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韦陀八段锦
《韦陀拳谱》载:“少林真传,韦陀八段。延年佑寿,力大浑元。锦囊妙功,百金不传。”
少林韦陀八段锦是最为古老的少林真功,是少林四大经典(韦陀门、达摩派、金刚功、罗汉拳)之一——韦陀门的重要功夫。
此功用处很大,既可作为各种武功或练拳前的预备功夫,活动筋骨,开功热身,又可作为硬功排打的收功之法,舒筋顺气,柔体松身。
此功还是一个可以单独练习、武术与养生并重的极好功法,造型古朴,简便易学,功效显著;增强人体整体浑元力、柔韧灵活力,利于技击攻防;可改善人体关节炎症,活血、健脏、益气、防病、祛病、延年。
总诀
双手托天益三焦,左右弯弓射飞雕。
调理脾胃运双手,五劳七伤向后瞧。
攒拳瞪目增力量,脚后起踮把病消。
摇头摆尾祛心火,双手攀足强肾腰。
第1段 双手托天益三焦
歌诀
叉指伸臂掌托天,
吸气观指兼仰面。
展臂下收抱丹田,
通透三焦体康健。
练法
1. 正身站立,开步约与肩宽,髋关节向前移,使百会、会阴连成一条垂直线,双手自然垂放体侧。(图1-1)
2. 自然呼吸,静心凝神片刻,然后向左右两侧抬臂,至与肩平之际,两掌由掌心向前变为掌心向上;继续上抬,在头顶合拢,待两掌心相贴时沿脸前下落至胸前,成双掌合十拜佛状。动作引导呼吸,以自然顺畅为宜,此即本功法的起势。(图1-2、图1-3)
3.双掌下落,至腹前时转掌成指尖向下,继而分开两掌,两掌中指尖相抵触,两掌心向上。(图1-4)
4.吸气时,两掌开指相叉,成叉指掌,继由体前中线托起,至下巴前时转掌,掌心向前,掌背对嘴。(图1-5)
5.呼气,两掌自下颌前翻腕成掌心向上,托至头顶,同时,眼睛随动作上翻,手托至头顶时脚跟稍离地。(图1-6)
6.动作引导呼吸,双臂收、举几次(次数自定),手心始终向上。(图1-7~图1-9)
7. 托举毕,十指松开,向左右两侧展臂分开,继下落收掌于肚脐前,右掌背放在左掌心上,两掌心均向上。(图1-10、图1-11)
功用
1.本段作用以调理三焦为主。《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原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原气即是人之命,十二经之根。通过三焦激发于五脏六腑,无处不至,它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因而对三焦的调理,能起到防治内脏有关诸病的作用。对肠胃虚弱的人效果尤佳。
2.上举吸气时,胸廓上提,它较一般的呼吸幅度可增大1~3厘米,从而加大吸气深度,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心脏,使肺的机能充分发挥,大脑清醒,解除疲劳。同时,上举吸气,使横膈下降,令腹腔内脏得到充分自我按摩,呼气时上肢下落,膈肌向上松弛,腹肌亦同时松弛,这就改善了腹腔和盆腔内脏的血液循环。平时人双手总是处于半握拳或握拳状态,由于双手交叉上托,使手的肌肉、骨骼、韧带等也能得以调理。
3.本段除充分伸展肢体和调理三焦外,对腰背痛、背肌僵硬、颈椎病、眼疾、便秘、痔疮、腿部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段还是宽胸顺气、消食通便、固精补肾、强壮筋骨、解除疲劳的极佳方法。用以治疗预防脉管炎时,要取高抬脚跟的做法,每次要反复练习。
第2段 左右开弓射飞雕
歌诀
双手一分似开弓,
左把右箭开心胸。
展臂用劲须闭息,
左右相侔一样同。
练法
1. 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右掌指背放在左掌心,双手掌心均向上,两掌侧缘贴于小腹前,自然呼吸,静心凝神。(图1-12)
2. 右脚向右侧横跨步,屈膝下蹲成马步势。同时,左手握拳收肋际,拳心向上,右掌后收接着向右侧下伸臂,臂伸直时右掌再向前、向左侧画弧至左侧前方,上体随之左转,掌指尖向左,虎口向上。此时左拳变掌,抬与右掌掌心相贴,目视左前方。(图1-13~图1-15)
3. 右掌握拳向右胁收成拳心向上,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时,左掌握拳向左前方抻出,拳眼向上。(图1-16)
4. 吸气,胸部用力,右臂肘用劲向右侧拉紧。同时,左臂向左前斜上方抻劲,左拳用劲抻直食、中二指,成剑指,虎口向上,如弯弓射箭的架势。定形片刻,将气呼出。(图1-17)
