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养脾胃 | 一年中养脾祛湿最重要的18天不容错过!

转眼间,初伏已过,到了三伏中的二伏天!

冬病夏治是夏季最热门的健康话题,前两期上医琦方也为大家分享了冬病夏治的专题知识内容。

今年的夏季较往年比较特殊,2021年太阴司天(太阴当值、湿寒较重),同时恰逢双中伏(即俩中伏,20天)、让今年的暑邪非常强势。

毕竟“冬病”不是人人都有,但今年特殊的夏季,让所有人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脾胃遭受暑湿的暴击!

《黄帝内经》提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到立秋前的18天,是重要的养脾时期。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夏季脾胃病多发,如若不注意养护,很容易落下病根。


对中医学不太了解的朋友可能会问

究竟什么是长夏?

为什么要在长夏补脾胃?

难道不是一年四季的事吗?

脾胃和湿气又有何关系?

不同体质的人补脾方式有何不同?

本期上医琦方将带你了解

【长夏补脾】那些事儿

长夏补脾那些事儿

什么是长夏?

我们一般说的是一年四季,但中医里为五季,还有一季叫做「长夏」,五季春、夏、长夏、秋、冬,按木、火、土、金、水的相生关系自然循环。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是指伏日这段时间,今年是7月11日~8月19日。长夏气候有两大特点,一是夏秋之间湿气最盛之时,二则是脾土最旺之时。

长夏为何要补脾?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分别与自然季节相对应——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那么,脾胃病为什么常常在夏季多发?主要是因为脾喜燥恶湿,容易为暑湿所伤。

同时人们在长夏胃口大开,容易饱食肥甘厚腻之物,然而却因为湿邪困脾,运化无力,又容易出现腹泻胀满等症状。

湿气和脾有何关系?

在中医看来,湿气主要靠脾胃的运化代谢,但脾喜燥而恶湿,一旦湿气过重,脾胃运化不及,多余的湿气就会堆积在体内,出现水湿困脾的情况。

湿气有内外之分。夏季外湿多由自然之暑湿、淋雨涉水、水湿上腾而引起;内湿则是因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冷饮等性寒之物损伤阳气。湿邪为患,常是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

湿邪常与暑邪相兼,以致湿遏热伏,交织难分,这也是人们总是感到闷热不去、身体不舒服的主要原因。

常见脾胃病症分型及相关体质

脾胃病有虚、实之分,在临床常见的证型中,脾胃湿热证、寒湿困脾证为实证;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胃阴虚证为虚证。下面为大家详细讲解下这几种证型的表现及相关体质。

01 脾胃湿热证

表现为脘腹胀闷、纳呆、恶心欲呕、口中黏腻、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舌质红、苔黄腻。

多由外感湿热之邪、喜食油腻辛辣食物、过度饮酒所致。

【主要相关体质】湿热体质

【调理原则】清利湿热,宣畅气机。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等甘寒的食物,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运动。

02 寒湿困脾证

表现为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舌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

本证多因淋雨涉水,居住环境潮湿,气候阴雨;或由于过食生冷瓜果、喜食肥甘厚味所致。

【主要相关体质】痰湿体质

【调理原则】化痰利湿,健脾理气。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冬瓜等。因体形多肥胖,易于困倦,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03 脾气虚证

表现为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胀甚、饥时饱胀、大便溏稀、肢体困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淡黄或萎黄,舌淡苔白。

以脾胃对水谷吸收、运化、输布的功能障碍并兼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多因饮食不节、太过劳累,或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所致。

【主要相关体质】气虚体质

【调理原则】正元补气,健脾益肾。多食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入黄豆、白扁豆、鸡肉等。

04 脾阳虚证

脾胃比较虚弱的人很多都存在阳气不足的现象,表现为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小便短少,舌苔白滑。

多因脾气虚进一步进展,或因过食生冷、过用苦寒药物,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

【主要相关体质】阳虚体质

【调理原则】温中健脾,化湿通阳。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少食寒凉食物。

05 脾阴虚证

表现为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

多因热病后期,胃阴耗伤;或情志郁结,或吐泻太过,或过食辛辣、香燥之品,过用温热辛燥药物所致。

【主要相关体质】阴虚体质

【调理原则】滋补胃阴,和中止痛。可多食瘦猪肉、绿豆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等性温燥烈之品,适合太极拳等运动项目。

