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伪学习”,做职场高溢价者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的改变,对学习方式也带来了改变。学什么、怎么学成为移动时代学习的两大命题,但由于碎片化信息消费习惯所驱使,让许多为了充电提升自己的职场人,却陷入了伪学习的旋涡难以自知和自拔。
文丨懂懂
来源丨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何为伪学习?简言之就是无法对职场提升有实质、系统帮助的学习。一如刷新闻、刷朋友圈,在订阅各种免费或付费知识上,往往陷入成功学的误区,这些本质上是成功学的知识,无法带给学习者真正的系统知识,让职场的“充电”成了“快充”,无法带来如涓流般的持续、系统知识补给,浪费了时间不说,关键是还容易让职场人“沉迷”于此而不自知,在伪学习的“迷药”中越陷越深,给职场提升带来了负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学点真本事?
在焦虑迷茫中陷入伪学习 是职场最可怕的“沉迷”
从学校毕业走进职场之后,很多人以为专业的学习就结束了,接下来就要学如何“混在职场”。小李正是一位刚开始“混社会”的职场新鲜人,信奉的是“社会我罗哥,人狠话不多”。随着像罗辑思维及其变种得到的推出,小李一路付费陪伴,买了很多付费内容。一开始,他很兴奋,觉得这些大V们说的知识让他“不明觉厉”,知道了一些“高大上”的观点和理念,他的工作中多了一些谈资。
但是,慢慢他发现,这种学习除了让他多了一些谈资,在工作中的用处并不多,对他实际的业务能力提升没有任何用处。正处于上升关键期的他,陷入一种焦虑和迷茫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买的“知识”越来越多,但完成学习的越来越少,还时常遇到一些不满意的内容,无法“退货”。静下心来总结,他发现这一年多以来,他学习有两大误区:第一是总想快速学到别人的干货,就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而不是有体系地、有积累的学习知识。第二,就是这类知识都在工作、社交的碎片化时间中完成,而不是有目的、用专门时间去进行。所以这些对他的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他觉得自己似乎陷入了泛学习甚至是伪学习的误区。
实际上,小李并不是个例。在所谓知识付费实则是伪学习的风潮下,有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在充电需求中走了岔路。而诸如腾讯课堂这种主打深度学习的平台,通过发起“每天1小时”的学习活动,则有望让小李们由此戒掉伪学习,通过深度学习成为职场所需的、高溢价的“T”字型人才。
职场需要的是“T”型人才,一横一竖缺一不可
职场人的知识结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一横一竖的“T”字型知识结构乃核心真谛。其中,“一竖”是指专业知识,需要又深、又扎实,这类知识需要有目标、有计划、系统性学习,没有捷径。“一横”则是指知识面和视野,就是在专业之外,还要具备更宽范的知识面和跳出专业局限的视野。
显然,如果只有竖,没有横,可能会成为一个不错的专业人士,但很难获得更大的成就。如果只有横,没有竖,那就是职场最可怕的“混混”,“口儿贩子”,每个公司都有这种人,说起一套一套,但做什么做不成。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完整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一横一竖。没有竖,就没有立足之本,有了竖再有横,才是发展。
这其中,一横的学习方式,更适合当下快速兴起的知识付费、读书会等。但这里也有一些误区,即容易“沉迷”于此,而忽略了“竖”的重要性。一竖则需要更加严谨地对待,设定目标,做学习规划,并且严格地按照计划去学习。换言之,横的学习,可以借鉴、吸收别人的干货,但竖的学习则没有捷径,必须扎扎实实把功夫做足。尤其是对于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深的理解能力和独到见解,需要的是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防止在“横”上沉迷的自制力。通过建立深度学习习惯,则能有效“防沉迷”于横,带来横竖两端的均衡发展,从而成为身怀真本事的T型人才。
职场提升,没有捷径但有方法
那么,如何成为T型人才?一方面是要有很宽有知识面,另一方面就要很精深的专业。
专业的学习有“1万小时定理”,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其实,这个定理的核心在于坚持、积累。
就在日前,腾讯课堂推出“每天1小时”的学习活动,鼓励职场人学真本事。
与其他学习平台相比,腾讯课堂的优势有三,其一,相对于“伪学习”,腾讯课堂是深入重度教学,不是蜻蜓点水的碎片化学习,而是真正以技能为导向的培训;其二,以直播为主的授课模式互动性强,学习效果好;其三,课程丰富度高,各类型的课程都能找到,满足全方位的学习诉求;其四,平台对课程质量和机构行为有基本的约束,优课计划保证课程质量的优胜劣汰,违规监管保证学员付费后的利益不受损害。
可以说,腾讯课堂的“每天1小时”学习活动,不仅能有效帮助年轻人坚持学习,而且通过每天在专业上积累一点的方式,最终则能助攻职场人士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为构建深度学习生态、实现职场溢价和个人增值提供了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