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渭 颉治国】原创//浅谈对临渭区基层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第150期总第1129期  

浅谈对临渭区基层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党中央的扶贫政策科学性、原则性强;着眼目标,办法全面精到。综合发力,共奏脱贫致富交响乐。培训教育是提高造血功能的必然门径。

临渭区地形多样,有平原、台原,也有丘陵山地,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历史上是个农业大区,贫困人口多集中在农村。2017年春全区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临渭区基于各地实际,创新帮扶路子,全区扶贫攻坚工作力度明显加大。自己有幸全程参与本次扶贫工作,从岭塬的大王到渭北的吝店,在实际工作中对扶贫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着眼目标科学施策,坚持原则精准扶贫

扶贫政策重在具体的落实层面,临渭区始终用“八个一批”统领全区扶贫工作,从而做到施策科学,扶贫精准,有十分可靠的操作性。从基本的衣食住医等生存层面,到教育、产业等发展层面,呈现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界定发力的态势,沿着中央政策指引的方向去努力,肯定会有收获。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扶贫政策,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工作难点,根据特殊情况,特意保留了低保和五保政策,从而消除了工作中遇到最大的硬骨头。

在阳郭镇大王村的扶贫中,我们组所帮扶的几个贫困户中,孤独的老王给予了五保政策扶持,加上镇、村两级及扶贫干部的人文关怀,使老王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身患慢性病的贫困户郭某,儿子待结婚,准儿媳要求城里必须有住房;依照扶贫政策,落实了他家易地搬迁的问题。而郭某又勤快,脑子也灵活,扩大了经济类作物的种植面积,配合落实小额贷款政策,他家2017年底顺利脱贫。小王因车祸意外背上了25万多元的债务,他本人也因此留有较重的后遗症,大女儿当时正在上高三,儿子上初二,生活压力山大。镇村两级适时政策跟进,科学施策给小王一家带来了温暖,女儿考上了大学,小儿子一年后考入了瑞泉中学。精准扶贫科学施策,使小王一家度过了最黯淡的一段日子,终于迎来了曙光。

事实证明,扶贫工作靠政策指引,针对实际科学施策,发现平凡而真实的情况,找准切入口,才能精准帮扶,将政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着眼目标综合发力,针对症结攻坚克难

扶贫工作过去也有,在一定时段也确有收效,为什么到后来难以为继,推究不能进一步推进的成因,既有历史、地理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主观方面的因素值得深入思考。每个贫困户的形成都有客观上因素,贫困户们经几番打拼,不但未能脱贫,而由贫变困甚至翻不过身来。探究致贫穷的原因疾病居多,如患有慢性病的孤寡老人;又如家庭结构非常特殊,残疾青年加失去劳动能力老人,老人又多为患长期慢性病的。

过去这方面政策力度不够大、也不够持续稳定,基层扶贫组织不健全,工作没有延续性和积极性,对帮扶的认识不到位等。在这次扶贫工作中,扶贫政策科学性强,涉及扶贫面全面、系统、完备,尤其是区、镇两级,有专门的扶贫机构及人员。在这次扶贫工作中,通过建档立卡,科学施策精准帮扶,绝大多数人明确扶贫的目的,让贫困户 “两不愁,三保障”,让更多的贫困户自觉融入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洪流,增强脱贫自信,更加有活力地为中国社会发展做贡献。

蔺店镇赵家村的小赵,本人自身有残疾,30多岁了成不了家,三年前父亲在车祸中丧生,家里的支柱倒了。可怜的小赵一人担着一个家,面对有慢性病三位家人:80多岁的爷爷、奶奶,年近六旬的母亲,小赵的日子有多么艰难......临渭区扶贫工作开展,区、镇、村三级伸出温暖之手,拉上一把帮扶小赵。通过精准施策,为小赵家办理低保,享受残疾、慢性病政策,又多次培训小赵,使其掌握了葡萄、桃子的作务技术,发展经济林产业,小赵不仅走出了不幸的阴霾,还鼓起了生活的风帆。他已购买了汽油机喷雾器和三轮车等生产工具。2019年底已经完全脱贫,现在正在大家的帮助下,千方百计的寻找人生伴侣。

产业帮扶路子宽 一技之长助脱困

临渭区的乡村在扶贫的路上发生深刻变化,如今基础设施普遍上了台阶,通村道路硬化通畅,农副产品产销运输便捷,镇村两级的合作社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在扶贫工作中仔细思考,依旧看到好多贫困人口面对不多的公益岗位,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更多的人只能去外地打工。

临渭区作为一个农业大区,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本来就非常有限,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从宏观上讲,我认为精准扶贫的准,应该不仅要认准经济稳定,而又能较快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能够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快速全面发展。加快发展工业企业,让需要劳动力的企业吸纳更多当地富余的劳动力,推动更多的人富起来。

只要肯奋斗,当地有平台,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不断上台阶,地方经济好了,是一个多方面的利好。临渭区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秀工业企业落地,并大力发展服务业,为贫困户们提供更多的致富机会和平台。

培训教育给力脱贫 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当了贫困户,吓走儿媳妇”,临渭区这样通俗易懂又直击心灵的话语,贫困户们脱贫致富自觉性不断提高,脱贫动力大大增强。

目前,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对靠外出打工脱贫的人来说是非常大的,他们经济基础本身薄弱,在复工复产前不能出去打工。所以,在解决好生活的前提不,利用这段时间技能培训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复工复产后,他们就会有更强的本领,人人身怀一技之长,可以更大的竞争力。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颉治国,男,1967年出生。杜桥中学教师。先后在桥南中学,崇宁中学,杜桥中学工作。喜爱文学。《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稿费在文章刊发后次月上旬发放,未到账请添加主编微信领取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四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发分享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发分享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周选出留言最多的文章(留言不少于30条且最高,同一读者留言多条,只记一次,不累加计算),送红包(5元)!

四曰:在看有礼

每周选出“在看”数最多的原创文章一篇(在看不少于50且最高),送红包5元!

以上好礼从2020年4月4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