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兴办军校:不能学以致用

宋朝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为武举而设的学校——武学。武学是宋朝的军校。

北宋武学经历过两次兴废。在范仲淹等人的建议下,庆历三年(1043年)五月二十一日,仁宗下诏置武学(军校)于河南开封“武成王庙”,将文事与武备并立,主管官员叫阮逸,其官职为武学谕,开始大规模培养军事人才来增强军事力量。但该校只存在了不足百天,原因是无人愿意入学。

30年后,即熙宁五年(1072),宋神宗下诏复置武学, “武学生员以百人为额”, 规模最大时曾达到200人,分为外舍100人、内舍70人、上舍30人,学习期限三年,食宿由国家供给。武学生源来自平民、官僚子弟及有武官资格而未正式做官者,这三种资格的人均需两名中高级官员做保,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入学。

宋朝武学分上舍、内舍、外舍三级,考试标准据等级而定。庆历至熙宁年间(1041~1077)武学教师称教授,选文武官员中知兵法者担任,学习诸家兵法,并编制了专用的教材《武经七书》,使武举人才的培养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元丰(1078~1085)改制后,改教授为博士,并增设武学谕。武学课程除研习兵法、操练弓马外,还讲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学制仍是三年,三年后考试,及格者按等第授官,不及格者明年再试。

但此间,却遭到许多儒家士大夫的责难,他们认为:“古名将,如诸葛亮、羊祜、杜预、裴度等,岂尝专学《孙》、《吴》?立学无谓,故亟罢之”。于是出现了“英豪”之士耻于就学的怪象,入军校学习者寥寥无几,各州县竞相废武学。

熙宁五年(1072年)六月,枢密院上书:“古者出师,受成于学,文武弛张,其道一也。将帅之任,民命是司,长养其材,安得无素?国家承平,及此闲暇,臣等欲乞复置武学,以广教育,以迫成先朝之志。”于是,武学渐兴。

南渡后,南宋因饱经战乱之苦,众多的移民有着太多的国仇家恨,现实的残酷使宋人知道,只有保国才能治国。当此之时,国家最为需要的是统兵打仗的将帅之才。正如武状元兄弟陈鹗、陈鳌的父亲陈文教导他们所说:“世治尚文,世乱尚武,建功报国,正此时也。”所谓“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是也。对于收失地,雪国耻,迎请二圣还朝,文人雅士的坐而清谈,自不如铁血之士的起而行之。绍兴十六年(1146)复旧制,办武学。

宋代兴办军校,前后经历了这么三次,规模都不小,特别是熙宁和崇宁年间的武学,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均堪称空前绝后。

宋一朝的武学与武举,确实培养、选拔出了不少军事人才,如许思纯、熊安上、周虎、程鸣凤、张建侯、历仲方、江伯虎、蔡必胜、华岳、薛奕等。但从整体上讲,宋朝的武学并没有选拔出,也没有培养、造就出十分优秀的将帅。宋朝一些优秀的军事将领,如岳飞、韩世忠、狄青等人,均非武学出身。

那么,这些军校毕业生最后都分配去了哪里呢?绝大多数情况下,朝廷会安排他们担任寨主、监押、三路巡捡、经略司教押军队、准备差使等职。

寨主,职掌招收土军、阅习武艺、防盗、捕盗,由閥门祗侯(从八品)等小使臣差充,序在知寨、寨官之下;监押,主要指县、镇、城、寨、关、堡、津等所设下级兵马监押,主要掌管本部所辖屯驻、兵甲、训练、差役之事。以寨兵马监押为例,其职位尚在寨主之下,因功方可迁为寨主;巡检,为供奉官(从八品)以下小使臣所任之职,北宋中叶以后主要用来维护地方治安;经略司教押军队,为训练军队的下级教官;准备差使,则是用来安置未补正武人的职务,以供枢密院派遣临时差使之用。

这些还都是中央军校之分配情况,地方州县军校的分配则更差,毕业生们往往被授以榷酤、征商等职,以负责地方酒税、商业税等课税的征派。从中不难看出,军校毕业生不但所授官职极低,而且基本上都是当警察抓治安、当教官训练军队和专职税务员等等,根本与军事没有任何关系,很少直接统兵效命疆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专业不对口,难以发挥所学。

