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秋天里的一把火
秋天里的一把火
李文龙||河北
人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春种秋收乃大自然的规律。爱情其实也是如此,经历了相互接触、了解的阶段,慢慢会使人感到是否合适。而遭遇了坎坷曲折又能让双方切身体验到感情的真伪。一场火灾,不仅给他们带来的是损失和灾难,同时也是考验和希望。请允许我把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讲给你听。
一
1979年秋天,冀隆正在处对象。哪的?她是内蒙古一个女战士,名字叫晋彤,是一个城市知识青年。岁数比冀隆大三岁,显得有点老,但心地善良,人品很好。人说,女大三,抱金砖。找个女性伴侣大点好,懂得照顾男人,生活一定很美满。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同事家里,双方很简单地问询了各自的基本情况,觉得还行,就这样,冀隆与晋彤开始处上对象了。
年轻人在一起谈对象都是卿卿我我、缠缠绵绵的,总想厮混在一起,包括吃饭、干活什么的。一个周末,晋彤来找冀隆,说利用休息时间把咱们的所有衣服、被褥里子、面子等都洗一洗吧,季节也快换了,有的可能不用再穿了,有的需要放进衣柜了,总不能脏着放起来呀。两人边说边干了起来。冀隆负责打水,晋彤挽起袖子就洗起来。从上午九点一直洗到下午一点,才把所有脏衣服和被子褥子的里子面子全部洗完,他们顾不上好好做饭,就又安排晾晒。晋彤住在一个单身宿舍,有两个女生,隔壁房子住着一对新人,因他们的新房子还没建好,所以暂时就在单身宿舍居住没有搬出。那个年代,单位平房没有暖气,取暖问题只能靠生个火炉来解决。好在煤炭供应不成问题,每年冬季还很暖和。熊熊炉火蒸烤着这小小的房间,很快那些单薄的衣服就干了。冀隆和晋彤把那些晾干的衣服一件一件的收起来叠好,放在床头。看着劳动的成果,两个年轻人不由的从内心里感到十分快慰。
由于单身宿舍晾了很多衣物,炉火很旺盛,煤烟味很大,他们不好在此休息,决定去居住在同一厂区家属院的冀隆家里。正当他们边看电视边聊天之际,邻居小胖匆匆忙忙跑了进来:不好了,晋彤姐的单身宿舍起火了!听罢他们快步向单身宿舍跑去,只见浓烟滚滚,偶尔还有火星窜出,宿舍一片狼藉。救火的人很多,大家有的用水桶,有的用脸盆,有的用墩布,不大一会儿火就扑灭了。他们进门后发现,主要是隔壁炉筒烧红了,把高墙上烟筒拐弯处堵塞的一块废旧布料引燃,落下火星,导致冀隆和晋彤的衣物全部烧毁。结果辛辛苦苦洗干净的衣物瞬间都变成了碳化物,风吹进来立即变成了层层灰烬。哎,多么可惜呀!那可是他们全部的家当,如今一贫如洗、一无所有了。这场损失,不仅使他们全天的劳动化为乌有,连过冬御寒穿的羊绒衫、毛衣以及棉被里子面子都没有了。他们发呆地坐在床上,心中充满了无奈、迷惑和彷徨。虽然失火原因已经查明,但说什么一切都迟了。只有认倒霉吧!
时至秋冬季节变换之际,天气马上就要寒冷了。冀隆和晋彤的所有衣物几乎全部付之一炬,怎么办?正当他们为此发愁的时候,朋友与同事们都赶来伸出了应急救援和热情帮助之手。有的捐给一件毛衣,有的拿来一条棉裤,不几天就在家里堆满了一床铺的衣物。八十年代的人际关系就是如此清纯和谐,尽管经历了十年浩劫,但受五、六十年代的影响很深,也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在人们的心里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冀隆与晋彤看着大家送来的这么多的半新衣物,激动的眼泪不觉落了下来。
坊间对这场大火也有不同的说法。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说法是火烧十年旺。冀隆与晋彤的结合非常有缘,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的牵手肯定是会幸福的。这场大火就是一个好的征兆。将预示他们今后的人生必将是红红火火,大吉大利,前程无限,一片光明。而负面的说法是冀隆的前妻惦记孩子,不愿让他们成婚,唯恐孩子将来像自己小时候那样的悲剧重演,又要吃苦受罪。冀隆对各种说法淡然一笑,他说,可以让大家评论,让实践去检验吧。
二
那年,冀隆的原配因患急病留下一个女儿走了,那时孩子不到一岁。在此情况之下,冀隆与晋彤的婚姻自然很容易引起众人的关注。任何人都知道冀隆的原配深深怀念自己的女儿,这也符合人之常情,因为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呀!怎么能不心疼爱惜呢?人们说也可能是原配用这场大火的方式提醒冀隆要更加关爱自己的女儿,不要忽略了这份情感。因为幼小的孩子失去母亲太可怜了。常言说,早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这些无疑都是人生的悲剧呀!
