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唐诗解读——李白之《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

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

卢虚舟:范阳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

“我本”二句:语出《论语·微子》:“楚狂拉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南斗:星宿名。

明湖:指鄱阳湖。

石镜:指庐山东面悬崖上的石镜山。

谢公: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游历庐山,故有“谢公行处”之说。

还丹:道家的金丹。

解读:

安史乱后,李白应永王李璘的邀请,怀着抗敌平乱的宏愿加入了其幕府,然而由于唐王室内部矛盾斗争,唐肃宗派兵征诗李璘,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因受牵连,被捕入浔阳狱,后被判罪长流夜郞。途中遇赦,于上元元年回浔阳,重游庐山,写下这首送给友人卢虚舟的诗。诗中依然表现了诗人在历经磨难之后向往学道成仙、超脱现实的心情。

全诗一开始,诗人自比楚狂人,流露出对功名富贵的不屑一顾,但实际上暗含了“孔子”也是诗人一生的写照。诗人一生惨淡经营,积极入仕,但结果却一事无成。故在自歌自笑的语境里包含着诗人多少自我解嘲,多少辛酸无奈。

“庐山秀出南斗傍”至“白波九道流雪山”共分四层,前三句为第一层,诗人从宏观的角度描写了庐山山水的方位与布局,接下来的第四句为第二层,诗人分别描写了山、水、云、天之佳景。接下来的两句为第三层,诗人放开视野,山影苍翠,霞彩丹红,鸟儿飞不到绝顶,只能空叹天地的空旷与苍茫。最后两联为第四层,诗人登上了鸟飞不到的高峰,顿觉天地壮阔,诗人用笔错综复杂,从大处描写,从小处刻画,赋予了自然山水崇高的审美价值。

从“好为庐山谣”至全诗结束,诗人由绘景转为抒怀,表达出对世俗之情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诗人结笔点出寄赠友人之意,将美好希望寄托在如梦如幻的奇境之中,非李白诗才不能道出。

全诗情感奔放、意境高远,声韵节律切合情致,或高昂豪迈,或平和舒缓。全诗写景与抒情交替互动,情因景而兴,景缘情而壮,诗人寻仙是虚,游庐山是实,追求神仙生活是虚,留恋人间风物是实,虚实交互,热爱生活与追求自由的激情贯穿了全诗,也贯穿了诗人的一生。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