5. 上体右转。同时,左手成半握拳,拳眼向上,向右侧画弧,至臂伸直时左拳拳心向上,向左收拉,右拳拳心向上向右侧前斜上方抻出,身体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拳拉至左肩腋前时成拳心向下,虎口对肩,右拳前抻至臂刚直时,食、中二指前抻成剑指,手心向下。定形片刻,将气呼出。(图1-18~图1-20)
6. 以上左、右方向各做几遍(遍数自定)后,即可收势。双手左右展臂成掌心向上,并向头顶上方合拢,至指尖相触时转成掌心向下。同时,右脚向左脚内侧收步,成直身正立。继两掌沿鼻中线下按过胸直至小腹前,此时,两掌略向外分,掌心向下,掌指略向前下。(图1-21~图1-23)
功用
1. 本段作用可以重点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对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对上、中焦内的各脏器尤对心肺给予节律性的按摩,因而能增强心肺功能。
2. 通过扩胸伸臂,使胸肋部和肩臂部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和增强,有助于保持正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以致驼背等不良姿势。
第3段 调理脾胃运双手
歌诀
双手相抱在腹前,
胸前交叉两相翻。
上托掌如摘星手,
下撑直到髀骨边。
练法
1.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正身直立,左掌抱于右掌背,两掌心均向上,小指侧贴于肚脐前,垂帘凝神,自然呼吸。(图1-24)
2. 两掌同时运动,右掌沿胸前上抬,过膻中,经脸前上托,至额上方时翻转掌,成掌心向上举起,指尖向左,臂伸直;左掌翻转成掌心向下,指尖向右,下撑至左胯外侧后再移至尾闾,虎口对臀部。两掌下撑、上托的同时,头左转,目视左侧方。此为左势。(图1-25、图1-26)
3.头转正。同时,右臂下收,左臂上移,至胸前交叉成十字手,右手在外,掌心对左腕背,以右腕尺侧贴住左腕尺侧;左手在里,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视双手。(图1-27)
4.右掌向右侧下按,左掌经脸前向头顶上方托举,练法与左势相同,唯方向相反。
按上述方法左右换手各做几遍后,即可收势。
5. 两臂下落、上抬相交于胸前,然后左掌心托住右掌背,翻转成掌心向上,接着双掌托举到头顶上方,最后两掌左右分展、下落、收抱于小腹前,左掌抱住右掌背,双手心均向上,虎口张开,两拇指尖相接。(图1-28~图1-30)
功用
1.本段练习可以利脾胃,肢体伸展宜柔亦缓。由于两臂交替一上举一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长期坚持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
2.熟练后亦可配合呼吸,初期以动作带动调息的自然呼吸最好。
第4段 五劳七伤向后瞧
歌诀
伸臂舞动似涮腰,
俯身转头向后瞧。
息心宁神忘七情,
肢节摇动抗五劳。
练法
1. 右脚向右侧摆步,两腿距离比肩略宽,成开裆步势,左掌托抱住右掌背,两掌心均向上,两拇指相互按住,小指侧掌缘贴住肚脐处。(图1-31)
2. 上身缓缓向前转、向右下俯,两臂下伸,两膝挺直;上体向右下侧、腿后缓缓转动,右掌垂于右膝外侧,指尖向下,掌心对膝;左掌垂于右膝内下侧,指尖向下,掌心向外,随俯身转体,二目看向左脚后跟。(图1-32)
3. 抬身上起,双臂自右下侧上举,继向左、左下画弧转体俯身,两掌落至左大腿后侧,指尖均向下,手心向内;同时,二目看向右脚后跟。(图1-33~图1-35)
4.以上动作先为顺时针方向转动,继做逆时针方向转动。
左右轮番旋转后瞧,练习几遍后,即可收势。
4. 收势时,面向正前方之际,抬起上身,同时收右步,两臂左右分展、上举,至头顶上方时经脸前下按,至小腹前分开,呈抱掌势,两掌心均向内,指尖向下,双手虎口遥遥相对;此时落定右脚,两脚与肩同宽站立,静心宁息。(图1-36~图1-38)
功用