难怪清代顾炎武先生说:“靖康之变,不闻武学有御侮者。”

就制度本身而言,宋朝的武举无疑是先进的。然而,它并不是宋朝统治者求取军事将领最常用的办法。从整体上讲,宋朝最盛行的仍是以世袭或行伍升迁为军官的制度。与之相比,武举的份量实在是太轻。在北宋三十科武举中,武举录取的人数常常10余人,最少的仅为2人、6人。

众所周知,量是质的前提,没有量的基础,难有质的飞跃。如此少的几榜,如此少的几个人能在军队建设中起多大的作用?人们不难得出结论。南宋录取的武进士虽然多一些,但也大多不过是30至50人,与文进士的录取人数相比,武举录取的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学校如何培育学生,其核心是一个“需”字,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而毕业生走出校门,就业时选择工作,也讲究专业对口,才能学有所用,这都是常识。但此种常识,在宋代却几近笑谈。宋朝武学本是培养军事人才最理想的场所,那里既可以研讨兵书战策,排兵布阵,又可以演练刀枪,谙熟弓马,理应成为将帅的摇篮。然而,宋朝武学培养的学生,不是抓小偷、就是当教官。

宋代以武立国,却一直重文轻武,由此可见一斑。

(0)

相关推荐

  • 北宋时期西南地区寨堡建制及功能演变

    北宋时期西南地区寨堡建制及功能演变 和丽霞 摘要:北宋修建寨堡的活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在边防体系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治方面的创举.北宋在西南地区的寨堡设置集中反映了北宋政府在西南地区的边防思想和民 ...

  • 名胜|广东·黄埔军校旧址

    在远离广东省广州市区的长洲岛上,有一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院校,那里走出新中国的5位元帅.3位大将.8位上将,而国民党中毕业于此的中将以上高级将领达187人,它被后人称之为"将帅摇 ...

  • 失传的《乐经》是朝廷高级别军校的教学秘籍,乐师是军事教官

    在<神道衰魔教兴,制衡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宫廷必修古文破译与加密>文中讲到明朝以前可以制衡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太常寺,太常亦用来指周天子祭祀天神时所建的三辰旗,代表天道.太常的属官有太乐 ...

  • 广西一座起于宋代的扬美古镇

    扬美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古树参天,翠竹成林,一派田园风光.一座座青砖瓦老宅犹如停泊在左江岸边的船只,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点缀着水塘,鸭鹅浮在水面,塘边的两头牛儿缓缓地摇着尾巴. 入目之处,先是古镇的居 ...

  • 培养出3700名美军将军的超级军校:1802年3月16日西点军校建立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培养出3700名美军将军的超级军校:1802年3月16日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法令,建立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是美国陆军军官的摇篮 ...

  • 宋代青白瓷生产范围

    浙江泰顺青白瓷窑址 浙江窑口 浙江的窑口众多,在宋代的时候是以烧造青瓷为主的,浙江境内大部分窑口烧造的青瓷都是越窑.龙泉风格的,而实际上,青白瓷也是浙江窑场的一个核心产品.浙江南部接壤福建的温州一带, ...

  • “宋代虹桥活化石”的古月桥

    古月桥,位于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雅治街村,南宋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建造,横跨龙溪,系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建造的肋骨形拱的石拱桥. 桥南侧中部压梁石上阴刻楷书"皇宋嘉定癸酉季秋闰月建造&qu ...

  • 宋代哥窑瓷器及后朝仿品各什么样,不妨看看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瓷器,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 ...

  • 宋代高温单色釉瓷器:异彩纷呈,大美至简!

    宋代是高温单色釉瓷器装饰工艺发展的繁盛时期,烧造窑场众多,品种异彩纷呈,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审美意蕴.下面简析这一时期不同窑场烧造的高温单色釉瓷器的艺术特色. 青釉 青釉是最早出现的高温单色釉品种,技术源 ...

  • 宋代落魄才子写下一首小诗,连苏轼读了都赞叹不已,通篇充满哲理

    古代的很多才子,尽管有着过人的才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是极为落魄,时常是会陷入困境,也往往会遇到许多的挫折,然而有的才子,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对于人生又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为此也就创作了很多 ...

  • 宋代文人裴煜尺牍《久疏帖》#书法# #高...

    宋代文人裴煜尺牍《久疏帖》#书法#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