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里短】| 蒋吉华作品:坐着高铁回德阳
蒋吉华作品
家长里短
坐着高铁回德阳
蒋吉华
王维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18年中秋节前,在北京工作的我女儿有几年未回德阳了,提出带着一岁半的儿子回去看看爷爷、奶奶。对此,我与爱人自然很高兴,表示积极支持,决定都回去一趟。
于是,女儿提前一周多时间订了2018年9月15日9 : 22 G571北京——德阳的高铁票。
那天上午,我们三代人兴高采烈提前一个小时赶到北京西客站。在经过排队自助取票、验票、安检、站台候车等环节后,离发车时间大约10分钟,从北面缓缓驶来一辆列车。在车还未停稳时,我跑步数了一下这次动车共有16节车厢。顷刻,车门开了,我们按车厢号、座牌号迅速放好携带物品,对号入座。我爱人和女儿带着外孙坐在一排有两张座椅的那边,我坐在同一排对面靠过道的那个座位。
9 : 20,车内车厢与车厢相连的进门处上方的LED屏幕上滚动播放:“女士们、先生们:欢迎乘坐和谐号高铁动车组列车!本次列车全程禁止吸烟,请对号入座,列车马上就要出发了,祝您旅行愉快!”
动车准时出发。我坐在座椅上,抬头看见车箱两边安装有铝合金窗户、双层玻璃。窗户上边安装有行礼架。车箱内还配有冷热独立的通风系统。
过了一会儿,犹如飞机“空姐”般阿娜多姿的“乘姐”走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称呼道:“先生您好!请出示您的车票”。这样依序进行二次验票。
接着,我报着外孙离开我的座位到前后车厢数了一数,二等座车厢有17排座位,可坐85人。每排5个座椅,中间为过道,一边3个,另一个边2个。座椅还可以向后转,方便同行人交谈或“活动”。每节车厢共有6个显示屏,前、后车厢壁上各两个,车厢顶部还间隔一定距离安装有2个。用于播放节目、通知和广告。5号和13号车厢是餐车。连着餐车的那节车厢有15排,可坐75人。
我外孙第一次乘高铁,随着我在车内来回走动,他好像感到很新鲜,不停地东张西望。
当我走到一位“乘姐”面前,她笑容满面,主动拉着小宝贝的手逗着玩。我便向她咨询了我没有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她很热情的介绍道:
高铁动车每节车厢长25米。列车的车头驾驶舱后是特等座车厢,每车有两间,每间准乘8人。一等座只有一个车厢,可座50人。
之后,我和外孙回到座位。列车在华北平原沿着平直的铁轨以每小时300公里左右的速度风驰电掣般前进。虽然如此神速,但我感觉运行平稳,就连前排后背小桌上满杯的茶水都没有浪出来。
向车外望去,阳光明媚,地到尽头天做岸,地里玉米等庄稼丰收在望,公路四通八达。这时,车内音箱响起了《我的祖国》的歌曲声: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
好山好水好地方 ,
条条大路都宽畅 。
这是美丽的祖国 ,
是我生长的地方 。
……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
动车到三门峡时,我向同排靠窗坐的北方人去成都出差的赵女士提出我想交换座位观察风力发电设备的要求,她欣然同意了。车窗外,不少拔地而起,比高压电桩还高大的高杆上有三张长长的叶片在不停地转动的物体。这就是好些人都知道的风力发电设备。其中,有几根电桩距离动车较近,虽然擦肩而过,但笔者提前注目,隐约看见了叶片机上的“东方电气”四个字。
“啊,德阳造的!”我不由自主的喷出了这句话。
邻座朋友听到也朝窗外望去,并问起了德阳风力发电设备的相关情况。
于是,我便与她摆起了龙门阵。
我说,“东方电气”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它的前身是东方汽轮机厂。“三线建设”时期的1958年,国家布局在四川德阳动工修建的。经过60年的发展,“东方电气”为祖国的发电事业,自主创新创造了中国装备工业的“争气机”,展示了“三线人”的家国情怀。在改革的春风中,东方电气成为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
60年来,东方电气风雨兼程,谱写了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的壮丽史诗,实现了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六电并举”,产业遍布大江南北,大型装备产品出口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重大跨越。
东方电气以驰而不息的精神,在德阳这片书写了辉煌荣光、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土地上奔跑,踏上制造强国的科技创新之路、一带一路的文明交流之路,以绿色动力驱动着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
车内我俩在交谈,车外沿途风电设施时不时映入眼帘。
我察觉她在认真地听我介绍情况。于是我继续“吹”了一番德阳。
德阳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被誉为“重装之都”,工业总量居四川省第二。
德阳孕育了中国第二重型机械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工厂、宏华石油等一批世界知名的龙头企业。
德阳生产了全国45%以上的大型轧钢设备,发电设备产量全球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神州系列飞船、各类战斗机型、C919大飞机、深海潜水器都有“德阳造”的技术装备……
聊着聊着,列车就到西安了。
过了西安不久,车速就降到每小时250公里左右了。因为进入了崇山峻岭,而且隧道很多。
