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唠叨一下为什么你不应该上杠杆 这是一篇“老奶奶”式的唠叨,我会认真地念叨为什么你不应该乱穿马路—...
这是一篇“老奶奶”式的唠叨,我会认真地念叨为什么你不应该乱穿马路——说错了,是为什么你不应该用杠杆——噢,两者也许其实就是一回事。
众所周知,段永平从巴菲特得到了一个“三不”清单:不要做空、不要用杠杆(margin)、不要做你不懂的东西。很多投资者都听了都点头称是,但回头就会对此进行改良,常见的一种反应是“对对对,所以要慎用杠杆”——天,人家叫你不要乱穿马路,你却理解成成要慎闯红灯?
(本文所指杠杆是以margin为典型,主要有两个属性:1、杠杆有资金成本;2、有强制还款条款(如强平),或基于净资产或取决于时间。各种文学化、修辞化的“杠杆”不讨论。)
以下我会认真地唠叨,为什么你不应该上杠杆。
一、在数学上这就是个麻烦的游戏:越涨杠杆越低,越跌杠杆越高。
以下是数学模拟:
1、假设你有100万本金、融资100万,资产合计200万元,满仓满融一只股票,此时本金:融资的比例是1:1。
2、如果你投资决策正确,该股票翻倍,账户资产变为400万元,本金:融资的规模是300万:100万——此时,本金对融资的比例从1:1变为3:1,杠杆对于账户的“加速”作用明显削弱。
3、如果你投资决策失败,该股票跌了25%,账户资产变为150万元,本金:融资的规模是50万:100万(融资规模是不会变的)——此时本金对融资的比例从1:1变为1:2,杠杆对于账户的“加速”作用明显加强,再来一次跌停的伤害加大。
在上述数学模拟中,出现了“越涨杠杆越低、越跌杠杆越高”的奇特现象,反映在交易实操中,就是投资者会感觉怎么涨的时候没那么快,跌的时候突然快得飞起(黑人问号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画个曲线图看看。
如果细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解释:
1、借钱来的钱是要还的,且融资金额固定,不会跟随你的净资产规模而改变,但是你的净资产是会波动的;
2、理论上,你可以根据最新净资产上调下调杠杆规模,而且0滞后,但在现实操作中这是不可能的,券商风控不会让你这么干,你也不可能0延迟地调整仓位;
3、考虑到要融资利息是固定,这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因此,从数学上来看,杠杆游戏天然就将投资者放在概率的劣势位置。
二、杠杆只会放大波动,不会增加胜率
为什么大家那么热爱上杠杆?因为感觉用杠杆更容易赚钱,但我们要承认事实:杠杆是不会增加胜率的,只会放大波动。你说的上融资容易赚钱,是只看向上波动。
什么叫放大波动?就是放大了向上的波动,也放大了向下的波动。
但注意,向上波动与向下波动的意义是不对等的。当你引入融资仓位后,往下是有一条死亡线的,一旦触及马上宣告game over,即会被强平出局;但往上呢?并没有一条线叫胜利线,宣告你游戏获胜、不用再玩了。
往上,没有终点线宣告你永久获胜;往下,却有一条线宣告你永久出局。放大波动后,这一不对等的概率劣势变得更加糟糕,杠杆越大越糟糕。
三、杠杆引入了“出局”风险
投资者可以承担各种风险,但唯独有一种风险是不能承担的——出局。
复利曲线决定了,不管你前面赚了多少,打出多少个全垒打,一次跌50%就是没一半,一次跌100%就是没全部。也许你很有钱,可以承担N次1000万元的损失,但没有人可以有钱到承受一次100%的损失。
这个数学计算不会考虑你的过往业绩、投资年限,对所有人都公平。用芒格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不论多大的数字,乘以0都只能是0。
当投资者主动使用杠杆且沉迷其中后,你的投资组合就引入了这种“出局”风险,不管这个概率你觉得有多小,总之这个风险诞生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曾以为很低的风险可能被低估了,因为风险是很难预测的。
我知道有个投资者买乐视网赚了几个千万元,满以为可以财富自由了,但在一次强平后一切打回原样——相信我,那是很痛苦的。如果那你还觉得这个风险不大,不妨找经历过2015强平潮的人聊聊,你绝对不会想体验一次。
霍华德马克斯有句话说得很精辟,“使用杠杆不会使投资变得更好,也不会提高获利概率。它只是把可能实现的收益或损失扩大化。这个方法还引入了全盘覆灭的风险”。
我也很欣赏帕伯莱的一个观点,如果你胜率够高,找到了优秀的企业、有价值股票,哪怕不用杠杆,长期来看你也会赚很多钱。但如果你胜率不高,做错了决策,杠杆会让你死得更快。
噢,人生本来够艰难的了,何必还要面对这种痛苦。
四、杠杆是会上瘾的
烟民越抽越多,酒鬼越喝越大,赌徒越赌越凶。杠杆是具有上瘾性的,一旦你习惯了杠杆放大数倍的涨落,很可能会对平常的波动没有感觉,毕竟一个涨停也不过是10%。
关于杠杆,我听一个老股民说过三句让我不寒而栗的话。