原配是一位苦命的女孩子。她十几岁就响应毛主席当年发出的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从哈尔滨到了黑龙江。那时,刚刚组建的兵团位于东北最寒冷最艰苦的嫩江地区,那里冬季冰天雪地,是一个冰冷的世界,各方面条件都异常艰苦。而作为城市出生的女孩子,她是第一次离开城市到了如此艰苦的地区,每天与当地农民干一样的繁重农活,即使男孩子都有些吃不消,何况她是个体质瘦弱矮小的女孩子。但她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和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顽强精神,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每天与男孩子一样出工下地干活,不分脏活、累活都是一样的干,而且两头不见太阳,其中的辛苦劳累可想而知。但是她非常坚强,不怕苦不怕累,显得十分刚毅。尤其是特别能吃苦的表现,受到了兵团干部战士的一致赞赏。
原配从小就历经了很多磨难。三岁的时候,母亲不幸患病去世。父亲给她找了一个继母,不几年就生下了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这下子她就成了家里的干活劳力。虽然小小年龄,但刷锅洗碗,洗衣做饭,继母什么活都要求她去干,把她就当保姆一般使唤。而她平日里衣服总是穿最破的,饭也是吃剩下的,真是干在前吃在后,根本就没有享受过母爱与家庭的温暖。这些,亲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叔叔非常疼爱和惦记她,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专门过来,看看她的碗里吃的是什么,能否吃饱肚子。还时常塞给她点零用钱,唯恐她吃苦受罪。她也很懂事,从不给家长添麻烦,一切委曲装在肚里,自己什么都能默默承受。由于这些经历,使她过早的得到锻炼,磨练了自己的性格与意志,变得很快成熟起来。来到兵团后,别人有些吃不消、受不了,但她觉得无所谓。小小年龄敢与男孩子一样挑大梁。后来,远在内蒙古工作的姨妈,想方设法把她调到了自己身边,就是想给她一些母爱与温暖。作为失去母亲的弥补。一九七五年,她终于实现了与姨妈团聚的美好愿望。她拿着调令只身从黑龙江来到内蒙古所在地呼和浩特,被分配在兵团直属工业团工作。尤其是看到亲爱的姨妈和表弟们,她的心情无比快乐,从此比过去更加开朗愉悦。每天都哼着流行歌曲,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
姨妈看她已是二十大几岁的大姑娘,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侯,于是,就开始帮她四处寻找合适的对象。与姨妈同乡的一个小伙子在呼和浩特当兵,经常利用周日休息时间来家串门,姨妈觉得年龄、条件等方面都很合适,就给他们牵线搭桥。真是天意,两人第一次见面后就都很倾慕对方,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在姨妈的具体撮合下,他们在时间不长的接触中就结婚成家了。如果用现在的话说,这种情况大概属于“闪婚”之类吧。小两口恩恩爱爱,婚后的日子是很甜蜜的。原配单位新分配了住房,虽然面积不大,但完全可以住下三口之家。次年爱情的结晶也诞生了,那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十分聪明伶俐。冀隆的工作是在政府机关,也很令人羡慕。可以说,他们的婚配是非常合适与理想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这一切幸福的背后,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人间悲剧。
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原配去医院检查身体。时间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还没回家。正当冀隆十分焦急的时刻,姨妈家表弟急匆匆赶来告知:“表姐出事了,正在医院抢救”。冀隆丢下饭碗立即赶到了医院。只见原配躺在一个行军床上,周围站满了医生和亲属。姨妈哭啼啼地说,一小时之前,他们单位有一位熟人上街,发现其外甥女患急病在一个宾馆门前连人带自行车都倒在了地上。于是,立即找人把她拉到了医院抢救。医生说是急性宫外孕,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抢救从中午一直延续到深夜,但终因失血过多,无力回天,原配带着对女儿和丈夫的思念走了。看着早晨还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如今在瞬间就没有了,冀隆实在无法接受。他和姨妈痛苦万分,眼泪不知流了多少。当想到家里还有一个半岁大的女儿,今后永远失去妈妈的时候,他们的心如同刀割一般难受。此时已经是深夜了,冀隆他们还在医院处理后事,他实在不知怎样回去见自己的母亲,如何告诉老人家这里发生的一切。因为冀隆的妈妈也是个命苦之人。在妈妈两三岁的时候,姥姥不幸患病身亡。为了生活的继续,姥爷又给妈妈找了一个继母,妈妈是跟着奶奶长大的。曾经遭受如此重大打击的妈妈,能否再次接受这次严酷的现实?冀隆着实很犯难。但再难也得面对现实呀!带着这种悲伤惶恐的心情,冀隆处理完善后事宜即回到家里。孩子早已进入梦乡,她当然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坐在床上,瞪着一双急切痴呆的眼睛,等待儿子说明儿媳的状况和事情的原委。冀隆背靠在墙壁上,用毫无力气和无比悲哀的语气说了一句:“妈,一切都完了”。“啊!完了”?妈妈惊叫了起来,也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随后就是一阵悲恸欲绝的哭声。这哭声划破寂静的深夜,惊醒了沉睡中的孩子。小家伙不停的眨着眼睛,也随着大人哭起来,但她哪里晓得家里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情。
