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 | 传承文明,腊八话粥
传承文明,腊八话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在腊八节这一天,最鲜明的一个习俗就是要喝“腊八粥”。前一天晚上将食材泡好,在腊八的那一天,早早起床就开始熬粥,早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成为了腊八节必备的仪式感。每年到了腊八节的这一天,都会收到来自妈妈的问候,嘱咐身在异乡的你一定要记得喝碗腊八粥。这是浓浓的爱意,也是父母对子女的惦念。
那么除了腊八粥之外,腊八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民俗呢?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地区民间风味特产,腊八节前后,会把家做的豆腐切成圆形或方形,上开小洞,放入食盐,再将豆腐周身用盐水抹匀,置于自家屋脊上,冬日的暖阳慢慢将豆腐的水分晒干,盐分吸入,就成了腊八豆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腊八面
在北方一些地方,由于不种或者少种稻米,所以腊八节的习俗并不是喝粥,而是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面,但是,这碗面却继承了腊八煮豆的传统。先用提前泡好的红豆熬汤,待红豆煮熟,再把面团擀成韭菜叶宽度的面条,下入锅中。面条煮好后,浇上各种果品、蔬菜做成的臊子,一碗香喷喷的腊八面就出锅啦!
腊八豆
腊八豆是湖南省地方传统小吃之一,腊八节节日食俗,制作材料有黄豆、花椒、盐等,具有开胃消食的功能。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
腊八节除了有这么多美食,还有许多美丽的故事,有着深切的意义,快来跟会会一起来看看吧!
一:为悼念修建秦长城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二: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三:出于人们对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腊八粥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谚有“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等到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春节的各项庆祝活动,就会渐入佳境,人们完全沉浸在了迎接新年的喜庆氛围当中: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杀猪宰羊;在外漂泊的游子归乡,与倚闾而望的亲人团聚共话家常,窗外是寒风大雪,家里却是暖意浓浓。无论多晚,都有一碗暖暖的腊八粥在等你!
最后,在这暖暖的节日到来之际,会会祝大家腊八喜气洋洋,同时,会会在这里提醒大家: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河北加油!中国加油!
图文:苏鹏坤
编辑:李玉洁
责编:陈勇彬、孔润玉
策划:杨茗涵
统筹:会计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