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方治还是分步治?
编辑整理 邢思明
合方治还是分步治?
导读
经方的合方治疗始于仲景,而胡老又将合方发挥到了极致。然而,运用经方治病,是合方治还是分步治,就好似下象棋,是走一步看一步?还是走一步看三步?还是三步并作一步?这里面有大学问。
一女,62岁。口腔溃疡,舌及口腔均呈皱裂赤滑之色,口舌破烂刺痛,头昡耳鸣,全头皮紧张,颜面翕然热感,胸胁满闷,失眠,胃纳呆,手足厥冷,脉微而沉。
有群友提到了桂苓五味甘草汤,理由是饮邪上冲,蒙闭清阳;也有人想到了甘草泻心汤,因为安老师曾说过台湾一老中医的经验:口腔溃疡伴随失眠,可用甘草泻心汤;还有人觉得甘草泻心汤再加附子温下阳。安老师说:手足厥冷,脉微而沉,合上四逆汤似乎对证,但如何与桂苓五味甘草汤相区别,这些细微差别,恰恰才能显出真功夫。
群友小刘分析认为:口疮舌烂痛,胸胁满闷,失眠,纳呆:都是胃有积滞,上冲所致。面热,四肢厥冷,脉沉而微,是下焦阳虚、寒饮上逆所致。所以本案的治疗可分两步走,关键是如何分清病症的缓急?
安老师说:有人认为是口疮急,然而我认为得先救阴证,然后再阳证。就好似主诉并非主症一样,先解决手足厥冷及寒饮上冲之症状。救阴的方证关健还是要细辨,是通脉四逆汤证还是桂苓五味甘草汤证?我们总不能一见手足厥冷,就是附子剂吧?这是不求精、求深!《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第36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这一条告诉我们:这里的手足厥冷,脉微而沉确像少阴病。但头晕耳鸣、头皮紧、颜面翕热,冒等是寒饮之气上冲所致,这就充分暴露出疾病的本质,况且手足厥冷当与四肢厥冷相区别的,这非附子剂,而是桂苓味甘剂。
又有人会问:寒饮上冲怎么会导致口舌生疮呢?《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这里面可能合并有其它病机,之所以要分两步走,就是这个意思。大家好好琢磨琢磨,这里面的两个病机:一个是中焦的寒热错杂,升降反作,另一个是下焦虚寒,饮邪上冲,确实不好琢磨对。
本案的治疗经过:服用桂苓五味甘草汤3剂,除口腔溃疡,失眠不愈外,其它均消失,再转服甘草泻心汤3剂,失眠与口腔溃疡皆愈。
有群友问:可不可以将两方合在一起用呢?安老师说:两方合用未尝不可,但弄不好,要翻船的。看似简单,里面确包含更高的智慧。就好似下象棋,是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看三步?还是三步并作一步?有大学问。所以先学会走,再学跑。另外,口腔溃疡也分多少类型,甘草泻心汤仅是其中的一种而已,不是所有的口腔溃疡都能用甘草泻心汤治。
关于分步治,原文里有好几条,希望大家仔细体味。比如: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第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金匮要略.女人杂病》第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