那一段时间,冀隆与母亲几乎天天都是以泪洗面,他们度过了世界上最艰难、最阴暗的时期。因为失去儿媳,孙女没有了母爱,母亲一下子急出了病,数日不吃不喝,住进了医院。冀隆真是又当爹又当妈,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既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还得护理母亲,他恨不得把自己分成三份才能完成这些任务。姐姐、姐夫闻讯从老家赶来,姨妈也前来帮忙,但这些只能都是暂时的,因为人家也要上班,还有自家的事情呢。
生活还得继续。待母亲恢复了键康,冀隆把妻子的所有后事处理完毕后,就把母亲与孩子一起送回了河北老家。因为在老家的亲属比较多,大家可以腾出手来共同帮助照顾好年幼的孩子。小家伙第一次来到农村,看见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感觉很稀奇。她对这里的一切好像都是很新鲜的。其实这也很正常。她毕竟年龄很小,来到人世时间短暂,加上从城市到了农村,居住地域的突然变迁也影响到其生活规律的改变。像很多孩子到异地后一样,孩子的身上长满了水豆,每天哭得睡不好觉,大家都很心疼她,这么小的年龄就没有了母亲,多么可怜呀。好在大家非常关心她,过了数日,她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习惯。小家伙每天生活的很是开心愉悦。这是亲人们都求之不得的事情。在呼和浩特,冀隆与晋彤开始了新的生活。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惦记失去母爱的小女孩。爸爸经常是在梦中惊醒,呼唤自己在远方的女儿。
三
冀隆在政府机关工作,晋彤在一家企业上班。工资虽然不高,但生活过得还可以。夫妻两人都是文革的受害者,正在求知的年龄阶段,却因文革不能进入学校学习深造,而使自己的文化知识一直停留在中学水平。他们结合之后,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要把对孩子的培养列入重要议题,即使再苦再穷也不能让孩子失去读书受教育的机会。要千方百计把孩子培养成国家有用人才。基于这样的认识,冀隆与晋彤结婚不久就专程去老家,把女儿从河北农村接了回来。第二年,他们又生下一个男孩子,长得与姐姐一样漂亮、聪明和可爱。他们决心让两个孩子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履行父母的养育之责,使儿女接受城市里的最好教育。
一晃,两个孩子都逐渐长大了。他们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取了全市最好的小学、中学。顺利毕业之后,迎来了翘首以盼的高考。这是决定自己命运的重要时刻。之前家长就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特意给安排了各类补习班,使孩子们的成绩都保持在稳定上升的趋势,看来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似乎不在话下。而此时,国家也对文革中知识青年提出了补习耽误的中学功课,及时参加高考的要求。这个消息使很多像冀隆一样经历的人欢喜若狂。他们也开始抓紧学习,认真补习中学文化课,上补习班听老师授课,与孩子们几乎成了同学。大家相互鼓励,共同提高,一起向高考冲刺。
炎热的夏天到来了,全国统一高考也将随之举行。妈妈每天为孩子精心调整伙食,切实保证他们精力充沛,以健康的体魄搞好学习,迎接高考。冀隆亲自把女儿送到高考场所,自己与成百上千的家长一样在外面等候。然而,不料女儿第一次参加高考过度紧张发生了失误,仅仅差几分没有被高校录取。女儿因此大哭一场,提出补习一年,来年再考。次年果然如愿以偿。被一所心仪的大学光荣录取。大学虽然就在本市,但女儿入学之后很少回家。为的是在校努力攻读各门专业功课,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取了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爸爸、妈妈此时也经过努力补习功课,顺利考入了在本市的一所成人高校,他们都是带工资脱产学习。晚间,经常与孩子们在家交流学习体会,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互相促进,使各自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女儿在大学毕业之后,想到国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以便取得更大的发展。此时两个问题摆在家长的面前。一是孩子的前途,二是出国的费用。怎么办?经过苦苦思索,他们决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出去。因为这将决定和影响孩子一生的前程。特别是孩子亲生母亲也一直对她寄予厚望。必须满足她们的愿望要求,让九泉之下的女儿的亲生母亲放心和感到欣慰。于是,冀隆与妻子克服种种困难,积极筹集资金,把孩子送到了澳大利亚某大学继续学习深造。
在首都国际机场,全家人送女儿出国留学。当女儿瘦小的身影淹没在熙熙攘攘的准备出国登机的人群中,父母亲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她在家时为了保证其学习不受影响,家长什么活儿都不让女儿干,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如今,独自一人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独立生活,而且语言不通,举目无亲,能行吗?特别是如果有个什么意外发生,怎么处理呀,如何与她死去的母亲交待呀。很多考虑一起涌上了父亲的心头。但是,为了孩子的学业和前途,必须出去深造。这是百年大计,不容犹豫。看到飞往澳大利亚的班机腾空而起,逐渐飞向万米高空之时,父母亲的心随之也飘向了远方。
