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不寻常的传统佳节——春节,到了。衷心祝愿你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安康!在新的一年里,为我们淮镇及其父老乡亲作出更大的贡献!我这一生,庸庸碌碌,如果说还有一点成就的话,则非我那20几部史书和200多篇文章莫属了。说是一生,实指上世纪70年代末迄今这40多年的我的后半生。这20几部史书和200多篇文章,都是在后半生撰写、面世的。其中,200多篇文章的半数,是在香港和台湾发表的。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国家百业俱兴的大好形势,和筹建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激励所导致的。印刷史研究在历史观与方法论领域的历史性变革。正是这一变革,引领印刷史研究、著述摆脱书史羁绊,成功地跨过“清末”这个雷池,进入近代、现代,回归到它本应归属的科技史层面。《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近代史》《中国印钞通史》等数部填补历史空白的印刷史书的编纂与出版,为此提供了足够的实物证据。笔者所著20几部史书和200多篇文章,大多是在从科技史层面研究印刷史这一框架内展开的。40多年过去了,200多篇文章难以搜全。兹将能以将“从科技史层面研究印刷史”的、有关历史观与方法论的历史性变革,以及用“大印刷史观”研究印刷史的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的31篇文章,汇集成书《张树栋印刷史研究文选》。供有兴趣的读者审阅、指正。如今,在你的支持下,本文选在《诗眼看世界》已刊发过半。剩下的14篇文章,因无电子版,需我重新打字排版。老眼昏花,有些难度,供稿可能稍慢些。请见谅!此书成书后,你作为第一读者和支持者,请为之写篇《序言》如何?可否,盼复。(其中:红色字体代表在诗眼看世界已发、黑色为待发稿。待发稿将按发表先后顺序发稿。)
张树栋印刷史研究文选
二、试论中国印刷历史研究上存在的几个问题 (1990年)三、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我国民族近代印刷业的崛起 (1990年)七、从印、印染到刷印,看我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脉络和轨迹 (1994年)八、中国印刷历史研究的过去、现状和前景 (1995年)九、毕昇籍贯及其发明活字印刷地点初探 (1995年)十一、用大印刷史观研究印刷史势在必行 (1996年)十三、从社会文化发展看印刷术的真正起源 (1997年)十五、试论有关印刷术起源问题的几个基本概念 (2001文集)十六、再论有关印刷术起源问题的几个基本概念 (2001年)十七、中国印刷史研究会成立后的印刷史研究( 2001年)十八、再论中国印刷历史研究的过去、现状和前景 (2002年)十九、应当重视包括网版印刷在内的孔版印刷术起源、发明与发展史的研究 ( 2003年)二十一、印刷术发明诸说及文物文献证据 (2005 年)二十二、战国时期的凸版印花——记战国青铜器印花机具的出土、鉴定与研究始末 ( 2008年)二十四、历史的回顾——中国印刷博物馆的筹建与印刷史研究二十五、《中华印艺之光——中国传统印刷工艺珍品图鉴》二十六、《印艺之光——中国传统印刷工艺珍品图鉴—序言》 (2010年)二十七、印刷术西传的背景、路线,和来自西方人的记述 (2010年)二十九、中国印刷史研究的新理念、新物证、新成果 (2016年)三十一、印刷术源自东方——印刷史研究的新理念、新物证 (2018年)三十二、不忘初心 在科技史层面上创新、发展中的印刷史研究 ( 2018年)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