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究竟花落谁家,归宿何处呢?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又诗曰: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这两首咏诗是唐朝诗人王维和李白描述西施的貌美羞花,沉浮不定的命运悲情。
西施,原名施夷光,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也是春秋末期越国的一名浣纱女,有“沉鱼”之美誉。
西施天生丽质、百媚千娇,蛾眉曼睩,秀色可餐。有一天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她美丽的身影,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了游水,渐渐地沉到了河底。她出生于越国苎萝村,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苎萝有东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后人比喻西施的美又叫“西子”。
西施不仅貌美,更是一位忍辱负重、以身报国的绝代佳人。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把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用来迷惑吴王。后来吴王果真无心于国事,最终被勾践所灭。
吴国被灭后,这位美貌的女子究竟归宿何处呢?早期的史书所记录的都是一代红颜薄命的下场,为越国立下了功劳最终却被越王勾践装进皮袋而沉到江里。
《太平御览》中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随鸱夷以终。“这与上述记载相同。另外,唐代世人皮日休的五绝《馆娃宫怀古》第五首中写到:”响屧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这些文字记载均说明西施最后被沉入水中而死。
但是后人不忍这位绝代佳人有如此可悲的结局,于是流传出西施和范蠡皆隐居西湖,二人过着美满姻缘的幸福生活。范蠡是当时越国的大夫,帮助越王勾践奋发图强,灭掉吴国。他深知勾践的为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所以隐姓埋名出走。其实范蠡和西施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但范蠡有泛于西湖的传说,后人便给他安排了一位如花美眷西施为伴,同时也给西施安排了一个虚构的美好结局。
在《越绝书》中就这样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于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唐诗人杜牧所作《杜秋娘诗》中写道:“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这里的“鸱夷”又不作皮袋解释,而指的是范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范蠡亡吴后,“浮海出齐,改变姓名,自号”鸱夷子“。所以,与以上的传说也很相同。
在民间,还有一些纪念范蠡与西施爱情的场所。说是在范蠡送西施去吴国途中,二人情不自禁,双宿双栖,生下一子。等他们到了吴国时,孩子亦能张嘴说话。至今吴越之间还有一个“爱子亭”,用于纪念范蠡和西施的爱情结晶。只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传说中这个孩子,后来送给别人抚养,以后就再也没有找回。
《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都提到范蠡,却没有说起西施。是司马迁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记载,又或者没有听到这方面的传说,还是司马迁特意不写进去?现在都已经无法知晓了。
因此,有关西施的结局众说纷纭。是沉于水,还是跟范蠡归隐于西湖,或者还有其他的结局,这仍是有待探索的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