1.本段对五劳七伤有防治和治疗的功能。这段动作实际上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尤其是腰、头颈、眼球等的运动,由于头颈的反复拧转运动加强颈部肌肉的伸缩能力,可以改善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增强和改善其功能,对防治颈椎病、高血压病、眼病和增强眼肌有良好的效果。
2.练习时要精神愉快,乐自心生,只有这样配合动作,才能起到对五劳七伤的防治。另外,此势不宜只做头颈部的拧转,要让整个脊柱甚至两大腿都参与拧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五脏的功能,对改善静脉血的回流有更大的效果。
第5段 攒拳瞪目增力量
歌诀
马步开立拳抱腰,
两掌一错攒拳牢。
喷气发声兼瞪目,
寸劲穿透蛮力消。
练法
1. 两脚开立,两脚间距如自己的三足宽,屈膝下蹲成马步桩,两掌握拳收抱于两腰际,拳心向上,两肘尖后收,腋肋夹紧,二目平视前方,自然呼吸。(图1-39、图1-40)
2.右拳向前提起,至与胸平的刹那向正前方旋转冲出,拳心向下,拳面向前;二目瞪圆,紧盯前方。(图1-41)
3.右拳伸开五指,向左画弧内收,同时左拳变掌,掌心向上前出。在双手相交的瞬间,右掌握拳收拉抱于腰间,拳心向上;左掌向前旋转握拳冲击而出,拳心向下,二目瞪圆,紧盯前方。(图1-42、图1-43)
5. 吸气,左拳变掌内收,与右掌相交的瞬间左掌握拳,收抱腰际,拳心向上;右掌向正前方旋转成拳,冲击而出,拳心向下,二目紧盯正前方。左右反复练习,次数自定。(图1-44、图1-45)
6. 收势时,两掌向左右分开,继而内收右脚,至两脚与肩同宽之际两掌左右上抬,至头顶上方时两掌翻转成掌心向下,沿体前中线下按至小腹前,掌尖外摆、掌心向下、放松身体、二目平视前方。(图1-46~图1-48)
功用
1. 本段主要运动四肢、腰和眼肌,要求两拳握紧,两脚十趾用力抓地扣紧、舒胸直颈、聚精会神、瞪眼炯目。练习者根据个人体质、爱好、年龄与目的不同,决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2.能够舒畅全身气机,增强肺气,同时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兴奋,有利于气血运行,并有增强筋骨和肌肉的作用。
第6段 脚后起踮把病消
歌诀
反掌贴住后腰门,
脚掌撑地悬足跟。
起落脚掌倍弹性,
按摩肾部精气神。
练法
1. 正身直立,两脚开步与肩同宽,双手沿腹绕至后腰,指尖按住脊沟、掌心按住肾俞部位。同时,身体重心落于两脚前掌支撑身体,两足跟抬悬离地。(图1-49、图1-50)
2.足前掌弹性地使足跟一起一落,抖动全身,同时,两掌随身体的抖动揉摩肾俞穴、指尖揉摩命门至尾椎这段脊沟。(图1-51)吸气一口抖动几下(3~4下即可),然后定住身形呼气,吸气时继续抖动,反复几遍,即可收势。
2. 收势时,双手自后腰绕至小腹前,再沿腹中线向头顶上方托起,继左右展臂分开、下落收至腹前,左掌指抱住右掌指背,虎口张开,两拇指尖相接,两掌心均向上,小指侧缘贴住腹部,自然呼吸,放松身体。(图1-52、图1-53)
功用
1. 俗话说:“百步走不如抖一抖。”此段功势由于脚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从而使脊椎骨之间及各个关节韧带得以锻炼,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防治作用。
2. 有利于脊髓液的循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增强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
第7段 摇头摆尾祛心火
歌诀
马步蹲立手抚膝,
俯身低头摇转身。
头右臀左次第循,
首祛心火兼补肾。
练法
1. 右脚横开一步,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桩;两掌按抚于膝盖上,拇指侧在内,手指按住膝内侧,自然呼吸。(图1-54)
2. 上身前俯,头面向右膝外侧低俯,下盘成右弓步。头低到一定程度后即向左移,经裆前向左膝外侧移动,头至左膝时下盘即成左弓步。在头部转向左后侧一定程度时,上体缓缓向上立起,正上身还原成马步桩,二目平视前方。(图1-55~图1-60)
3.接着,上身继向左膝侧俯,再右旋转,动作与上述之法相同,唯方向相反。
以上动作即为一遍,反复几遍后可收势。
