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进作品】灵魂穿透的瓦片
灵魂穿透的瓦片
——读《瓦片——废墟上的吟唱》
文、柴进
站在那些先辈留下的古迹之上,历史似是遥远,又似是触手而及。
低下头,也许在某个不为人所瞩目的地方,便有一块瓦片静静仰卧。
将它踩碎打水漂的,只会是路过的孩子。
拿起它带回家备用,也许将来可以用它维修自己破旧老屋的,可能是勤劳的村民。
研究上面古朴的花纹,然后以雕花木盒储之者,或许是一位有点眼光的古董商人。
而拿起它长歌当哭,试图用指尖与它对话的,只能是一个诗人。
老友曾经在某一期《新华文摘》中读到了江堤的散文《千年庭院》,印象很好,但他手里没有江堤的书,所以以前也没有跟我谈过这位作家。我于是拉开抽屉,把《瓦片——废墟上的吟唱》这本书递给他,这是江堤的遗著,江堤的书我仅此一本。
在此之前,我的一个剪报本中还保留着从《人民日报》剪贴的他的诗歌,对于江堤先生的印象仅限于诗人。而《瓦片》是一本散文集,里面收录了33篇散文,这些别具一格的文章让我感到了诗歌的魅力。同样,《瓦片》中处处凸显的人文色彩,也使我不由自主地将它与余秋雨的文章进行比较。余秋雨的《千年庭院》从本人与岳麓书院的结缘,到对岳麓书院的认识,一条脉络,十分清晰,更从历史的深度而抒发深深的思索,这使我作为旁观者被书院的厚重历史(更确切地说,是被余先生的叙述)所打动,进而认同余秋雨先生的结论。但是同样是写岳麓书院,江堤的文字更有一种魔力。在江堤的文字中,他就站在那里,他说:“有一天,我倚在成堆的瓦片上读朱熹,那些明亮的或暗淡的思想从书里跑到碎片上去玩耍,我听见它们簌簌抖动、窃窃私语,一副惊奇的久别重逢的样子。”(瓦片)。是的,这是与余秋雨完全不同的文字,完全诗化的语言无疑穿越了时空,使得江堤可以游走于时空之间,与历史、与文化对话,这也许是一个诗人的优势。
在《瓦片》一书中,江堤与他热爱的湘文化密不可分。他在向读者介绍这块土地上的人文历史,同时也在抒发着自己的感叹,他就像是站在你身边的朋友,挽着你的胳膊,向你亲切地言说。他的语言如湘江之水,时而温和舒缓,时而激昂澎湃,有时候甚至于就像是热情的乡人遇到久别的老友,大段大段的满溢激情的文字如酣畅淋漓的老酒,劝你喝了,让你醉了,迫你回味。
这种文字的魅力,你能拒绝吗?
在读到《瓦片》之前,迷恋于写作的我给自己拟了一个计划,我想写我所居住的城市,写那些我熟悉的街道,那些我熟悉的人,那些我和我的长辈所经历的事。我写下了第一篇稿子,拿给一位朋友看。朋友说,你的文字中间太过于突出自我了,也许你作为旁观者,用更冷静的文字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观看这个城市的历史也许会更好。朋友的意见让我想了很久,此后一个月内,我想了又想,我告诉朋友说,你的意见是错误的,作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我参与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我在写作的时候,无法避开自己。话是这样说,但这个意外却打断了我的思路。
两年后,我拿到了《瓦片》,这本书便在我枕边常住,我时时翻阅,却又不忍一口气把它读完。
原载于2013.3.8 颍州晚报
读完要点一下在看哦,谢谢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