那是一所大洋彼岸的世界知名大学。学习的氛围非常浓厚。给学生担任授课的老师虽然都是外教,但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并非都是那么纯正,比如给女儿他们讲课的老师是印度人,很多话发音不准,或带有方言口语,令人费解。因此,女儿及时到语言学校学习提高,保证了听课的需要。总之,女儿到了哪里真是如鱼得水,学到了很多知识。她与各国学子相互交流切磋,整天泡在教室和图书馆里,增长了很多的见闻。同时,还结识了不少外国朋友,也有来自台湾的学生。他们在一起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增进了友谊,获取了知识。懂事的孩子知道家中为其留学支付费用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她在课余的时候坚持出去打工挣钱,在餐馆给人家端盘子洗碗,在超市当导购和收银员,什么活都干,尽量挣些费用以补贴自己的生活,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国外打工是很严格很劳累的,一天下来浑身就象散了骨头架子一样,非常疲惫。这时还要按时去上课,去图书馆学习,精心撰写论文,女儿凭着自己的勤奋精神和聪明好学,经过近两年的留学,终于完成了学业,顺利获取了硕士研究生学位。
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姐姐非常关心疼爱弟弟。在未出国之前,姐姐就天天与弟弟在一起探讨学习等问题。帮助弟弟复习功课,释疑解惑。在姐姐的帮助下,弟弟也很爱学习,尤其是英语水平提高很快,顺利地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姐弟两个经常是互相鼓励,在学习上都有了显著提高。弟弟也很尊敬姐姐,有时在家长给两个孩子分配稀少食物的时候,他总是主动提出要给姐姐留出一份。从来不像有的孩子那样自私自利。在姐姐出国期间,弟弟与爸爸、妈妈一样很是想念姐姐。时常通个越洋电话和看个视频,相互聊一聊,给予对方更多的亲情与温暖。当然,妈妈在这个方面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不了解具体情况的人,谁也看不出这母女两个是非亲生关系。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全家人其乐融融,尽享人间的亲情与幸福。
女儿在国外的学业即将完成,是留在国外发展还是归来就业,女儿与家长一度举棋不定。大家认真分析了国内外就业形势,感觉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不错,有很多方面即使与国外相比也不相上下。既然如此,为何不回来在国内谋求发展呢?女儿下决心回国,在上海谋取一个外企工作。经过考察,她选择了美国一家公司驻上海代表处。这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私人企业,企业做得不错,很有发展前景。目前业务已遍布亚洲和欧洲等国家。关键是女儿在这里工作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水平。凭着娴熟的英语业务能力,女儿在此供职已有多年,足迹遍布许多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年,她总是穿梭在几个国家,在万米高空飞来飞去,先后到过美国、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还去了香港、澳门。可喜的是,她终于实现了自己母亲的生前美好愿望,那就是成为了国家的有用人才。当然,她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时常与家人保持联系,借出差之机,回到家里小住,给家里带些物品,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的培养教育,感受家庭的温暖。
又是一个秋天到来了。女儿乘飞机降落到家乡的土地上。全家人团聚十分高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人生何尝不也是如此呢?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获取可喜的成果。况且女儿已是而立之年,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相信她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尽职尽责的走好人生每一步,在国际大都市上海取得更大的发展。让自己的事业就象一把火,尽情的燃烧,照亮美好的前程。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文龙,笔名,蒙京木子,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原内蒙古煤监局处长。原籍为河北省肃宁县人,在驻地内蒙古军队服役以及在内蒙古煤炭管理机构工作长达四十年。退休后定居北京。喜爱文字,经常为媒体撰稿。曾在部队专职从事新闻工作,多次获奖并立三等功。在《解放军报》《战友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台》《内蒙古电视台》等省级以上媒体发表过大量稿件。近年来,坚持在新浪网撰写博客,已撰写各类文章稿件将近七百篇。受到读者关注,有的文章被有关媒体转载。为促进改革发展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