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谈跑步 | 简单事情重复做,最终会有满意的结果——柏林马拉松有感
大胆跑步,小心求证
柏林马拉松已经过去一周了,跑完整个42公里的情景,仍然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回放。虽然最终3:01:07的成绩没有达成破3的目标,留下了些许遗憾,但也给我接下来的比赛带来了新的动力。
跑马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柏林马拉松也不例外。比赛当天8点不到,我便早早地慢跑到起点——成绩在300-310段的我被安排在D区出发。由于到达时间早,C区与D区之间的围栏还没布置好,我逛到了C区,在空旷的赛道上慢慢做准备活动,等待比赛来临。和在国内跑马不同,国外的比赛大家都很从容,不慌不忙,开赛前1小时赛道上还只有寥寥几人。
8:40以后选手陆续多了,从国内来的超级跑友们也聚集在一起.他们的成绩都在250-257之间。我也曾想跟着他们跑,可终觉得压力太大。突然,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位“兔子”,他叫岽岳散人,水平在300以内,去年在上海马拉松赛上全程相伴,陪我跑到了311。寒暄过后,知道他也打算破3,这真是天助我也,为我安排了一个最好的“兔子”。
很快就到了起跑时间,9:15分发令枪响,瞬间人潮涌动,气球飞舞,4万5千多名选手冲出了起点。身边的选手都是300以内的高手,我的速度也被带动起来,虽然出于全程考虑,我有意识压了配速,但无论怎样压前几公里还是跑到410以内的配速。
跑到5公里处,岽岳散人说“再这么快就不跟了”,不断提醒我不能这么快,否则后半程吃不消。但可能是天气的缘故,那天早上晴空万里,温度怡人(在12、13度左右),空气质量高,似乎呼进去的氧气都化成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前半程基本上都保持410以内的配速,相当于半马用时1:27:58,当时自我感觉已经“跑嗨了”。
半马赛程过后,岽岳散人说马拉松现在才真正开始,我也感受到了压力。由于前半程配速过快,脚步已没有开跑时的轻盈,只能依靠能量胶和每个补给站的能量饮料、水给自己的身体打气。30公里处时,我感觉已经非常疲惫,但配速仍然坚持在410-415之间,浑身已湿透,完全靠意志维持着这样的配速。到33公里处,实在无法坚持这个配速了,于是降到了420。
此时与前半程情况恰恰相反,我不断提醒兔子慢一点,但为了不拖累岽岳散人完成破3的计划,我让他自己先跑。好在我配速降得不多,PB应该没问题,只是不知能比自己之前东京马拉松的历史最好成绩3:05:55提高多少。在35公里时,我的破3计划理论上还有希望,但我自知体能已经跟不上了。
在最后5公里时,配速已降至430,此时自己知道破3已没有可能了。眼睁睁看着两个300的兔子带着一帮人从我身边呼啸而过,看着他们的步伐,挣扎了一下,还放弃了跟上他们的念头,保持着自己的速度,一步步地往前跑。到了最后3公里,第三只300的兔子也超过了我,当时脑海里窜出一个声音,是不是跟上去,拼一并实现破3的愿望?但狂飙的心率、近乎耗尽的体能和以往的经验让我保持了理智——如果不跑崩就已经不错了。
我手机计算的的每公里配速
然而,我在最后2公里时还是撞了墙,进入了跑崩的“惯例”,之前的东京马、伦敦马和这次柏林马在这里都要拼尽全力。和在国内比赛不同,国内我可以超越无数人,在柏林却不断被人超越——虽然我此时的配速430-440也不是特别慢,这时候心态的调节也就很重要。这次最后的配速没有掉到440以外,但短短的2公里却消耗了我所有力量。跑过勃兰登堡门,终点近在眼前,赛道两旁欢呼的观众让我鼓起了最后一股力气冲向了终点。最终踩在302以内冲过了终点,我知道这次又大大PB了,3:01:07的成绩我已经很满意了。没破3也不是坏事,可以让破3的目标成为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伦敦马拉松以后的这个夏天,我没有加大运动量,也没有提高运动强度,还是用比较常规的、相对更轻松的方式坚持按照计划训练(详见下文的日常训练表),反而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水到渠成。跑步很多时候就像工作一样,每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时间最终会给你满意的结果。
伦敦马拉松后我的日常训练表
由我、曾朝恭教练、杨杰教练历经近一年的时间共同编撰的《马拉松人人都可以》一书终于出版了。
包罗万象、事无巨细,这就是本书的特点。这样一本跑马书就是给普通人看的,我希望它能成为众人跑步的起点,还没迈开腿的人按书上的指导能很快入门,甚至成为精英跑者。听说已有看完本书的读者,已经表示要开始跑起来了,这样,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购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