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兴怀 表情达意 |《每个人都是一棵开花的树》刘霁萱

精写作  社团星辉

每个人都是一棵开花的树
山东招远十六中初一(6)班 刘霁萱
(指导教师:王丽娜)
石榴新蕊文学社

石榴新蕊文学社是由招远第十六中学校办公室直接领导,由专门教师带队指导,学生自愿参与的校园文学社团。文学社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社团成员。每周定期活动,内容包括朗诵、阅读、辩论、演讲、征文比赛等。同时,文学社负责校园期刊的编辑制作,社团成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读写能力和文学素养。

“赛作文”点评

紫藤花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程,寄托着“我”的青春梦想。文章以紫藤花和“我”的绘画历程为线索,通过自己的成长故事,形象地阐释了一个人生哲理——“每个人都是一棵开花的树,尽情绽放自己,开出属于青春的紫藤花。”文章借物以兴怀,托物以言志,构思巧妙。故事情节起伏有致,语言清新典雅。

写法借鉴:借物兴怀,表情达意。一篇文章,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借景抒情,本文巧妙地把紫藤花和自己曲折的绘画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纠结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借助紫藤花表现自己的情感变化,揭示文章的主旨。
(1)开篇描写紫藤花。描绘紫藤花的美丽、可爱,“娇嫩芬芳,华丽饱满,美得不可方物”,正是这迷人的紫藤花“朦胧空灵,清透纯洁,清澈地笼罩了我稚嫩的心”,为以后画紫藤花、寄情于紫藤花打下了基础。
(2)初学描绘紫藤花。初学绘画,紫藤花虽然画得歪歪扭扭,混沌、笨拙,但“却是我心目中最美丽的仙子”,尤其是得到了母亲的青睐,“我已经近乎痴迷,想象自己在紫藤花的乐园里嬉戏玩耍,手中的画笔颜料似乎成了天马行空中驾驶的方向盘,毫无禁忌地泼洒、释放、飞旋、滑转、奔腾、狂舞……”借助紫藤花表现初学画画被人看重后的兴奋与陶醉。
(3)绘画受挫后的紫藤花。“我”学画人物扭曲不堪,“沮丧回到家,卧在紫藤树下,芬芳轻盈的香气也安抚不了我的心。我看着有些无神的朵瓣,心中的委屈、失望和怒火一齐喷发,交织成了苦涩刺鼻的汤药”,借紫藤花“芬芳轻盈的香气”反衬“我”心情的沮丧,借“无神的朵瓣”表现“我”的“委屈、失望和怒火”。
(4)重拾画笔后的紫藤花。“我”画人物受挫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重新拾起画笔,一遍遍涂抹,一层层描边,请教同学、老师,接触绘画知识,不断创新……院中的紫藤摇曳着,吐露梦想的芬芳”,“一心想着上彩绘课,梦想中繁华晶莹的紫藤花仙子在向我招手”,“不停地刷学姐学长们的作品,临摹、写生、自创……手上磨起茧子,绘画设备不断更新。倚在紫藤树下,嗅着悠悠的清香,我知道那是梦想的味道。”这里的紫藤花,寄托着自己在绘画道路上不懈追求的梦想。
(5)回忆过去,感慨紫藤花。“童年的梦想啊,不过是紫藤树下一抹微弱的繁华”,以花写梦,令人回味;“每个人都是一棵开花的树,尽情绽放自己,开出属于青春的紫藤花”,借花阐述人生哲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要充满自信,绽放自己的人生。
借物兴怀(或者叫托物言志),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通过描绘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物”是情感的触发点,也是情感的托身处。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依托“陋室”,抒发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于谦的《石灰吟》,借歌颂石灰,来赞美“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一种精神品质。这种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发人深思。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与“志向”、“物”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联系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要把自己的意愿从“物”中自然生发,不可生拉硬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