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成长之路(6)

六、全新理念

袁伟民一上任,就推出了他的全新理念:就是要走高大化的道路,要走力量型的道路。

在袁伟民高快结合的建队原则指导下,他组建了他的第一支队伍,名单如下:

主教练:袁伟民;教练:韩云波。

二传手5人:孙晋芳(1955年,1米76),张洁云(1956年,1米75),陈招娣(1955年,1米75),王嘉琴(1955年,1米795),王爱香(1955年)。

主攻手5人:杨希(1956年,1米79),张蓉芳(1957年,1米74);李文秀(1957年,1米78);施美莲(1953年,1米80);安徽队:杨素娟(1米80)。

副攻手5人:曹慧英(1954年,1米81),沈散英(1954年,1米82);韩晓华(1957年,1米86);齐丽霞(1954年,1米82);曹淑芳(1951年)。

纵观这支队伍,有发现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这也充分反映出了袁伟民之后执教的基本理念,这也为袁导带领中国女排走向辉煌打下了最稳固的基础,提供了最先进的理念,成为最有效的保障。

第一个特点:搞五湖四海,不搞个人小圈子。15名队员来自国内9支运动队,谁有潜力就选谁,完全不搞个人的小圈子。国家队中过分强调地方特色一直是饱受诟病的一种现象。但要从内心到行动完全摆脱这个阴影也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原因都很多。袁伟民能够出于公心,一组队就带了个好头,为今后大胆要求队员,严格训练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于这个问题,有必要多说几句。这支队伍的教练员韩云波来自八一,但是八一队入选的队员只占四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那个年代只有八一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挑选队员,而且八一队是军队建制,队员一入队就有机会转干,这些福利在当时是相当诱人的,所以,不仅是女排,各个项目在内,那时的八一队都是集合了国内最优秀的运动员。三大球更是如此,某个时期中国男篮的首发几乎就是八一队的全班人马。袁伟民来自江苏,这支队伍江苏队就来了二名二传,今后我们还会讲到,江苏历来出优秀二传,这和她们有位著名的二传教练——张然有关,袁伟民自己是就张导的学生。而直到今天,国内组队受地域影响,搞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都影响到国家队的整体实力,影响到国家队的比赛成绩。对比一下当年的袁伟民,真是有云泥之别。

第二个特点:强调高度与力量,初探高快结合的新路子。这支队伍的高大化在中国女排是创了记录的,主攻手普遍在1米78以上,副攻手全在1米80以上,二传全在1米75以上,这中间张蓉芳是个例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例外,放到后面再说吧。这样的身高条件在当时的亚洲绝对领先,放在国际上也是不处下风的。中国女排的组建原则能不能,该不该优先突出队员的身体条件,高大队员能不能练好下三路功夫,这在当时都是很有争议的话题。不过,那时候的国家队还带着队员练基本功的,不象现在国际流行的做法,进队以后主要练配合,强化基本能力,个人的基本功问题是要在母队完成的。所以优先看身体条件的选人标准其实一直贯穿在袁伟民执教的始终,不过,这和当时运动员运动队职业化严重不足的现实有关。

第三个特点:放眼未来,主张队伍年轻化。这支队伍也非常年轻,最大的只有一位来自陕西的副攻曹淑芳,25岁;其他的队员全部在23岁以下,全队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三分之一的队员年龄都在20岁以下。按今天的标准,这就是一支由U20和U23组成的队伍。袁伟民的能力及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袁导这么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按照他的规划就是:一年内队伍要成型,要搭建好主力阵容;三年内队伍要出成绩,要进入亚洲的决赛,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五 到六年走到世界的最前端,其实就是要拿世界冠军的含蓄说法。所以,队伍的中坚力量必需年轻化。之后,袁导带队始终坚持队伍的新陈代谢,确保队伍始终生机勃勃,可以说是从他组队初期就打下了基础。

第四个特点:注重全面与均衡,创造属于中国女排的特色。现在说说张蓉芳入选的问题,张的身材确实不高,弹跳也不算出众。但是,张的进攻非常灵活,跑动积极,效果很好。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说袁是在做一高一快的搭配,变化节奏和对手周旋,甚至中国男排一个时期也选择走了这样的道路。其实,袁伟民走的是全面与均衡的路线。张在队中的作用其实就是今天保障型主攻的作用,只是当时没有这种说法。高快结合的队伍没有一传就成一句空话;发球得分制的时代,没有防守就不可能在世界大赛中走到最后。所以,主力阵容中有陈招娣,张蓉芳这样的小个子队员,队伍中有张洁云和后来的李延军这样的后排替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0)

相关推荐

  • 郎平一生恩师袁伟民!82岁高龄身体康健,潜心钻研书法

    只有付出了超人的代价,最后才能取得超人的成绩.--袁伟民<我的执教之道> 在新中国体育竞技的历史上,中国女排数十年如一日团结拼搏的身影,早已成为几代国人共同成长的珍贵记忆. "中 ...

