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智泉流韵》特邀作家王晓云原创散文《老 屋 情 结》
老 屋 情 结
初冬衰草满目稀,
恨与天地早别离。
试问孤鸿何处去?
借为双亲送寒衣。 -----题记。
农历十月初一是民间为逝去的亲人送寒衣的祭祀日子,我和妹妹领着孩子们起了个大早去给父母送寒衣。不经意间走到了老屋的门口 ,岁月斑白了木门上的门神壁纸,消退了朱红色的门漆,朽蚀了高悬的门檐,老屋已严重倾斜,似荒漠里的一盏微弱油灯 还在风沙里拼命的摇曳着,颤抖着,还有那脱落的土墙和滴滴答答漏雨的屋顶已是千仓百孔,满目苍夷了。老屋土墙那斑驳的脸上长满了青苔,平添了些许皱纹,应是我不在的时候老屋的土墙借着青苔的手替我一笔笔写下思念的文字吧!如此歪着身子摇摇欲坠的老屋为何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洗礼还依然挺立不倒?许是在等那人,那事,那消逝的笑声和那些如水般的温软,甜美与温馨吧!行走在老屋熟悉的门前,回忆在某个拐弯的瞬间扑面而来,年少的画面纷至沓来....
恍惚间看到了自己在深秋的雨天披着塑料纸戴着草帽光着脚片放学回家,母亲站在院坝那棵老槐树下等我那焦虑的眼神,未进门就闻到了灶膛里母亲用热灰唔地锅盔馍那香甜的味道,还有灶台上温罐里的烤红薯味道.....我三步并作两步打开老屋的门,门开了,跨过高高的门槛,踏入,随即悬空,像掉入了一个古老悠远的梦里,那“吱呀”的声音好像从远古传来的歌谣。灶台依旧,我翻遍了整个灶膛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丁点儿锅盔馍,墙根上烟熏的旧痕似母亲额前的皱纹,空气中还漂浮着腊肉的陈香;
恍惚间看见父亲在探亲时弯着腰在院子的墙根下把劈好的柴一根根堆放整齐,然后担起水桶在很深的水井里打满水连同月亮一起担回家倒进水缸里,任由水瓢和月亮在水缸里欢快地起舞着,嬉笑着。被岁月侵蚀过的柴屑依然静静地躺在老屋的院墙跟下,泥土烧制的水缸上依稀还有父亲的余温,只是没有了月亮和水瓢嬉闹的场面;
恍惚间看见母亲依然坐在后门那块长青石上专心地纳着鞋底,那时总感觉母亲纳的鞋底上沾满了槐花的香味,总爱穿着不肯脱下,我快步走上前,脱去脚上的皮鞋,伸手去接母亲手中的布鞋,可是母亲微笑着飘然离去,我伸在半空中的手久久不能放下.....
恍惚间看见在晨风里槐树下,柳框旁,母亲那粗糙的手麻利地剥着玉米粒,一颗颗金黄的玉米粒稳稳地落入柳框里,柔和的太阳射入老屋的院子,映衬在母亲那慈祥的脸庞上,我们围坐在母亲的身旁聆听着她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在温暖的阳光下,我们深深地呼吸着,享受着阳光的味道;
恍惚间看见院角那颗已老态龙钟的槐树下,因那种花开的清香,淡雅好闻而好奇我们常会情不自禁的凑到花跟前去轻嗅,去沁入一缕幽香好以填补空缺的心房。轻摇树干等那淡黄色的槐花瓣儿簌簌落下,我们弯腰拾起,弯腰拾起,捧着母亲做的槐花糕,槐花粥开心的吃着,闹着,炫耀着那笑声散落了一地;
恍惚间看见“母亲花园”里的各种时令花开的正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母亲蹲下小心翼翼地摘下指甲花和上明矾然后用丝瓜叶包在我们的手指上,第二天,满手指甲红红地很是漂亮,然后就成了我们炫耀的资本。此时小花园已不复存在,各种蔬菜替代了曾经的百花盛开,吐香喷艳的景象,只有从土里冒出的一抹抹新绿用怪异的眼神打量着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我。
远处传来了肆意的笑声,惊醒了我那悠远的梦,我还站在原地,还站在老屋的门口,是不忍进还是害怕进?只是一遍遍的在问自己,老屋的土墙还在吗?院子里的老槐树还在吗?那纷纷落下的淡黄色落蕊还在吗?后门外的麻园还在吗?母亲常坐的大青石还在吗?那些我们兄妹演“西游记”的道具还在吗?
光阴荏苒,那些在老屋里曾经伴我成长的一幕幕,一点点都幻化成了金色的回忆,一念即暖,再忆弥香!
个人简介:网名:莲子,原名:王晓云,陕西安康人,农民。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