这是滥用公式的偏证事件,不能否定电子自转。

事实上,粒子物理已间接规定,电子光速自旋的固有势能是:Ep=m₀c²=0.511MeV,其对应的电子质量为:m₀=0.511MeV/c²。

6.3 命题法则之3:反证≡证伪

科学界有一个常识与共识:如何一个命题,在其适用范围之内,哪怕只存在一个事实上的反例,即可证明该命题必然是伪命题。

并且,这种反例证伪法简称【反证法】,又称【归谬法】。事实上,反证法是我们判断一个命题可靠性的杀手锏。

案例3,谁信上帝救谁(You trust in God to help you),经不起反例推敲:纳粹屠杀笃信上帝的犹太人,上帝在哪儿?

案例4:牛顿第二定律,可谓物理学的公理之一,有太多的实锤证据可以验证,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反例。——如果说,该定律是可证伪的,请问基于该定律的无数科技成就,难道是弄虚作假的么?

7 公理,都是可以证实的

证明公理的难点:如果仿照严密的数学归纳法,我们既不能举证每一个样本,也不能举证未来的样本。

但这并不意味着公理是不可证实的。根据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技术实践成效,笔者认为可采用【枚举证实法+反例证实法】的公理证明法。

案例5:证明“两点直线距离最短”。证明如下:本命题默省的限制条件是在同一平面内。在平面坐标系S(x,y)中,原点坐标S(0,0),任取两点A(x₁,y₁)与B(x₂,y₂),欲证AB之间的直线距离最短,可另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根据【两边之和>第三边】既可以枚举实证,也可归谬实证。

案例6:证明“最近参照系才能保证能量守恒”,以列车(速度v₁)上乘客奔跑(速度v₂)为例。

第一步,枚举证实法

以列车最近的零点参照系,乘客为研究系统,消耗体能为W,转换为奔跑的动能为Ek=½mv₂²,W≡Ek,能量守恒即证。

第二步,归谬证实法

以地面较远的零点参照系,乘客为研究系统,消耗的体能还是W,乘客速度是自身速度与列车速度的叠加,乘客获得的动能为:Ek*=½m(v₁+v₂)²>>W,显然能量不守恒。可见,只有选择最近参照系,才可能保证能量守恒。

综合枚举法与反例法,题设命题是真命题,由于能量守恒堪称物理学公理,而最近参照系是限制条件,也堪称物理学一个公理。

结论:公理的判据

公理不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实,但可用【枚举+反例】考证之。若无反例,则可证实;若有反例,则可证伪。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