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踝及足部手法治疗Ⅰ

1.放松前侧筋膜室和外侧筋膜室

解剖:小腿筋膜,趾长伸肌,𧿹长伸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小腿前侧筋膜室的肌肉,包括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𧿹长伸肌

功能障碍:由于过度使用或受伤,最初小腿筋膜被从骨上拉开。但愈合时,它会倾向于增厚并黏附于骨上。这种增厚和粘连会降低前侧和外侧筋膜室的弹性。下方的肌肉倾向于脱水并失去它们的滑动特性。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

患者体位:仰卧位。

注意:前两个手法仅针对慢性疾病。

揉抚手法

(1)首先牵伸小腿筋膜来放松前侧筋膜室。使用一些乳液防止皮肤擦伤。治疗师以45°面向患者头侧,保持腕部处于中立位,轻轻握拳,从踝部到膝关节执行一系列长距离的连续手法。

轻轻握拳做长距离的连续揉抚,以牵拉小腿筋膜。仅用于慢性情况

(2)面向治疗床,使用空拳技术,将另一只手放在空拳的旁边,握住辅助手的拇指来稳定工作手。从胫骨近端的外侧缘开始,压入小腿,同时保持均匀的压力,缓缓将拳在皮肤和筋膜上向后滑。也可以采用屈腕滚法做流畅的滑动。

用空拳右前向后牵拉小腿筋膜

对于外侧筋膜室,需要用支撑手向内旋转小腿,并覆盖其外侧面。旋前时重点使用示指指骨间关节或所有指骨间关节,而腕关节中立位时重点使用近节指骨的平坦表面。继续揉抚至踝关节。

(3)治疗师面向头侧,使用双拇指、支撑拇指或单拇指技术,从踝关节到膝关节执行约2.5厘米的挖取式揉抚手法。在胫骨的外侧缘和腓骨之间的三条线上进行揉抚。

该方法可以放松前侧和外侧筋膜室中的肌肉。在完成每一次手法时,保持组织中的张力;这使得筋膜处于紧张状态,并允许进行更大程度的牵伸。

(4)对于急性疾病,将患者的膝关节屈曲,脚放在床上。治疗师在握住整条小腿的同时,对整个前侧和外侧筋膜室使用双拇指技术,由内向外、由前向后做温和的、约2.5厘米的挖取式揉抚。

急性情况下用双拇指手法放松前侧和外侧筋膜室

该体位还用于通过内外向温和的挖取式揉抚手法,来治疗后侧筋膜室的急性疾病,例如腓肠肌拉伤。

2.放松小腿后内侧的肌肉和筋膜

解剖:小腿筋膜,胫骨后肌,比目鱼肌,𧿹长屈肌,跖肌,趾长屈肌。

小腿、踝部和足部内侧,显示走行在踝关节内侧周围的胫骨后肌肌腱、趾长屈肌肌腱和𧿹长屈肌肌腱

功能障碍:小腿的后内侧是筋膜室综合征或胫骨骨膜炎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它涉及比目鱼肌的肌腱骨膜结合处或筋膜的撕裂,趾长屈肌的胫骨起点或胫骨后肌。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

患者体位:侧卧,将枕头放在上方的小腿的膝关节下方,下方小腿伸展。

揉抚手法

(1)患者取左侧卧位,治疗师对患者的左小腿内侧进行治疗。治疗师朝向患者头侧站立,并执行与上一序列相同的手法操作。首先,治疗师使用空拳,在患者小腿内侧从踝关节至膝关节进行一系列缓慢、连续的长距离的揉抚。

用空拳放松后内侧筋膜室

接下来治疗师移动到最靠近伸展腿的床边。将支撑手放在空拳旁边,握住支撑手的拇指来稳定手法。从胫骨近端的内侧缘开始,同时保持均匀的压力,以滑动的方式向后滚动和滑动拳头。

(2)使用双拇指、支撑拇指或单拇指技术,在从踝关节至膝关节的几条线上,对小腿后内侧肌肉表面及不同肌肉间的筋膜进行约2.5厘米的挖取式揉抚。

(3)将患者下方的膝关节屈曲到90°,并将上方的腿拉直,放在枕头上。移动到床旁并面向患者。使用双拇指或支撑拇指技术,从膝关节下方至踝关节,对内侧筋膜室执行一系列由前向后的挖取式揉抚手法。在踝关节内侧放松胫骨后肌、𧿹长屈肌和趾长屈肌的肌腱。

