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名医袁金声用半夏泻心汤合小建中汤、四君子汤合方治腹胀泄泻
#健康科普排位賽#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袁金声(1942~),女,国家级名老中医。贵阳中医学院基础部副主任、伤寒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全国仲景学会委员、贵州省仲景学会主任委员及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196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系,1971年毕业于贵州省首届西学中班,是全国名老中医袁家矶、李昌源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现工作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擅治感冒、冠心病、中风、胃炎、溃疡病、胆囊炎、结石病、糖尿病、月经不调、附件炎、乳腺增生症、小儿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先后撰写论文二十余篇,参编医著十多部。
【医案】
袁金声用半夏泻心汤合小建中汤、四君子汤合方加减治腹胀泄泻案
范某某,男,58岁。
1996年5月17日初诊。
腹泻、腹痛、肠鸣近6年,曾在某医院确诊为“慢性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罔效。自诉腹泻,时作时止,反复无常,利下清稀,内无鲜血,食生冷油腻每致加重,伴见腹胀,腹痛绵绵,肠鸣辘辘有声,面色萎黄,胃纳呆滞,小便微黄,舌质胖淡,舌苔淡黄厚腻,两脉濡细。
证属:
脾胃虚弱,寒热之邪错杂其中,中焦气机引降失常。
施以:
温中补虚、辛开苦降之法。
拟半夏泻心汤合小建中汤、四君子汤合方加减:
桂枝,芍药,法半夏,干姜,黄连,黄芩,炙甘草,党参,焦白术,茯苓,枳实,广木香,薏苡仁,车前子(布包),大枣,自加生姜3片,5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21日二诊:
自述服药后大便成形,无肠鸣,腹胀痛减,腻苔退薄,已见效机,于上方加川厚朴行气消胀,继调5剂。
5月31日三诊:
患者精神转佳,面色红润,纳食有增,小便转清。大便已调,舌质尚淡,苔白薄腻,脉濡细而缓。
以顾护中焦、调理脾胃为主,处方如下:
党参,焦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山药,桂枝,生白芍,干姜,黄芩,黄连,川厚朴,焦三仙,大枣6枚,继调10剂。
服上方后,病情大为好转,但病顽固,缠绵难愈。常因饮食不节等诱因而反复发作,故于原法及基本方加减用药治疗,脾虚甚,重用四君,湿盛苔腻者,入薇香、砂仁;腹痛甚,去黄芩;脘胀者加陈皮、木香,继而调治3个月,自诉已无不适,饮食、二便复常,精神转佳而病愈。
本案引自(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评析】
本案为袁金声治疗泄泻验案之一。慢性肠炎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多为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如《金匮要略》所言,“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故投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又如《景岳全书・泄泻》所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微之气不能输化,而致合污下降而泻利矣。”罹患日久,脾胃受损,故与《伤寒论》的小建中汤证相合,遂投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胃缓急;更与四君子汤补益脾胃;车前子、薏苡仁健脾利湿;广木香、枳实行气梢胀;焦三仙健脾消食,合方使脾胃之气得健,寒热之邪得除,中焦气机宜通而痞利俱止,腹胀得消,纳食转馨。
【泄泻简介】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以排便次数增加和粪便有量与质的改变为特点,其病因较多,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及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泄泻,且病机复杂多变,常有兼夹或转化,但脾病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临床辨证首先辨其虚实缓急。急性者多为实证,以寒湿、湿热、伤食泄泻多见;久两者以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多见,以虚证为主。治疗上总以运脾祛湿为主。暴泻应治以祛邪,风寒外束宜疏解,暑热侵袭宜清化,饮食积滞宜消导,水湿内盛宜分利。暴泻切忌骤用补涩,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久泻当以扶正为主,脾虚者宜健脾益气,肾虚者宜温肾固涩,肝旺脾弱者宜抑肝扶脾,虚实相兼者以补脾祛邪并施,久泻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分利不宜太过。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常可引起腹泻。
【作者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