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堪舆实战:孔子真故里,就在大别山
喜欢国学的朋友,大概听说过“三季人”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 他很自豪的说:“我是孔子的学生!” 客人就说:“那太好,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呀?”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晕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讲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很多朋友听了以后,都变得很开心,都会说:以前碰到那些不讲理的人,都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故事告诉我们:“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后来,读到《庄子》,才明白“夏虫不可语以冰”。你跟夏天的虫子讲什么是冰?那就是你糊涂了。
这个故事由台湾的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出来后,流行很广,但是经过多方考证后,这个故事并未见诸于《论语》等古代文献。于是很多人得出结论:这个故事是曾仕强杜撰的!
恩,这个故事是杜撰的,但并非曾仕强杜撰的。
即使这个故事是杜撰的,根据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反映的哲学定理,那也不是凭空就能想出来的,必然有原始的素材才行。
那么,这个“三季人”的原始素材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三季人”故事的原始素材,就 来源于孔子的故里:曲阜。
曲,古代除了象形东西弯曲外,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养蚕用的蚕床。《说文解字》载:“曲,象器曲受物之形。或说曲,蚕薄也。”
这就是蚕床。
阜,古代除了指丘陵土山外,还有一种意思,就是今天的蚱蜢。《诗经》载:“跃跃阜螽。”《毛传》载:“阜螽,蠜(蚱蜢)也。”
由此可见,“三季人”的故事,虽然是杜撰的,但是确实和孔子有关,因为孔子的故里,就是曲阜,和“三季人”蚱蜢有关。
本号前面文章说道,今日山东曲阜,并非孔子的真正故里《学而不思则罔:孔子故里真的在今日山东吗》?
那么,孔子故里曲阜,究竟在哪里呢?
我们来看大别山北麓,河南省商城县汪岗乡、伏山乡和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之间的卫星地图。
找到地方
去掉地名道路
上面这幅卫星地图中,汪岗乡、伏山乡一带的地形轮廓,颇像一个圆形的蚕床,故名“曲”;汤家汇镇和伏山乡之间的地形轮廓,颇像一只蚱蜢(头眼最明显),故名“阜”;两者合在一起,就是“曲阜”。
抠出来
大图(曲)
大图(阜)
曲阜,在历史上是鲁国的都城,那么这个鲁国,又在哪里呢?
我们来看“曲阜”右边的地形,北到河南省商城县苏仙石乡,南到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其间的地形轮廓,一部分象一条鱼,一部分象一个口,组合在一起颇像一个“鲁”字,即为鲁国所在。
找到地方
去掉地名道路
抠出来
鲁国的西边,就是东周国所在,因此在历史上,鲁国被称为周朝宗亲。
因此,孔子的故里曲阜、鲁国,和东周、西周一起,皆在今天的大别山。
有道是:
古代地名好奇怪,皆因地形轮廓在。
象形文字很奇妙,每字一物纸上摆。
地名地形为一体,文而化之藏玄机。
风水堪舆真学问,按图索骥真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