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墙头的碎光
墙头的碎光
秋日的天空格外高远,白云形单影只,整个天地间都很明亮,比起夏季骄阳的炙热,秋日的阳光更加温和,总是静静地洒落。透过摇曳的绿叶和淡黄的小花,在墙头,落了一片细碎的光。
在这个属于中国南亚热带的小城,桂花并不少见。然而,桂花不比山茶和牡丹绽放得那么热烈而又引人注目,只是小小的,挤在满树的叶子里,这儿一团,那里一簇。开得悄悄的,谢得也悄悄的。在那些与秋风相伴的日子里,它们是那样的静默,弱不禁风,惹人爱怜。
我们这里的桂花,又以银桂为多。桂花的一大特点便是那四溢的香气,但银桂又不比丹桂、金桂的香气那般浓郁,只是淡淡地、悄悄地弥漫了整个院子,弥漫了我的秋季。
我在熙攘的公园里见过银桂,也在不知名的街道旁见过银桂,甚至在我对小学校园的记忆里,也有一株银桂的存在。
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却只有两株。
一株是父亲在自家厨房旁亲自栽下的。父亲将它栽在黑色的泥土里之后,便再也没有管过它。没有人为它修枝剪叶,它便野蛮地疯长,顶部的枝桠已经够到了二楼的窗台,侧面靠墙的那边,它也把枝条伸出了墙外。它泛青的灰褐色树干上攀附着不知是一株还是两株的寄生植物,细细的藤一圈圈缠绕着,碧绿的叶为这孤单的银桂添了几分别样的生气和不可言喻的美感。
银桂花开的时候,光透过花隙叶隙,总是留一地碎光。秋风路过,绿叶沙沙作响,细小的花朵就在叶丛里玩起了捉迷藏。夕阳又斜,阳光的温度在逐渐冷却,橘红色的余晖仍在墙头逗留,染红了一树的银桂,让我一时竟分不清这是丹桂还是银桂。炊烟从厨房顶上的烟囱里袅袅升起,和银桂的花香一起,消散风里,墙头的金红色碎光也在逐渐褪去,满是人间烟火的气息。
而另一株,是叔公家灶边的那一株。叔公喜欢侍弄花草,特地在院子的墙脚下用土砖围了一块地,栽下了一株银桂。叔公的母亲身体尚硬朗,老人用了一辈子的土灶,用不惯燃气灶,叔公就在桂树旁搭了个小棚,建了个小灶。叔公的儿子今年二十七,十九岁那年穿上了军装入了伍。银桂花开,正值清秋,也是家乡社戏上演的时候,堂叔每年都会在那个时候回来,坐在那株桂树下,和他正在烧水的祖母拉家常。风拂过,漾开了一个院子的银桂花香。斑驳的光影落在黑色的风衣上,挺拔的身姿,年轻的眼眸,还有映在他眼眸里的,一个头发花白而佝偻的身影。
堂叔在家的时间,比银桂的花期要短,堂叔回部队的时候,他那年迈的祖母便会拿出他十九岁时的照片,坐在那株银桂树下。金黄的碎光、细小的花瓣掉了一地,掉在灶台上,也掉在她的发上和背上。此时,她那浑浊的双眼里,仿佛又有了光。
十九岁那年,在一个银辉满地、星光熹微的夜晚,是否也有一个少年在那株银桂树下迷茫着,踌躇着?过去的八年里,又是否有很多个清冷的秋夜,让身着军装的堂叔望着漫天星光和阴晴圆缺的月亮,吹着咸腥的海风,想起故乡的银桂?八年前墙头的车票印刻下了堂叔的青春,靠墙的银桂则藏起了堂叔最深的牵挂。
夏天就要过去,银桂花又将簇拥在枝条叶间。我在等待,等待银桂花香溢满整个院子,等待那细细的光再次倾泻而下,碎落在墙头。
2020.06.08
指导老师:蔡泗明
指导老师点评:
一、此文语言灵动优美,画面感特特强,引人遐思,给人以一种“惊艳”的感觉。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幽远,扣人心扉。在时光的穿越与情景再现中深化了主题。
三、全篇文章艺术性较强,有留白,耐咀嚼,是一篇比较值得欣赏的成功作品!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方锐新,女,2006年出生,福建云霄人,云霄一中分校八年级学生,爱好文学。云霄县作家协会会员,云霄县女子篮球队队员。曾有文学作品发表于《厦门日报》文化周刊“海燕”。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