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近代哲学之三:洪秀全

中国近代哲学之三: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官禄布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受过一些儒家教育,后教过私塾。鸦片战争的失败,激起他救国的热忱,开始萌发"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的武装起义思想。1843年,他依据学到的西方基督教神学知识,依照基督教组织形式,建立" 拜上帝会" ,作为反清起义的组织。1851年,他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国号为" 太平天国" ,随后率部进军武汉,定都南京,与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期坚决的斗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战争,是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领袖,是近代史上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思想直接服务于农民革命斗争的需要,反映出强烈的战斗精神。他的主要著作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以及在他领导下颁发的《天朝田亩制度》等。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最早从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1837,他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开始接触由基督教徒梁发编写的传道书《劝世良言》,后又精心研读,思想上受到深刻的影响。他利用基督教上帝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信奉的儒家圣人、佛、道迷信在外表形式上的不同,加以革命的阐发,作为发动农民、组织农民的的思想武器。洪秀全之所以能把处于分散状态的农民集结起来,就是利用了西方的宗教形式。

洪秀全根据基督教崇拜上帝的一神教,塑造了一个至高无上、至灵至显的"皇上帝" ,作为宇宙间的唯一" 真神" 来崇拜。他笃信上帝创世说,以为宇宙的一切,天地日月、山川人物,都是" 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 ,上帝是本原,天地是万殊,上帝派生万物," 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他说:" 予想夫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皇上帝所化所生,生于皇上帝,长亦皇上帝,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器用皆其造成。仰观夫天,一切日月星辰雷雨风云,莫非上帝之灵妙;俯察夫地,一切山原川毛飞潜动植,莫非上帝之功能,照然可见,灼然易知。如是乃为天下凡间所当朝夕拜。" 洪秀全相信" 皇上帝" 创造万物,主宰一切,要人们把" 皇上帝" 当作"真神" 来供拜。这显然是一种违背科学的宗教宇宙观,自然不会为农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尽管如此,在洪秀全思想中,包含有诸多积极合理的因素:

第一,对封建意识形态的无情批判。

在洪秀全看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维护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因此,他宣布孔子为" 妖人" ,孔子的书为" 妖书" ,认为孔子的学说" 不曾发挥真理" ,孔子之书" 甚多差谬" ,教坏了凡间人。

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洪秀全又提出对儒家典籍《四书》、《五经》进行删改的政策,要求把其中的一切鬼话、妖话和邪话" 删除净尽"。这使当时的宋学卫道者、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首领曾国藩心惊胆颤,痛恨至极,说这是" 举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 此……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洪秀全及太平天国对孔、孟的批判,是对中国数千年来封建意识形态的沉重打击,成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前奏。

第二,要求平等的社会思想。

洪秀全所塑造的" 皇上帝" ,不是统治阶级权力的象征,而是农民革命意志的化身。他认为" 皇上帝" 是天下凡间大共之父,在" 皇上帝" 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他说:" 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人自相残甚恻哀。" 又说:"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在疆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显然,洪秀全是针对封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借宗教的形式来宣传他为被剥削者、被压迫者争取平等权利,实行平等社会的思想。

洪秀全还借" 皇上帝" 的权威来打击封建势力。他把封建皇帝、官僚军阀、土豪劣绅及佛教徒、道教徒,统统斥之为" 阎罗妖" ,置于" 皇上帝" 的对立面,从而主张崇拜" 皇上帝"。打倒" 阎罗妖"。他说:" 阎罗妖乃是老蛇、妖怪也,最作怪多变,迷惑缠捉凡间人灵魂。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姐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 打倒" 阎罗妖" ,大家共仰" 皇上帝" ,才能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

洪秀全还希望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他说:" 如果上帝助吾恢复祖,我当教各国各自保管其自有其产业,而不侵害别人所有;我们将要彼此有交谊,互通真理及知识,而各以礼相接。" 可见,洪秀全的神学理论,极其曲折地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反对外国侵略,要求平等的民主革命思想。

第三,主张变易的辩证法因素。

洪秀全坚信物极必反的辩证法,他说:" 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于今夜退而日升矣。" 乱转化为治,黑暗转化为光明,就象黑夜转化为白昼那样,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他说:" 惟愿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姐妹跳出邪谋鬼门,循行上帝之真道,时凛天威,力遵天诫,相与淑身淑世,相与正己正人,相与作中流之砥柱,相与挽已倒之狂澜,行见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几何乖离浇薄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也!几何陵夺斗杀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智不诈愚,勇不苦怯之世也!"

