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像赌命?看看曹爽的实力有多强
公元249年发生一件大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奠定日后司马炎窜魏的基础,但这次政变对他来说,是一次十分凶险的冒险。
不但自己势力和曹魏大将军曹爽的势力相差悬殊,但司马懿仍被迫发动攻势,直到最后一刻才能取胜。怎么说司马懿是险中求胜?如果比对一下双方的军事力量,就可以知道他实在赢得侥幸。
曹魏雄霸北方后,面对南方的蜀汉、孙吴侵扰,他决定分成东线、西线和南线3大战区,东线主要是和孙吴争夺合肥和淮南;南线的对手一样是孙吴,不过争夺的土地改称荆豫二州;西线则是魏蜀前线,争夺雍凉二州。
这3大战区是曹魏军力部署最多的地方,战斗力依序是西线、东线、南线。
曹操、曹丕时期,军权大多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的手中,但公元226年,南线将领夏侯尚去世,当时的魏帝曹睿没有人可以用,只好启用司马懿掌握南线兵权,随着诸葛亮开始北伐,司马懿又被调到西线协助曹真,对方死后他也顺理成章掌握西线兵权。
▲司马懿能在高平陵之变中取胜,实在太侥幸。(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随着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曹睿过世,西线压力减轻,司马懿被召回中央并被架空权力,大权除了落入大将军曹爽手中外,西线军权先后落入赵俨和夏侯尚之子夏侯玄,面对这样的局面,司马懿只好闭门不出韬光养晦。
曹爽自少出入宫中,与太子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继位后,任命他为散骑侍郎,后迁任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再转任武卫将军,特别受到宠爱。太和五年(231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袭昭陵侯爵位。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虽然司马懿曾先后掌握过西线、南线军权,却始终无法染指征东将军王凌手中的东线兵权,如果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要求曹芳发出下诏讨伐司马懿,最先起兵的一定是王凌,再来就是夏侯玄。
此外当时曹爽手中还有很高战斗力的禁卫军,即许都外的屯田军,如此一来曹爽能指挥的兵马,至少占一半以上的曹魏军;反观司马懿,手中除了3千死士外,就只剩下随时都是倒戈的洛阳城防部队,因此司马懿难以在这场政变中取胜。
可惜曹爽一手好牌在手,却听信司马懿的毒誓交出兵权,导致失去主动权,才让司马懿能险中求胜,因此这场政变对他来说,就是在赌命,他到最后都一直担心曹爽会放手一搏死战到底,所以才说司马懿能取胜,实在太侥幸。
夏侯霸是曹爽的亲族,见司马懿滥杀曹家宗族,十分害怕,而且他又与新任征西将军郭淮不和,于是投奔蜀汉。嘉平年间,蒋济因曹真有功,不欲其绝嗣,才促成曹真族孙曹熙为新昌亭侯,作为曹真后嗣。
参考资料:《三国志·诸夏侯曹传》、《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