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不捉下山鸡,不追上山兔”,为何意?
“智慧源于生活。”俗语也是人们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的一种表达方式。农村俗语汇聚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将生活的经历总结成简言意骇的语句,流传下来,口口相传。
俗语初听觉得比较粗俗而不修边幅,用词也比较简易,不考究。但细品俗语,却含义深远,简单的一句都隐藏着一个经典事例或宝贵经验。劳动人民经历多次的磨炼,或是多次的血汗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并用文字加以总结,概括出来的精华,代代相传,我们称之为俗语。
现在,我们时常能听到农村里的老人随口就能说出几句富含意义的俗语,这些我们在课本上无法学到。大部分俗语都能为人们实际生活所用,为人们在很多方面作出正确引导,使人们尽量少走弯路,少吃亏,并且能够尽快处理好生活中的事。“不捉下山鸡,不追上山兔”这句俗语同样是看似简单,却深含着生活的经历和对后人的指导。
“不捉下山鸡,不追上山兔”其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就是指不要去捉拿往山下跑的野鸡,也不要去死命追赶往山上跑的野兔。在农村的山林中,野鸡和野兔是非常常见的野生小动物,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给人带来危险的。那么为什么俗语这么强调“不捉下山鸡,不追上山兔”呢?
不捉下山鸡
“不捉下山鸡”,这句话里的鸡指的不是人们家养的家禽的鸡,而是指的野鸡。生活在山区的农村里,那里的人们时常上山采摘蘑菇、野果和野菜,也会猎取一些小的野生动物,其中就有野鸡。在以前,野鸡并不是保护动物,人们可以任意捕猎与买卖,野鸡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生活贫困的山村农民,就可以上山捉拿野鸡卖于需要之人,这样两全其美,一个赚了钱,另一方也能享受到山珍美味。野鸡外表上比家鸡更好看,它的羽毛颜色鲜艳,体型上也要大一些。它与家鸡一样也会飞,但飞不高也飞不远。可是如果站在农村的屋顶上或者不高的树枝上,展开它的翅膀往下飞去,还是能在空中翱翔一小会儿的。
假如在捉拿野鸡时,正值它往下飞跑,最好不要去追赶。因为那个时候,野鸡受到惊吓,往山下跑,它的速度比较快,飞冲而下,一是人很难追赶,二是这个时候的野鸡还是具有很大的杀伤力的。三是,当人追赶野鸡时,就无暇顾及周边事物,山林地形复杂,如果不小心掉下悬崖,陡坡,那可是得不偿失的事。
不追上山兔
仔细观察兔子,不难发现兔子的后面两腿非常强壮有力,其上肢短小,下肢却很发达。这是兔子长期在自然环境中成长逐渐进化而成的,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兔子的下肢发达,强劲有力,因此它能连续地一蹦一跳,速度相当得快,特别是起跳那一下,速度之快又远。
在山林中,地形复杂,野兔们长期生活在这里,它们往山上一跳就是好几米,人们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越往上追它,它越往山林里跑去,山林里面除了有小动物外,还有一些深藏不露的大野兽,如果惊动到这些个大块头,那就闯祸了,有可能性命不保。
你看,“不捉下山鸡,不追上山兔”,简单粗俗的几个字,却包含这么多的含义,可见劳动人们的智慧还是不可小觑的。这是生活劳动教会他们的经验,是一次次失败受伤得出的成果,农民们将其总结概括精炼成一句简单易记的俗语,为后人指引前进的道路。
俗语融合民间对生活经历的精华,时常听阅俗语,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人,处事都有极大益处。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正是这个道理。现今的人们,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不用自己从零捉摸,先前的人们给我们奠定坚实基础,创造很多智慧结晶,我们有空余时间,可以深深地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