  • [回顾]观女排全运预选赛山东vs八一

    今天山东vs八一的比赛我只看了前三局,然后就去考试了,所以我也只针对前三局自己做的数据,和观看场面上谈一谈感受. 第一局说实话山东队打的不是很好,单从进攻得分上看,第一局山东队宋美丽进攻得六分,这一点 ...

  •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什么是女排精神?是无私奉献,是胜不骄败不馁,是至高无上社会责任感以及脚踏实地的努力."--陈招娣 "升国旗,奏国歌." 中国女排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五连冠开始, ...

  • 倪非凡深受国人期待原因揭晓!球迷第二次发声,这回说了真话

    倪非凡深受国人期待原因揭晓!球迷第二次发声,这回说了真话.网友热议一针见血地指出:王艺竹.吴梦洁.倪非凡.杨涵玉.高意.董铭霄.陈佩妍等一批年轻人有潜质和培养价值!二传方面的年轻人要进一步考察一下,希 ...

  • 陈招娣将军葬礼:女排五连冠功臣,骨灰里多枚钢钉,郎平出山悼念

    "别人的青春是在花前月下度过的,中国女排的青春都是在场上挥洒汗水的,她们一直在流汗,一直在疼痛,但是她们的青春没有遗憾,因为她们一直都在为祖国发光发热." 这段话,是人们对中国女排 ...

  • 不变的女排,永远的郎平

    不变的女排 中国女排再不济,也是中国三大球的骄傲:中国女排再不济,也是领奖台上的常客:中国女排再不济,也是许多欧美国家研究的对象:中国女排再不济,也不是走些人可以抨击的对象! 中国女排用四十年打造了一 ...

  • 新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

    一.快速起步 早在民国时期,我们国家就有了排球运动,但是,当时是以9人制排球为主流.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女排顺应国际潮流,完全推行6人制排球.当时国内政策是一面倒,因此,体育也是和前苏联及东欧前社会主 ...

  • 新中国女排成长之路(2)

    二.下定决心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女排出现了颠覆性的革命,日本女排在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的带领下,推出了勾手飘球和滾动救球两大法宝,从而刮起了一股东洋魔女的旋风. 有必要先说说这两大技术的优势.之前我们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4)

    四.重整旗鼓 长夜漫漫,终有天亮的时候. 到了文革后期,虽然还有极左分子在兴风作浪,但是,中国的主流,世界的潮流已是不可阻挡.体育界率先打破壁垒,开始了走出国门看世界.典型如乒乓外交的成就其实并不仅仅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8)

    八.艰难起飞 队伍年轻,球员年轻,教练也年轻,刚组建的中国女排人高马大,看上去蛮唬人的,但是,真刀真枪的上阵打球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甚至出现了在比赛中输给了当时的全国冠军陕西队.而当时被选到队中的队员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9)

    九.慧眼识珠 袁伟民带的队伍始终保持着一种流动性,从主力到替补,没有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合适的新人,就坚决推出.关键是袁伟民还有一双识得人才的慧眼,总能及时发现新人,并培养出新人.从1976年袁出任国家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0)

    十.不拘一格 要拿世界冠军,光靠兵强马壮还不够,还要有一套先进成熟的战术体系,有一个出色的指挥团队.而袁伟民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另一个显著风格就是不拘一格,大刀阔斧,敢于创新,绝不保守.只要有有前途的新打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2)

    十二.捷报频传 进入到了1979年,中国女排建队已有三年了,主力阵容也已组装成型,经历了超出常人想象的艰难训练,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国际比赛,也到了该出成绩,稳定出成绩的时候了.这一年中国女排也确实取得了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3)

    十三.无冕之王 就在中国女排信心满满的准备拿下自己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出现了谁也没有想到的意外.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以及多数西方国家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理由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这样一来,一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4)

    十四.意外受挫 中国女排在1979年以来一连串的胜利,多数是在亚洲赛场上取得的,另外,在对另一支女排新军美国队的比赛也是胜多负少,确实体现了很强的水平.但是,我们要看到,亚洲女排的打法并不是当时世界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