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研学之旅(芮锦潍)| 青州研学团
指导阅读
提升写作
7月青州研学作文,经过了“研学前交一篇平时习作——研学中教作文——研学后交作文——提出指导意见——修改——导师点评”等过程,终于跟大家见面了。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每一位同学态度的变化与写作水平的提高。这再次印证了一个观点:
态度是起决定作用的,方法是起关键作用的,修改是起重大作用的!
现在,就把研学成果呈现给大家~
在此,我们将展示小作者研学前后的两篇作文,可对照阅读。
第一篇, 是研学后修改过的作文,正文红字部分是小作者自己修改部分,括号内红字部分是导师修改或点评部分。
第二篇, 是学生研学前上交的日常习作。作为附录,不作点评。
研学后作文
青州研学之旅
芮锦潍
中新双语 五年级
这个周末,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跟同学老师一起来到了享有美名的古城青州,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青州研学之旅。
青州研学的第一站是位于青州古城墙边纪念一代良相范仲淹的范公亭公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一边走,一边听知识渊博的张国钟老师讲解青州古城的历史以及名胜古迹的故事,因为天气炎热,胖胖的张老师汗流浃背,豆粒般的汗珠顺着他光光的额头往下淌,他一边忘情的讲着,一边忙不迭地擦着,讲到精彩处,他还会爽朗地哈哈笑着。我们后背的衣服也都湿透了,却都听得津津有味,谁也没有掉队。【一双慧眼】
公园到了,一进大门,我们就看到一块发白的大石碑,远远看过去,上面刻着五个红色篆书大字,苍劲有力。同学们窃窃私语,都在猜这几个字念什么。忽然一个同学高声念道!同学们齐刷刷的扭头去看他,他紧抿嘴唇,一副十分害羞的样子【观察细致】。这时,耳边响起了张老师欣喜的声音:“啊!没错,就是忧乐关天下!”我们纷纷向那位同学投去敬佩的眼光。这可把那位同学高兴坏了,脸笑成了一朵花。张老师说,“忧乐关天下”是范仲淹老先生奉行一生的信条,正是因为践行了这样的人生信条,范仲淹老先生才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敬仰。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从小也要树立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中,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做事。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中华儿女的称号!
很快,我们就到了范仲淹的故居,一进故居的大木门,几棵参天大树就映入我们的眼帘,大树枝繁叶茂,像几把撑开的巨伞遮住了炎炎烈日,我们顿时感觉凉快了很多。在这几棵古老的生命面前,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是多么渺小。【有历史的沧桑感】
在大树的掩映下是我们期盼已久的范公亭。亭子不大不小,中间有一口深达十几米的古井。张老师告诉我们,相传这口古井是范仲淹在青州当太守时,有一次闹瘟疫,百姓死伤无数,范仲淹焦急无比,亲自带人打了一口井,并用井里的水熬药,百姓喝了这个井里的水后瘟疫竟然就好了。当地百姓无比感谢范仲淹,这口井也因此被保存了下来。
听着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不禁为范仲淹那份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一个人只有无私的奉献,才能被历史铭记。正如著名文学家臧克家说的那样:“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范老先生就是一个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正是因为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精神,他才能被历史、被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和歌颂!【引用的好,评价也跟的及时】
时光慢慢流逝,在一棵巨大的槐树底下,幽默博学的张庆亮爷爷为我们讲述了槐树的“槐”这个字的奥妙,让我们听的脑洞大开,受益匪浅。一个上午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了,短的让我们觉得好像只有几秒钟。【略写】
下午我们去参观了博物馆和偶园。晚上我们留宿在千年古刹——广福寺,在那里度过了剩下的研学时光。【略写】
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很快乐,也很充实,因为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两天来,我们嬉笑打闹,在青州大地上留下了足迹,洒下了我们充满活力的笑声,这笑声将是我们永远美好的回忆,它在我的记忆篇章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想我一辈子都会怀念它!【总束全文】
【导师点评】
芮锦潍这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懂得详略,观察细致,有描写有感受,写得中规中矩,不错。
特别是二次修改时,又做了大量的补充,说明有一个踏实、认真的态度,这是成就大事的良好素质。
如果这篇文章结尾部分,不是泛泛而谈,而是针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再次照应回顾一下,就更为精彩了。文章的结尾一旦仓猝,就会使文章大为逊色。
研学前作文
读《帝王师张居正》有感
自从拜听了俪波老师在百家讲坛讲的《大明脊梁张居正》这一节目后,我便深深迷上了这位四百多年前的传奇人物。他长远的政治眼光,独特的治国方针,果断的办事态度以及他傲立在天地间的一身正气,都使我震撼不已。为了更加了解张居正—这位名垂千秋的一代名相,我特地去了一趟新华书店,寻找有关他的书籍。