用双拇指技术在小腿内侧右前向后做挖取式揉抚

3.俯卧位放松后侧筋膜室和跟腱

解剖: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趾长屈肌和𧿹长屈肌。

A.在后侧浅层筋膜室内将腓肠肌切除后显示下方的比目鱼肌;B.后侧深层筋膜室显示胫骨后肌、趾长屈肌和𧿹长屈肌

功能障碍:“网球腿”是腓肠肌内侧头的拉伤。损伤通常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的附近。跟腱炎是跑步者和舞蹈演员常见的损伤。损伤部位通常在肌腱与跟骨后上方的连接部位,以及跟骨后上方近端2.5~5.0厘米处。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朝向患者头侧。

患者体位:俯卧,足部悬于床缘外;如果小腿部特别紧张或敏感,则将枕头放在踝部下方,这会使组织变得更松弛。

揉抚手法

(1)治疗师面向头侧,松解小腿筋膜的后侧同前面所描述的手法一样,治疗师沿踝关节到膝关节进行缓慢的空拳手法操作。沿着腓肠肌向窝的内外侧揉抚。保持腕部处于中立位,即旋前与旋后的中间位置。不要深压腘窝中央。

(2)用单拇指、双拇指或者支撑拇指技术松解高张力的肌肉并牵伸其表面覆盖的筋膜,正如前面所描述的一样。在以下三条线上由下向上做约2.5厘米的挖取式揉抚手法:小腿后内侧、中间和外侧。

(3)通过将外侧组织向外推和将内侧组织向内推,分离中间部分,从而松解软组织的扭转。从膝关节下方的中线开始,使用双拇指进行短距离的挖取式揉抚手法。这些操作也可以站在床边面对患者来进行。

由膝关节到踝关节,使用双拇指进行短距离的挖取式揉抚手法,把外侧组织向外推,把内侧组织向内推

(4)对跟腱有三种揉抚手法。第一种手法,面向头侧,用双拇指技术在冠状面上对跟腱后表面进行短距离的反复揉抚。

用双拇指技术在冠状面上对跟腱进行反复的揉抚

在足跟上方1~2英寸处的肌腱和足跟本身这两个最常受伤的位置进行手法操作。治疗师可以用大腿抵住患者的足部来稳定其跟腱。第二种方法,指尖稍屈曲,在矢状面上对跟腱的内外侧表面反复进行揉抚,向与手指相反的方向做节律性振动。

用指尖在矢状面上对跟腱进行反复的揉抚

第三种方法,面向治疗床,一条腿屈膝置于床上把患者的小腿放在治疗师屈曲的大腿上,用拇指和指尖握住跟腱并来回滚动肌腱。在这个姿势下,可以先用拇指稳定跟腱,用手指进行反复的揉抚,然后交换,即用手指稳定跟腱,而用拇指进行揉抚。

4.松解足背肌和踝部韧带

解剖:骨间背侧肌、趾长伸肌、趾短伸肌、𧿹长伸肌、𧿹短伸肌、三角韧带、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

足背的内在肌包括𧿹短伸肌和趾短屈肌

功能障碍:跟腱及其相关的支持带在足背支持带下方来回移动时容易受到刺激。韧带损伤通常来自于急性的内翻应力。距腓前韧带是最常受损的韧带。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

患者体位:仰卧位。

揉抚手法

(1)用双拇指在足部中线上做扩散式揉抚来分离足背中间部分的支持带和筋膜。

用双拇指技术在足背筋膜上进行一系列扩散式揉抚

(2)接着,治疗师在用手握住足部的同时,把双拇指置于跟骨前外侧。当治疗师由内向外进行短距离的挖取式揉抚时,用双拇指技术将足部有节奏地向旋后方向摆动。在整个足背到足趾持续进行这些横向的手法来松解胫骨前肌肌腱、𧿹长伸肌肌腱和趾长伸肌肌腱。

用双拇指技术由内向外进行挖取式揉抚来松解𧿹短屈肌和趾短屈肌

(3)在三个区域松解踝部的韧带。第一,用指尖技术、单拇指或双拇指技术,在远端腓骨前部与距骨之间区域的冠状面和矢状面上进行反复的揉抚来松解距腓前韧带。

用指尖对距腓前韧带进行横向揉抚

第二,在矢状面上从腓骨下方到跟骨进行反复的揉抚来松解跟腓韧带。最后,从内踝远端到足跟在矢状面上进行反复的揉抚来松解三角韧带。进行这些手法的同时,有节奏地摆动整个足部

(4)坐在治疗床的床脚,治疗师把患者的小腿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用双拇指技术在跖骨间进行短距离的挖取式揉抚来松解骨间背侧肌。