西安到成都的这条高铁,简称“西成高铁”,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它从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与成绵乐城际铁路相连,接入成都东站。
这时,赵女士问起了这条高铁是哪年修的、哪年通车的,为什么速度没有京西(西安)高铁快等情况。我说:“这些情况我还说不全。”
我又接着说:“那我在手机上查查。”
车厢内信号还好,一查便知:
西成高速铁路于2012年10月27日开工, 2017年12月6日通车,全程658公里。运行时间由“普快”11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
西成高铁是我国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渝地区北向连接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及河南、华东地区北部的捷径和大能力快速客运通道。
西成高铁为世界首条穿越艰险山脉的高速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长509.5公里,总投资647亿元。其中,陕西段就有48座桥梁、34座隧道。正因为如此,设计车速由起初的每小时350公里,降为每小时250公里。
西成高铁的施工,真正是遇壑(水)架桥,逢山钻洞。
西成高铁也是世界上施工难度很大的高速铁路,其中,文川河特大桥,途径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汉台区,全长23.8公里,为西成高铁陕西段最长桥梁。
在隧道方面,秦岭天华山隧道,全长16公里,最大埋深超过1000米,是西成高铁长大密集隧道群中最长的一条,也是亚洲最长单洞双线高铁隧道。
在施工中,面临着一级高风险瓦斯、不良地质油砂岩、原油及有害气体、顺层、滑坡等影响。
还有,大秦岭隧道全长14.84公里,位于秦岭褶皱带,为西成高铁全线第二长隧道,贯穿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的秦岭主脉。该隧道最大埋深1185米,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范围内平均海拔1300—2638米,为西成高铁最高。
该隧道的贯通,标志着从此天堑变通途。
不是吗?我记得唐朝诗人李白写了一首《蜀道难》的诗,其大意是:
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西成高铁的通车,标志着蜀道不难了,蜀道畅通进入了新时代。
聊着聊着,列车就快到德阳了。
接着,我还介绍了德阳的其他情况:
德阳1983年建市,幅员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人口近400万人,辖6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四川省21个市、州前茅。
德阳的生态环境是一流的。德阳是中国最重要的观鸟城市之一,市区野生鸟类超过200种,每年都有大量从北方来的候鸟飞到市区的旌湖。
德阳有世界著名的三星堆文化,至今还有很多迷未解;德阳有保存完好的全国第三大孔庙;有中国德孝城;有全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有出自中江县的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有历史名人秦宓、苏易简、苏舜钦、张浚、张南轩、张师古、李调元等。
到过德阳的朋友都会被德阳的城市建设感到惊讶,干净整齐的街道、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德阳展现出来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德阳先后获得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种荣誉称号。
赵女士听后说:你们德阳真不简单,很牛啊!
谈笑间,不知不觉德阳风景就映入眼帘。
这时,我脑海里响起了夏敢若何作词的《坐着高铁回家乡》的歌曲:
一座座岭,一道道岗,
挡不住我思念的目光。
一弯弯水,一道道梁,
千里飞虹挂在云之上。
乡恋的风,乡情的浪,
追赶着我归家的方向,
梦里的故乡就在前方。
......
列车在原野上飞速行驶,车厢广播里传来女播音员的温馨提醒:“德阳站就要到了,有在德阳下车的旅客请带好李,做好下车准备。”我从裤袋摸出手机看,时间是18:38分,北京——德阳2350余公里,9个多小时就到了。我由衷的惊叹道:真是朝发夕至啊!
这时,我爱人拍拍女儿抱着还在睡觉的外孙说:“阳阳:不睡了,太姥爷、太姥姥的家到了,回家过中秋节,太姥爷、太姥姥想你了啊!”
高铁进站停车片刻,我们家人便与赵女士匆匆辞别。她也与我们话别,并说你们一家人好幸福啊!还说:“德阳这么好,我今后一定来旅游。”我说:“德阳一定欢迎您!”
随着西成铁路的贯通,家乡从此进入高铁时代。不仅给家乡人外出务工、创业、出差、探亲、旅游带来了方便和快捷,而且给家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家乡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蒋吉华,男,研究生,退休居住北京。曾在四川中江县当过中学教师、企业经理,在乡镇和县级部门供职,任过副县长、县委常委兼政法委书记、德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兼机关党委书记、德阳市政府办公室调研员兼市政府驻京联络处党支部书记。现系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