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核发企业数量不变但筹资额倍增,意在为大型IPO铺路?
从之前两批的IPO批文情况来看,无论是从IPO核发数量,还是从IPO筹资规模来看,确实存在IPO降速的迹象。但,遗憾的是,让市场感到幸福的时光并未延续下去,紧随其后的,则是迎来了新一批IPO筹资额倍增的情景。
根据最新证监会核发的IPO情况来看,合计核发3家IPO企业,筹资额不超过62亿元。与之相比,去年12月29日证监会核发3家IPO批文,筹资不超过10亿元。至于今年1月5日,证监会核发3家IPO批文,筹资不超过22亿元。由此可见,虽然最近三批次的IPO核发数量依旧维持3家的水平,但筹资额却出现了倍增的现象,而从之前的10亿元筹资额到如今62亿元的筹资规模,短短两三周的时间,却出现了倍增的现象,给予市场的投资情绪带来了不少的失落。
核发企业数量不变,但单批次筹资额却大幅飙涨,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际上,从最新一批次的IPO核发情况来看,从获得证监会核发批文的企业情况分析,就包括了一家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企业,一家深交所中小板以及一家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在此期间,还涉及到一家券商企业,那就是华西证券,而券商股的获批,实际上也对本批次的筹资额带来了不少的提升影响。
IPO审核趋严,IPO审核通过率骤减等现象,这足以体现出时下获得证监会核发批文企业的困难之处。
站在拟发行上市的企业角度分析,先要达到一定的上市门槛,这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再者,仍需经历从受理、预披露、反馈会、见面会,到初审、发审会,而后到封卷、会后事项等流程,而历经不少流程之后,才得以获得证监会的核准批文。此外,仍需面临着IPO审核趋严的风波,而对于发审委的严格把关,实际上对企业发行上市的命运增添了不少的未知数。最后,得以成功获得证监会核准批文的企业,不仅仅需要满足一定的准入门槛,而且仍需要不少的努力,甚至需要一些运气。
不过,换一种角度思考,即使发审委严把质量关,但依旧未改股市重融资的力度,而更大的关注点则在于提升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而不是以往过于注重的发行数量与发行速度。对此,对于中小企业的上市难度或许进一步提升,但对于优质中概股企业的回归、部分影响力较大、牵动地区税收、经济收入神经的大型企业等,或许会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除了近期获得核准批文的华西证券之外,地方银行的上市步伐也在持续加快。与此同时,对于中国华融、邮储银行、中国人民保险等大型企业,也有加快发行上市的需求,而在大型IPO的上市节奏也似乎有所提速。
其中,以地方银行为例,时下完成预披露的地方银行数量有所增多,而继系列流程之后,部分地方银行也将会进入到发审的环节,而一旦获得了发审通过,那么其获得证监会核准批文的概率将会显著提升,距离其成功发行上市的日子也就非常接近了。
近年来,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对优质企业、大型企业的的热情度较高,也采取了欢迎与宽松的态度来迎接这类优质企业的回归与上市,并可能助推其打开更多的融资渠道。至于港股市场,甚至采取制度创新的形式迎接部分优质企业的赴港上市,提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回归至A股市场,虽然市场容量庞大,但市场依旧关注着IPO的核发节奏以及筹资规模等状况。面对最新一批次的情况,证监会核发的企业数量依旧维持3家的水平,这暗示出发审委对IPO审核的要求持续趋严,而保持偏低的核发数量可能会逐渐成为常态化现象。至于不超过62亿元的筹资规模,已然较之前几批有了较大幅度地增长,但券商股的核批,也占据了不少的筹资额度,这也造成了核发企业数量不变但筹资额倍增的现状。
从地方银行上市步伐提速,到部分券商保险等大型企业的加快发行,再到部分优质中概股企业的加快回归等,这实际上意味着未来A股市场的大型IPO融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或许,对于仍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市场,依旧很难抵御庞大的IPO融资规模。但,从最近几批次证监会的动作来看,或许通过降低或保持偏低的核发企业数量,进而加快部分大型IPO的发行上市效率,达到泄洪IPO堰塞湖,满足部分大型IPO企业发行上市的目的。至于不少中小企业而言,未来可能会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随着核发企业数量的持续偏低,中小企业发行上市难度会骤然提升;另一方面则是IPO审核趋严逐渐常态化,而在IPO否决率大幅提升,IPO审核通过率骤降的背景下,企业完成发行上市的目标难度更大。
大型IPO发行需求旺盛,但仍会采取比较谨慎的审核态度,有序完成部分大型企业的上市目标。但,对于大型企业的IPO进程,或许需要关注到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或适度调整大型企业的募资额度等,但对于今年更注重企业质量的年份中,企业IPO,尤其是大型企业IPO也将会更为谨慎,而市场环境的好坏对大型IPO的上市步伐还是会起到不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