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2018年第7期(总246期)乡风民俗 旧州屯堡人的腊八节

腊八粥插画 图片来源网络

旧州屯堡人的腊八节

——胡维忠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民间过腊八节,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夏代。“腊八节”原先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灶神、井神等),欢庆丰收,驱疫禳灾的传统日子,也就是后来的所谓“腊祭”。司马迁的《史记》有这样的记载:“炎帝神农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腊祭,以报天地。”从中可以大致窥探出古人举行腊祭的目的。“腊祭”,夏代称为“嘉平”,商代叫做“清祀”,周代称作“大蜡”。

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诸神,常常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举行,故将十二月称为腊月,祭祀的这一天称为“腊日”。先秦时期,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后因佛教的传入并盛行,把腊八称为佛成道日。据传释加牟尼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成道,因而佛教将腊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时期开始,把十二月初八固定为佛教的节日,一代又一代相沿至今。

腊祭 图片来源网络

从以上的事实可以看出,腊八节是一个始于祭祀,既带着某种巫术似的政治目的,又包含着许多原始宗教性信仰的活动,既具有世俗性,也有宗教性,因而能够在民间迅速流传,具有广泛的影响。

关于腊八节的节日习俗的来历,还有许多有趣味的传说。

传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落难,被关押在监牢之中,适值隆冬腊月,一天,饥寒交迫的明太祖从监牢的老鼠洞里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五谷杂粮,他将这些粮食熬成一锅粥,度过了饥寒,此日恰巧是十二月初八。明太祖即位后,为了纪念那段艰难苦难的日子,每到腊八,要熬粥吃,时日渐久,腊八熬粥的习俗遂悄然在民间兴起了。

还有一个传说,据传,某地有老两口,吃苦耐劳,节俭度日,攒下了一笔大家业。不幸的是儿子不争气,媳妇也不贤惠,不到几年,便败光了家业,腊月初八这天,饥肠辘辘的小两口,饿得快不行了,幸有邻居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混合的“杂合粥”接济。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在心头。”此后,小两口勤俭持家,终于又挣下较大的家业,过上了幸福生活。为了牢记小两口的教训,人们每到腊八这天,则熬粥喝,民间于是有了吃腊八粥的习俗,传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正好体现了我国地域辽阔,民俗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腊八粥食材 图片来源网络

旧州古镇以及周边的屯堡村寨,历年来有熬腊八粥的传统。过去,一到腊八这天,许多人家都要在煤火上,用砂锅慢慢地熬粥,讲究的人家会在粥中放些红枣,肉末等物。一般的人家,也就用米汤白米熬粥,吃起来照样有滋有味。

现在,家家户户用电磁炉,想吃点稀饭到变成很奢侈的事了,偶尔用电饭煲熬,熬出来的那粥无论如何也没有煤火砂锅熬出的那味道。因此也没人再喜欢熬粥了,偶尔想吃,就到小摊上买一碗对付,聊以哄哄肠胃,那能叫粥吗?渐渐地,腊八熬粥的习俗可能要失传了,果真那样的话,就遗憾了。

煮腊八粥插画 图片来源网络

· 作者简介

胡维忠:男,汉族,西秀区旧州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西秀区作协会员,有散文等作品发表在《黔中早报》《贵州都市报》等。

本日历由《屯堡公社》公众号设计制作

授权《文化安顺》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