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人才一体化·乡土人才㉒】专心专注 接续坚守

其形状圆润饱满,其香味令人垂涎。色泽金黄,香酥松软,尝上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这便是黄桥烧饼。现如今,黄桥烧饼已成为黄桥文化的象征,成为黄桥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我叫张天勇,是土生土长的黄桥人。对我而言,黄桥烧饼是美味,是文化,是情怀,更是每个黄桥人舌尖上的家乡记忆。作为一道传统名点,黄桥烧饼传承百年离不开每位“烧饼郎”的专心专注和接续坚守。

14岁那年,因家里困难,小学没毕业的我便进了国营黄桥烧饼店,跟着烧饼大师刘润宝学习黄桥烧饼制作手艺,并成为师傅的“关门弟子”。黄桥烧饼有一套非常严苛的制作流程,师傅对我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揉面、做馅、烘烤,每个环节都不可错一分一毫。一路走来,虽然取得了许多荣誉,但师傅经常鞭策我“技艺的提升带来的是更大的挑战”,为了不辜负师傅的教诲,我决定将黄桥烧饼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

2000年,第一届黄桥烧饼节举办,我看到了黄桥烧饼存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在店家林立的黄桥镇创办了天勇永进黄桥烧饼店。为了传承烧饼技艺,将黄桥烧饼做大做强,我成功申报为黄桥烧饼省非遗制作传承人,积极做好传帮带,培养技艺人员400余名。

2013年,我注册成立江苏天勇黄桥烧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黄桥烧饼制作标准化生产线,并在扬州、溱潼等地相继开设连锁店,吸纳当地70多名村民就业。然而,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同质化竞争也愈演愈烈。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何扩大产能?我将目光聚焦到线上销售渠道,决定向电商领域进军。

筹备初期,在专业电商服务团队的全程参与下,线上销售成效显著。一时间,黄桥烧饼在淘宝、微店等电商平台纷纷开拓销售链。可好景不长,随着订单量的增长,物流运输颠簸、包装受损、烧饼变质等问题接踵而来,网店不仅在售后赔付方面付出高昂成本,店铺信誉度也因此降级。

有人劝我关闭网店,但我坚信“永进才有出路”。我亲自走访上下游合作企业,寻求最优解决方案。经过多次实践,最终依托技术服务支持以及专业设备,通过运用气调包装保鲜、老酵头和发酵粉发酵等技术,一年时间不到,产品保质期短、冷却后口感差等“疑难”,被一一攻克。

秉承“精益求精、诚信第一”的发展理念,黄桥烧饼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渠道,逐渐步入正轨。如今,“天勇”牌黄桥烧饼不仅卖到了全国,还端上了亚欧美国家的餐桌,仅电商渠道的年销售额就达300多万元。

在做强产业的同时,我也想尽己所能帮助家乡人民共同致富。定期组织黄桥烧饼传统技艺业务培训,帮助下岗工人、残障人士学到自食其力的技能;拓展中小学课外活动,让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走进校园,让更多的群众参与传统技艺文化传承活动。始终心系家乡的脱贫攻坚工作,主动投身“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活动,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帮扶,增加村民务工性收入。

(作者系高级面点师,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领办人)


编辑:刘文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