3. 收势时,双手离膝分开向左右上方抬举,同时,右脚内收,至两脚与肩同宽时立定,此时双掌自头顶经前中线下按,至小腹前展开,掌心向内、掌指向下、放松身体、自然呼吸。(图1-61~图1-63)
功用
1.本段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紧张并使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即“静以制躁”。“心火”为虚火上炎、烦躁不安的症状,此虚火宜在呼气时以双手拇指做掐腰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1.本段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紧张并使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即“静以制躁”。“心火”为虚火上炎、烦躁不安的症状,此虚火宜在呼气时以双手拇指做掐腰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行的俯身旋转动作,亦有降伏心火的作用。动作要逍遥自在,并延长呼气时间,消除交感神经的兴奋,以祛心火。
2.对腰、颈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亦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有助于任、督、冲三脉的运行。
第8段 双手攀足强肾腰
歌诀
鞠身一躬手撑地,
循序渐进力不劳。
收腹压身挺直膝,
双手攀足强肾腰。
练法
1. 两脚开立,使两脚距离比肩略宽,双手握拳于小腹侧,拳心向上,自然呼吸。(图1-64)
2. 两拳伸指成掌向两侧分开,继翻转掌成掌心向上抬臂上举,两掌相合于头顶,十指相叉,掌心向下。(图1-65、图1-66)
图1-66
3.双掌经面前中线向裆前地面下压,上身前俯,双膝挺直,手位逐渐下移,一抻一收,幅度以两膝韧带的酸胀能忍受为宜。(图1-67、图1-68)
4.随后起身,收抬双掌,至胸前时翻腕使掌心向上,两足跟同时提悬。(图1-69)
5.双手继续上提、向里翻腕,至脸部前时使虎口向下,掌心向前,同时双足跟落地。接着,双掌迅速翻转下撑至地。(图1-70、图1-71)
7. 下撑、收起反复几次后,双掌松开分别按住膝盖,指尖按于膝盖内侧。上身尽量前俯压,膝盖始终挺直。(图1-72、图1-73)
8. 双手于两膝间叉指,掌心向上,然后直身、收双掌于小腹前,再下压,至膝盖前时双手分开下伸,绕过小腿,双手叉指交接于两小腿后侧,虎口向下,掌心向前,同时,头部尽量下俯,至极限为度。(图1-74、图1-75)
9. 略停一会,松开双手于膝盖下前叉指,起身伸立。同时,双掌掌心向上沿体中线收胸,再翻举上托于头顶上方,后松开手指,向两侧分开、下落,左掌指抱住右掌指背,虎口张开,两拇指尖相接,两掌心均向上,小指侧贴住腹部。(图1-76~图1-78)
练至此处,即可收势。
10. 双手自腹前向左右分开,继转掌成掌心向上从两侧抬臂向上,至头顶时两掌相合,指尖向上,再沿脸前下落于胸前,成合十拜佛势。(图1-79~图1-81)
11. 最后,内收右脚,放下双手于体侧,放松身体,自然呼吸,二目平视正前方。(图1-82)
功用
1.这一段主要运动腰部,同时还能增强腹部及各个内脏器官的活动,如肾、肾上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之脏”。肾是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脏器,肾上腺是内分泌器官,与全身代谢机能有密切关系。腰是腹腔神经节“腹脑”所在地,由于腰的节律性运动(前后俯仰),又能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及各个组织脏器的生理功能。长期坚持锻炼,有疏通带脉及任督二脉的作用,能强腰、壮肾、醒脑、明目,并使腰腹肌得到锻炼和加强。
2.年老体弱者,俯身动作应逐渐加大。有较重的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患者,俯身时头不宜过低。
3.只要平心静气,依法练习,也可调整五脏六腑,使其功能正常,保持阴阳平衡,起到舒畅经络、调节气血之作用。使人一身真气充盈,精神焕发,而达延年益寿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