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 (长篇连载)二卷 上舞台
县委大院背对着黄河,大门朝北,虽不依山却也傍水 。政府机关都在这个大院里,三列高大的卧砖到顶红砖红瓦的瓦房,文化局在县委大院中轴线的最南端。
肖承均随着肖承建肖建虎他俩,一起参加了县文化局会议室召开的元宵节文化调度会,全县所有参加调演的演员被安排在大院里,暂时等待到县剧院里汇报表演。会议室中间有一个长圆形的棕红色的桌子,桌子三面是直背木椅,杨卫东主持会议,文化馆长柳蒲超主讲。凡是贴近专业的具体事务柳蒲超负责安排,文艺馆员魏集生督阵实施。杨卫东热情细心,办事灵活周到,组织事务井然有序,自从他升为副局长,经常代表官方出头露面,局长章乃成只在后面运筹拍板,来来往往的人们很少能见到这位黑脸冷面的“铁佛”。
坐北朝南南北长形的县剧院,最初只是地上摆了长短不齐的一排排木头当座位,破烂不堪的门窗破损严重,冬天呼啸的东北风冻得人们瑟瑟发抖。后来铺上了水泥地面,安装了玻璃门窗,和三十排一千二百余座的连座铁木活座板椅子,形成了比较像样的大礼堂。县里许多大型会议象打击投机倒把的批判会、杀人犯审判会、庆祝会等经常在这里举行。金角旺参加县三干会就曾经在这剧院里看过吕剧《姊妹易嫁》。 彩排汇报表演在这里,充分展示了县域内的群众艺术,如雨后春笋,纷纷露出了尖尖角,很让双土大队的小伙子大姑娘开了眼界。小伞派鼓子秧歌、走寸子、舞龙灯,还有老干部剑术表演、居民妇女体操表演。因为大鼓子秧歌闻名遐迩,柳馆长安排双土村最先出场,肖承建肖承均他们也是第一次登上舞台表演,声光电的舞台,生命绽放的旋律,尽兴地展现身姿力量与色彩,优哉游哉,酣畅淋漓。
这次彩排,肖承建在灯光舞台上更加找到了自信。经由舞台的包装放大,鼓子秧歌的民俗文化,绝对是瑰丽无比,异彩纷呈的。杨卫东最先跑到局长家里汇报了彩排情况,听到汇报,章乃成局长眼皮没抬,嘴角倒是露出了弯月似的微笑,这说明,局长和他都觉得很完满。章乃成是解放战争往南推进,匆忙安置的行政官员,他因为不识字,又年轻又平庸,就让他管无关痛痒的文化工作,建国后,这项工作因为政治宣传需要才逐渐膨胀起来,尤其是文革期间,这里成立了文化图书馆,有了剧团和电影队,这是一个忙碌红火的部门,当初的文化办公室变成了文化站,文化站变成了文化局,水涨船高他成了文化局长。
作为后生的杨卫东,忘不了刚来局里报到时遇到的尴尬,他穿着翻领黑妮子小大衣,朱红色黑格子衬衫,紫褐色丝绒马夹,敞着胸来局长办公室报到,接连三天,局长办公室总是锁着门。又一天,他偶然踏进局长办公室,满屋子的人。一个肤色黝黑肥胖,铁佛一般的人,端坐在枣红八仙桌右首。“这是章局长!”文艺馆员魏集生介绍说。局长一手端起盖杯,另一手掀开盖儿。他慢声慢气地问:“这是谁呀?” 他抬起厚重的眼皮,看一眼杨卫东,接着眼皮沉重地垂下,他心里明白这个眼皱隔地远的双眼皮,黄黄的络腮胡子,唇上下巴刮得很干净,只留下腮边的八字须,白白胖胖脸膛的人是谁,但他心里怪罪这个新来的不懂规矩,没到他家里报到。“是你新来的兵,杨卫东。现在局办公室里。”“新来的?”局长咂一口茶,放下杯子,乜斜着说道:“我怎么没见过?”“我也是没见着你,我来这里好几次了。”杨卫东脱口说出了这句话。“谁说的,我天天在这里。”局长嗓音里显然有些急,眼也瞪了起来。
事后魏集生笑着说杨卫东:“你真是的,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啊,局长经常呆在家里闭目养神,最怕人家说他不来呢。”别看杨卫东讲课慢条斯理,反应迟钝,语言空洞且逻辑性很差,颠三倒四,社会上的事儿他是一个很灵光的人,在这之后,他经常到局长办公室里扫地抹桌子,沏茶倒水,陪着局长聊天,帮着局长迎来送往,还时不时地昨天两斤鸡蛋,今天两瓶酒地往他家里跑,不出一个多月,就把局长搞妥帖了,加上杨卫东借着组织部有同学,章局长推荐,半年后他就当上了副局长。
本来柳蒲超从心里不屑杨卫东这种不懂专业的年轻人,竟然平步青云提拔很快,还成了自己的上级,他发自内心的嫉妒。他总觉得自己能写会画会舞蹈,还会写文章,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大高个儿,腰板挺直,大背头长发,瘦长脸,吊眼角,鼓突着厚嘴唇,习惯青色的薄棉衣棉裤和老布平底棉鞋。曾经沧海难为水,他自信文化系统,没有人能斗不过他。为了元宵节灯会,春节前后,他经常跑到局长家里找局长,他联系的灯笼是从省城一家工艺公司运来了,这事由局长拍板定夺,验收签字需要经过杨卫东。杨卫东心里明白:老柳帮着推销朋友的大红灯笼,暗吃回扣呢。他最关心的不是秧歌表演,而是灯笼的购买数量。对于老柳这样的“遗老”,工作总要讲究合作,至于其他,可以心里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