一个是在2015年我劝他卸下杠杆,不要承担过多风险,他回复我,“不能还融资,还了就借不回来了”;
一个是股灾后建议他不要再用杠杆了,他回复我,不行,不用杠杆赚钱太慢了;
一个是最近我唠叨他不要用融资了利息很重,他说不会啊,券商融资利率看起来不高啊。
(这里又要引用霍华德的观点:“(8%~11%)很少有人意识到,稳定获取这一水平的收益是一个多么非凡的成就——简直好到不像是真的”——然而,券商却可以稳定地你从这里收走8%的收益,只要你一直在用杠杆)
这三句话反应了很多问题,但在心态上就是对杠杆的高度依赖、成瘾,也许有些投资者觉得我小小地上点杠杆没问题,但我记得很多赌徒一开始也是这么说的。
没事别挑战自己。
五、你会混淆押注公司与押注市场
我最近写了福耀玻璃的分析,有个网友留言说看完很有信心想融资去干,我对此表示反对。因为当你融资买入一个股票后,你就不再是押注公司,更多是在押注市场:你是在赌,在你预计的时间内股价不会出现超预期下跌。
一个公司好不好、有没前途,这是有科学的方法可以分析和讨论的,也是可证伪可证真的,但一只股票的股价是否会出现超预期的大跌,这大概是没有办法笃定的,且无疑偏离了价值投资的思考范畴。
如果我们要强行将两者结合,那无疑我们是在玩一个更高高难度的游戏:你既要押注自己看公司的眼光,还要寄望于股价短期内不要剧烈向下波动——假如短期股价运动真的是可预测的话。
公司业绩不好,也许你还可以骂骂曹德旺;股价大跌导致强平,大概就跟曹德旺没什么关系了。
六、杠杆等同放弃安全边际
让我们来严肃思考一下这两年很流行的股市谚语:“一年三倍比比皆是”“三年一倍绝无仅有”。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矛盾现象?如果一年三倍是成立的,那三年就应该有27倍,就算没有27倍,也应该有个3~6倍吧?
事实却是大部分投资者在拉长时间后,投资收益率却更低,连三年一倍都没有,又或许三年保本也没有。
这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部分投资者都赚过,而且赚过很多,但又亏回去了。我遇到过一些20年+的老股民,说起自己赚钱的股票都如数家珍,但不能算总账,一算就是亏钱亏青春。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抓过什么妖股、在哪个牛股上赚过N倍,又有什么意义?我们追求的是长期令人满意的回报,而不是“曾经”、“想当年”或“差一点”。复利曲线的非线性特征决定了,如果将长期收益算年化,让你收益被拖低的不是因为时间,而是你做了一些失败的案例。
这充分说明,投资者一定会犯错,而且决定你收益水平的,是你犯错时的表现。安全边际的了不起之处就在这里,它要求投资者预先设定自己是可能会犯错的,提前给出容错空间,争取在错了以后也能够全身而退。
霍华德马克斯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贯穿长期投资成功之路的,是风险控制而不是冒进。在整个投资生涯中,大多数投资者取得的结果将更多地取决于致败投资的数量及程度,而不是制胜投资的伟大。良好的风险控制是优秀投资者的标志。”
然而,引入杠杆的麻烦就在这里,即便你预留了30%的安全边际,一旦一倍杠杆上去了,就等同于放弃了任何安全边际的保护,一旦你错了,就不要指望有任何估值优势可以救你。
我觉得,帕伯莱的憨夺型投资者是安全边际的很好注解——正面我赢,反面我亏不多。
但是,一旦引入杠杆后,投资游戏就变成了:正面我赚多100%,反面我亏100%——只是,此100%跟彼100%,于你的意义截然不同。
七、杠杆会让你更关注股价
(字面意思,不展开)
八、杠杆会让你更容易放弃长期思维
(字面意思,不展开)
============================分割线==================================
文章写完后,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劝告别人“不要乱穿马路”跟劝告别人“”不要上杠杠”是很相似的——同样的唠叨,同样的老生常谈,同样的讨人厌。
还有很多一些有趣的相似点。
譬如说在动机上。为什么人会乱穿马路?因为没耐心等红绿灯、走斑马线,想快点过马路。为什么投资者会想要上杠杆?因为嫌赚钱不够快,想快点财务自由。
又譬如说,这两个行为看起来都是挺安全的,因为每年都有很多人乱穿马路却没事,也有很多人使用杠杆却没事。那为什么老奶奶还要唠叨你不要做?因为一旦出事几乎没有人可以承受后果。
最后一个共同点是,不管老奶奶怎么念叨不要乱穿马路,还是会有精神小伙表示自己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可以灵活地躲开车流快速过马路,红绿灯斑马线都是留给小学生的。
同样地,不管巴菲特如何明确说不要用上不要用margin(这几乎是巴菲特语录中最没有歧义的话了),还是会有巴菲特的信徒表示我能我可以,成熟专业的投资者能够驾驭杠杆,0杠杆是说给新手和书呆子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