这里,洪秀全以农民革命家的气魄主张变革社会,将" 乖离浇薄之世" 变为人人平等之世。如何实现社会的变革呢?洪秀全认为要靠天下兄弟姐妹团结一致,作中流砥柱,去力挽狂澜。洪秀全这种社会变革思想,充满着革命朝气和进取精神。

(0)

相关推荐

  • 孟津的斗法(七十五)

    招贤榜 且说姜子牙与南北二侯会师,要在孟津和商军决一死战.商军统帅是梅山军事爱好者袁洪,这场战争的胜负,对于姜子牙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对于袁洪来说,无所谓. 袁洪千年白猿得道,又修成八九玄功,所以艺高人 ...

  • 战争中的孩子能走开吗?太平军中的儿童生活(上)

    眼下国际话题大热的当属巴以冲突再次爆发了.双方不断的交火也使平民百姓跟着遭殃.即便是儿童节将至,巴勒斯坦的孩子们恐怕也不会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体会到什么欢乐气氛,可能痛失双亲暂且不说,搞不好连自己的小命 ...

  • 清朝被太平军骂为夷狄,无法反驳,曾国藩的一纸檄文扭转败局

    清朝晚期,国力衰微,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终于在1951年酿成了金田起义.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从广西出发,一路北上抵达武汉后,又顺江东下,攻陷南京,形成了与清廷分庭抗礼之势.然而,清朝立国已经两百年,根基已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原始社会思想之三:崇拜心理和宗教意识1

    原始社会思想之三:崇拜心理和宗教意识1 " 崇拜" 就一般的语义上讲,乃是指人对外在事物(或其他人)所产生的内在尊敬和钦佩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良性的.但是,当崇拜心理发展到无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三:西塞罗

    古罗马哲学之三:西塞罗 从共和国的后期始,罗马人开始形成了几个唯心主义派别,如西塞罗的折衷主义.新斯多亚主义.新怀疑论和新柏拉图主义等.他们的观点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从希腊各派哲学中拾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三:早期唯名论哲学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三:早期唯名论哲学 在11世纪的经院哲学中出现了实在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唯名论倾向的早期经院哲学家,主要有贝伦加里.罗瑟林.阿伯拉尔等. 1.早期唯名论的先驱:贝伦加里 最早的唯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人文主义哲学之三:质疑上帝

    人文主义哲学之三:质疑上帝 生活在中世纪的人们,上帝是无法回避的.他好比一堵挡在人们面前无边无际的高墙,你或者仰视它,或者逾越它,或者推倒它,或者便把自己化作一撮泥沙依附于它.不论采取哪种态度,你就是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一:古罗马思想文化

    古罗马哲学之一:古罗马思想文化 古罗马哲学在理论上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因为古罗马思想文化的形成受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同时,这也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历史的演变有密切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1

    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1 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约公元前99- 前55年)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关于他的生平,我们只知他出生于罗马共和国的末年,是凯撒的同代人,历史上未留下任何其他可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2

    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2 2.对宗教迷信的批判--无神论者 从原子论出发,卢克莱修针对当时罗马现实思想斗争的特点,展开了对宗教迷信的批判,他给自己规定的目标就是要能用一切方法坚强不屈地抵抗各种宗教和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四:新斯多亚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四:新斯多亚主义 斯多亚派随着历史的演变从希腊世界进入罗马世界,罗马人把它拿来加以改造,因而它的实践的和道德的原则更进一步得到了重视,伦理学也被提高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宿命论和禁欲主义的观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五:新怀疑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五:新怀疑主义 古罗马时期出现的新怀疑主义,是希腊化时期怀疑论的继续和发展.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希腊时期爱利斯的皮浪(约公元前367-前270 年),所以怀疑主义也被称作皮浪主义. 皮浪主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六:新柏拉图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六: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不是简单地复活柏拉图主义,而是以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神秘主义思想为基础,吸取了斯多亚派.怀疑论及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同时揉合东方宗教的某些教义构成的一种神秘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