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贞西部蜘蛛山乡和北票市小塔子乡的毗邻处,有一座悬崖峭壁,怪石峥嵘,草木如茵,山花似锦的山峰,自古以来,人们都叫它莲花山,附近村屯也由此得名。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山上有一座寺院,叫"祥云寺″。寺院里只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和尚名叫云会。他的弟子九岁名叫莲花。这一天,小莲花从山坡上游玩回来,同老和尚说:“长老,我每天在山上,总有一个身穿红兜兜的顽童和我玩。″云会和尚听起来感觉很有趣,思量一会儿,便递给莲花一个红线穗,并嘱咐道:"明天你带着这个红线穗到山上,和那个小孩玩耍时,将线穗糸在他身上。″小莲花接过线穗,好奇地瞧了老和尚一眼,不知所措地点点头,说"遵命!”次日,风和日丽。小莲花带着红线穗又上山了。功夫不大,那个小孩果真又来了。他们俩个一会儿采山花,一会儿捉蝴蝶,高兴极了。玩着玩着,小莲花趁着那个小孩不介意,就把红线穗的一头糸在他的脚脖子上,两个人便分手了。回到寺院,莲花把用红线穗糸小孩的事儿一字一板,绘声绘色地向老和尚说了一遍。云会和尚会心地笑了,并夸奖小莲花不愧是他的门徒第子,是好样的。翌日,大清早,云会和尚带头镐头,铁锹,小蓬花做向导,师徒一前一后上了山。当来到昨日小莲花游玩的地方,果然有一个红线穗在地上。四处看了看,师徒俩顺着红线找去,从山坡穿穿过山洞,登上悬崖,攀上顶峰,绕到山后坡,在红线的劲头停住了脚步。歇息片刻,师徒俩便挖了起来。挖呀挖呀,约摸吃顿饭功夫,一棵糸着红线的,又鲜又胖又大的人参被挖了出来。云会和尚抹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小心翼翼地用红布把山参裹好,兴奋地同小莲花返回寺院。云会和尚心里想,人参是山中之宝,吃了它能延年益寿,出家人不能独自享用。他便动手用水洗净,放在锅里,吩咐弟子小莲花添柴加水煮上。独自去附近的寺院,庙宇,尼庵请客去了。云会和尚去了不提。单说小莲花烧火煮参,功夫不大,锅盖出了热气。顿时,香气满屋,香味扑鼻。小莲花越闻越香,便不由自主地揭开锅盖,用筷子夹了一块放在嘴里吃了,果然太好吃了。等了师傅大半天,也不见领人回来,左尝一口右尝一口,一会儿就把山参吃完了。当小莲花重新盖好锅,抹了抹嘴巴,擦了擦手走出寺院时,经风一吹,他顿觉眼前冒金花,身子轻飘,一伸胳膊,便腾云驾雾飞上了天空。再玩云会和尚,请来了不少和尚,喇嘛,道士,尼姑等出家人,便喊弟子莲花揭锅取参待客。莲花不见了,锅里的山参也不见了。只剩下一锅香喷喷的参汤。大家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来,直到喝够还剩下半锅。云会和尚说:"咱们得祭典祭典寺院。”众人便把参汤泼到寺院的每个脚落和附近的山岩上。时间不大,云会和尚同这些和尚.喇嘛,道士,尼姑连同整个寺院都腾云驾雾上天了。据说,从那时起,这座山附近每逢大雾天,空中的寺院便清晰可见,还有木鱼的敲击声,从此,人们把"祥云寺"改称"悬云寺”了。从那时起,悬崖缝里便出了泉子,泉水穿石而落。山崖下有一块巨石,因滴水日久年深,中间成了盆子。滴水常年不断,盆水也常年满着,既不溢也不臭,而且还甜滋滋的。人们传说此水是参汤泉水,所以水盆就成了"参水盆"了。还说参水治百病。那时侯,附近方圆百里的人们,一有生病长灾,都百里迢迢来这里喝参水,果然是水到病除,可灵验了。而且,盆里的水任你多少人喝,也总是满着。所以,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得以安居乐业。人们为了纪念小莲花挖参为民除病的故事,就叫此山为莲花山了。至今,山崖石缝的水还是一滴一滴地滴落着,石盆里的水还满着。然而,至于水是否能治百病,则无从考证了。
作者介绍:
柳绍才,辽宁省阜蒙县化石戈镇来住营子村。坚持业余创作40年,笔耕不辍。己出版《文宇摘星》,《文山拾玉》,《骆驼山神韵》等诗文作品集。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