长夏养脾注意点

中医讲,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健脾养胃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胃病人群,应注意日常调理,包括饮食习惯的改变、情绪和生活起居的调节。

饮食上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定时定量、规律三餐,合理运动。

另外,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人的情绪与胃酸分泌及胃的消化作用密切相关,因此,要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

脾胃伤,百病生;脾胃强,好度夏

胃强则强,胃弱则弱

是以养生必当以脾胃为先

脾胃好,脏腑便可得到滋养

身体才会硬朗平和

祝大家健康安度长夏二伏天
(0)

相关推荐

  • 腹胀便溏脸色差,学会区分寒湿困脾与脾阳虚区别,正确健脾胃

    腹胀便溏脸色差,学会区分寒湿困脾与脾阳虚区别,正确健脾胃

  • 脾胃虚寒与寒湿困脾区别有哪些

    脾胃虚寒与寒湿困脾都是中医名词术语,这两种疾病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在临床上,脾胃虚寒患者与寒湿困脾患者都有口淡不渴.腹胀便溏.四肢不温等症状,因此很多人往往分不清这两种疾病,但实际上,这两种疾病 ...

  • 每日一诊068:脾与胃病辨证(下)

    每日一诊这系列推文会推送中医诊断学真题,适当之处会提及一些相应的知识点.中医诊断学的内容看似琐碎,一旦理解,则无须死记硬背.因为中诊并不琐碎,中诊也很有条理性的.如能坚持跟随本推文进行学习,主动思考, ...

  • 长夏多湿,如何养脾祛湿?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者按中医认为,湿邪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的.导致体内生湿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饮食不当,因 ...

  • 长夏多湿,如何养脾祛湿?

    编者按中医认为,湿邪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的.导致体内生湿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 ...

  • 养脾胃有妙方---补脾健胃汤

    养脾胃有妙方---补脾健胃汤 补脾健胃汤是由陈皮,莲子,白术,茯苓,茨实,白扁豆,淮山药组成 功效:健脾祛湿,滋养补气 材料:纯瘦肉半斤,陈皮,莲子,白术,茯苓,芡实,白扁豆,淮山药,足量清水,生姜几 ...

  • 秋天适宜养脾胃,小米养起来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健玲 中医认为,秋天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养脾胃的时间. 经过一个酷热难当的夏天,由于高温.饮食等方面的原因,绝大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虚胃弱的情况.而秋天天 ...

  • 长夏调养脾胃 巧用黄色食物

    ■ 本报记者 侯赛 长夏湿热,最易脾胃虚弱,巧妙食用各种"黄色"的粮食.水果等食物来补益脾胃正是时候.不同体质该怎样选择合适的黄色食物呢?海南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符光雄来给大家支招. ...

  • 健康周刊 | 长夏调养脾胃 巧用黄色食物

    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 长夏湿热,最易脾胃虚弱,巧妙食用各种"黄色"的粮食.水果等食物来补益脾胃正是时候.不同体质该怎样选择合适的黄色食物呢?海南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符光雄来给大家支招. ...

  • “长夏防湿”很重要,夏季祛湿攻略快收藏

    炎炎夏季,闷热难耐,汗出不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相信不少人在夏季都有类似症状,这会不会是"湿"在作怪?饮食调理有用吗?夏季为何要祛湿养生? 夏季因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易感湿邪,若 ...

  • 【养生】“长夏防湿”很重要,夏季祛湿攻略快收藏

    炎炎夏季,闷热难耐,汗出不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相信不少人在夏季都有类似症状,这会不会是"湿"在作怪?饮食调理有用吗?夏季为何要祛湿养生? 夏季因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易感湿邪,若 ...

  • 长夏应脾,此时注意养脾胃,可试试这4道食疗方

    文 / 梁智明 佛山市中医院 主任药师 黄小梅 佛山市中医院 主管药师 胃肠绞痛时,往往不思饮食.中医认为,胃肠绞痛多因气滞.血瘀.食积.寒凝.热结等因素导致.平时需要注意饮食,少吃过冷.过热.难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