用双拇指技术对骨间肌和关节囊进行背屈-趾屈的挖取式揉抚

把足部拉回到背屈位,做挖取式揉抚再把足部跖屈。在手法操作的同时,治疗师把支撑手的指尖置于足底,即把跖骨扩散开的位置。再在跖趾关节的两侧进行一系列的揉抚。

在跖趾关节的外侧,当治疗师向足底方向进行挖取式揉抚时,把足部旋后。移至相邻跖趾关节的内侧,当治疗师向足底方向进行挖取式揉抚时,再把足部旋前。这些手法可以松解骨间肌、蚓状肌和关节囊。

5.松解足底筋膜和足底第一层肌肉

解剖:足底筋膜、𧿹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和足底方肌。

A.足底的筋膜;B.足底第一层肌肉包括𧿹展肌、趾短屈肌和小展伸肌

功能障碍:足底筋膜就像拉线,为足纵弓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需要长时间站立的工作等所产生的静态应力会使筋膜增厚、变干。在过度的静态负重情况下,肌肉容易疲劳。对于跑步者、舞蹈表演者和那些进行球类运动的人,其筋膜和肌肉会倾向于过度使用和急性损伤。

体位

治疗师体位:第一个手法时取站立位,然后在坐位下进行其他的手法。坐位时,一只脚稍向前,另一只脚稍向后,以使双脚负重不同,这样能够得到更有力的揉抚。

患者体位:仰卧位;最佳的体位是俯卧位下足部超出治疗床边缘。

揉抚手法

(1)坐在或站在治疗床的床脚,用宽拳从趾底到足跟对足底筋膜进行一系列慢而持续的揉抚,着重在示指关节处用力。可以用乳液来减小摩擦力,但同时也需要一些阻力来牵伸浅层筋膜。

用宽拳技术牵拉足底筋膜

(2)从跟骨到跖趾关节在三条线上来松解足部表浅的肌肉。为了松解内侧线,治疗师将身体转到面向患者足部内侧,用单拇指或双拇指技术,向内侧进行短距离的挖取式揉抚,每次揉抚的同时将足部旋后。

用双拇指技术对𧿹展肌进行挖取式揉抚

如果组织发生纤维化,则在冠状面上进行反复的揉抚。从跟骨内侧的前方开始揉抚,然后继续向𧿹趾底的方向移动,每次移动约2.5厘米。这些手法可以松解𧿹展肌和底部的足趾屈肌

(3)第二条线在足部中间,从跟骨前部的中间部分到足趾。随摆动节奏从外向内进行短距离的挖取式揉抚,同时将足部旋后。这种手法可以松解趾短屈肌和底部的足底方肌。

(4)第三条线是从跟骨前部的外侧到小趾底。用单拇指、双拇指或支撑拇指技术从内向外进行短距离的挖取式揉抚,同时把足部旋前。这种手法可以松解小趾展肌和底部的小趾屈肌和小趾对掌肌。

用双拇指技术对小趾展肌进行挖取式揉抚

6.松解足部第二、第三和第四层的肌肉

解剖:𧿹收肌(斜头和横头);𧿹短屈肌;小趾屈肌和小趾对掌肌;蚓状肌,起自趾长屈肌肌腱。

A.足底第二层肌肉包括足底方肌和4;B.足底第三层肌肉包括𧿹短屈肌、小趾屈肌、小趾对掌肌及𧿹收肌

功能障碍:足部肌肉经常维持在持续收缩的状态,容易发生缺血和纤维化。静态或动态的应力导致累积性或过度使用性损伤。𧿹收肌持续的收缩导致𧿹趾外翻。一个重要的松解区域是𧿹趾外侧。由于先前的损伤或者负重功能障碍(例如旋前),这是厚粘连的常见位置。

体位

治疗师体位:坐位。

患者体位:仰卧位。

揉抚手法

(1)从中足开始到外侧四个足趾的末端,用单拇指或双拇指技术,在冠状面上对每个足趾的趾长屈肌、这些肌腱内侧的蚓状肌和𧿹长屈肌肌腱进行系列反复的揉抚。从中足开始到𧿹趾的外侧进行同样的短距离的挖取式揉抚,来松解这些肌腱深层的𧿹收肌斜头。

用单拇指技术松解蚓状肌及趾长屈肌和𧿹长屈肌的肌腱

(2)接着,在趾长屈肌和𧿹长屈肌肌腱的两侧进行一系列由后向前(由足跟到足趾)的挖取式揉抚。这些手法可以松解蚓状肌、各个趾屈肌的腱鞘,以及跖趾关节底部环绕肌腱的环状韧带。

(3)从第五跖趾关节的内侧面开始,逐渐到趾的外侧面,用双拇指技术进行由后向前的短距离挖取式揉抚来松解𧿹收肌横头,主要集中在外侧4个跖趾关节的内侧与𧿹趾外侧面的附着点。

用双拇指技术在𧿹收肌横头的附着处进行由后向前的挖取式揉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