张居正,大明王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正是因为他大刀阔斧的改革,才为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么传奇的一生,这么伟大的事迹,自然不乏有关他的传记。当我在书架前徘徊,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张居正传记中一眼找到这本与众不同的《帝王师张居正》时,我内心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说它与众不同,是因为别的传记都重点讲他是一个多么多么伟大的改革家,政治家,但却都忽略了他费尽一生心血才取得的一个身份-----帝王之师!张居正一生费尽心血只为做成两件事,一是完成他的改革大计,另一个就是将他唯一的学生----小万历皇帝朱翊钧教导成一代明君,虽然这一段教育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张居正却在这件事上倾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他心跳停止的那一刻。
《帝王师张居正》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名为首辅之路,主要讲述张居正从出生,认字,考中秀才,落榜,考中进士,出入官场,一步步晋升,目睹并参与几次腥风血雨的权力之争,进入内阁,直至最后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的艰辛路程。在这个变化莫测,危机四伏的官场上,张居正由一个懵懂而又激情飞扬的青年蜕变为一个沉稳厚重,波澜不惊,可以独挡一面的大明王朝的杰出的宰相。
第二部分名叫大权在握。主要讲述的是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后,如何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用贤官,修长城,外与蒙古交好,内平土蛮之乱。正是由于他的改革,才使本已垂危的大明王朝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可惜,张居正呕心沥血做的这一切,在他死后,被他那个费尽一生心血,悉心教诲的‘得意’学生全盘否定,一切都化作云烟。历史跟苍老的张居正和病入膏肓的大明朝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终于,在昏庸的万历皇帝的乱政之下,明亡!
放下这本书,我静静沉思,究竟是什么巨大的力量支撑着张居正敢走到整个官场,甚至整个时代的对立面,一个人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与痛苦,在那一个个难以入眠的寂夜里,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张居正没有倒下并一往无前?到底是什么力量如此强大,它怎么强大到可以使一个人忍受整个时代的非议,埋头苦干而又毫无怨言呢?
我一边一遍遍的读着这本书,一遍遍地听着俪波老师讲张居正的故事,一边上网查阅大量资料,苦苦地寻找着答案。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难道四百多年前的张居正,真的是一个感受不到痛苦的人吗?
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夜晚,我又捧起这本书,当我读到张居正临死前,仍在批阅成千上万的公文时,脑中突然如电石火光般一闪,好像一下子从黎明的黑暗中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旭日。我明白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晚晴名臣林则徐的这句话不正是对张居正最好的写照吗?那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来自最亲近的人的打击,都是因为一片炽热的爱国忠心而化作云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片赤胆忠心的报国之心,张居正才化痛苦为动力,夜以继日地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他不就像一根蜡烛,到死都一直在燃烧自己,为迎来大地的光明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吗?
是啊!短短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一生的心血啊!在岳阳楼上望着一片颓废的河山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面对强敌宁死不屈,在临死前大义凛然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的文天祥。他们不都是甘愿化作垫脚石,把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推上更高的山峰吗?著名文学史家朱东润先生在他所著的《张居正大传》中的最后一段话说到:“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时候,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有的显焕一些,也许有的黯淡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
点评者简介:
张国钟,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高中语文教学能手、
教育硕士、潍坊市人民政府督学。
山东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教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