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教育投诉?升学教育哪有什么“不玩乐”的
1、升学教育家长朋友们希望我聊聊网络游戏。毕竟有报道说,游戏可以类比“毒品”产业。
我这次不谈游戏好不好的话题,以前说得太多了,我就说说我小时候的故事。
我初中时就读的学校,离东湖路很近,那里有一个游戏机房,一块钱三个币,热门的机器都有。我的水平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认真一点,大概一个小时下来,还能有一块币剩下来。三国志、名将、圆桌骑士都有过一币通关的纪录,搞得老板都不太耐烦。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那时游戏房还有一个街霸的降龙版本,就是一个升龙拳搓上去,能带一串波动拳的,因为感觉很新奇,所以玩的人特别多,你稍微打几盘,就会有人投币“here comes a new challenger”——一位社会青年挑战了我三次,最后气急败坏地露出了流氓本色——
跑到机器后头拔了插头,然后开始挑衅。老板赶紧跑出来调停,这也算是我在这种场所经历的一次“险恶时刻”。之后各种网吧兴起,红警帝国星际DOOM三角洲伴随我一路走到大学;拥有PS也成了当时的时髦事,罗纳尔多和卡洛斯双锋线组合是我们这代人的共同回忆……
他们确实比较忙,但倒也不是不管。只不过我运气比较好:当老师家长集结起来去游戏房的时候,我正巧在网吧;当他们去网吧的时候,我恰好在游戏房;当他们两边都去的时候,我正好在野球场踢球;当他们决定兵分三路的时候,我偏偏脚崴了只能乖乖在家里……甚至于,家长五点半抵达事发现场时,我正好五点一刻背着书包到家了……这事儿一度让同学啧啧称奇,以至于他们放学时都会问,“哎?你今天去哪里?”“你几点走?”有时候想想,我之所以一直中不了新股,大概也是在那个时候消耗了过多的运气。2、还有很多家长呼吁打击“奥特曼卡”,希望我也能“帮忙发声”——其实我对奥特曼卡表示理解,也想到了我小时候的集卡热情。小浣熊的108水浒卡、奇多圈其实和它异曲同工,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里,还有着一台神奇的机器。把硬币投进去,转一圈,就会有一张卡掉出来。种类非常繁多,有动漫的,有明星的,有普通的,有镭射的……
如果转到一张镭射的“闪卡”,围观群众连着老板都会喊“赚了赚了”,你拿着卡会高兴得满地打转,好像中了一张大额的彩票。这些卡有什么用?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当然没用,它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穿,但它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话题,交到了更多有着相同爱好的朋友。后来有家叫upperdeck的公司来到中国,带来了NBA官方球星卡,那时我已经读了高中,我们一帮篮球迷省吃俭用在打零工,就为了拆出自己偶像的卡片——我对那个年代NBA的历史如数家珍,倒也有它的作用。这都过去二十多年了,奥拉朱旺的地板卡、乔丹的卡、纳什的新秀球皮卡……虽然和鸽太经历了多次斗智斗勇,但它们依然“幸存”着。
有消息说因为这是官方的卡片,所以居然也有了升值。这倒是后话了。说实话,这些鬼东西确实挺费钱,但我因为秉持“少而好”的原则,后来对盗版的便宜卡兴趣不大,加上也没问爸妈要钱,倒也没遭遇太大的麻烦。3、你看,我的“好孩子”形象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实我做了很多家长认定的“坏事”,只不过都“逃脱制裁”了罢了。我也没觉得这些“坏事”真的让我“玩物丧志”,或者说,没有被人发现我玩物丧志。一直到今天,它还是我们这帮中年男性的共同话题,大概的情况就和那些在公园里钓鱼吹萨克斯的老头儿一样。所以,哪怕我的认证是“亲子教育”,我也并没有说什么“让孩子远离游戏”“奥特曼卡应该退出市场”——因为我自己并没有做到,我也不认为这件事情能够完全“堵住”。如果非要给孩子分享点“经验”,那也只能说说“当初是怎么不被爸妈发现的”,“怎么做到不挨骂的”,甚至于“怎么不影响学习的”——其实答案已经写在前头了。聪明的同学估计已经发现了。我确实三天两头玩游戏,但我并没有天天玩。我可能今天打游戏,明天去踢球,后天又去玩别的……你天天蹲在游戏机房,被发现和被抓的概率当然要大得多。我几乎又都是游戏机房里率先撤离的,例如一旦觉得五点一刻是“危险时间”,就绝不会在五点新开一盘,最多在机器旁围观十来分钟。我确实收集了一些在大人看来毫无意义的破玩意儿,但它从来不是父母的“额外支出项”。它就是我攒了一点零花钱,或者是打了一点零工,犒劳自己的“小礼品”。这几件事,其实都是很多家长认定的“坏事”,但我搞得很自律。这么一来,既不会显得不合群,也不太会沉迷。就算真的被抓到,风险也不太高。哪有什么“不玩乐”,这才是真相。所以,这个经验,分享给有困惑的同学们,以及总是很紧张的家长们。谁都不可能时时刻刻“天天向上”。“不向上”的时光,只要心里有数,也算是榜样。反而是那些连游戏和不良游戏都分不清的人,就算赢得一些叫好声,也无非是把简单粗暴外行六个大字,写在自己的标签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