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两个湖南兄弟

我的两个湖南兄弟

吴志明||湖北

人常说,缘来相聚,缘去则散。

在整整分别30年后,我和我的两个湖南室友兄弟,分别在福建厦门和湖北武汉幸运地相聚。真是时光催人老,当我与两个湖南室友兄弟相逢时,几人已经是两鬓斑白之人。虽然时光无情地逝去,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是不变的仍然是曾经石鹰山下的同学情,那份感情非常难能可贵。

32年前,我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当我手持烫金的录取通知书,步入防化学院时,石鹰山下的求学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刚入学时,我被分到学院四队(当年6月编制调整时,四队改为指挥大队十一队)二区队十班。还没等我把全队同学认清时,我就由二区队十班调整到一区队三班。从此,我与三班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与七个同学成了室友,慢慢地都成了兄弟。

三班在班长王世军的带领下,是一个团结、友爱、温暖、奋进的集体。全班8个人,来自河南、山西、四川、湖北、浙江、福建、湖南7个省份。尽管地域习俗不同,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兴趣爱好也有差别,但大家非常珍惜在一起的求学机会,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包容,大家慢慢地像兄弟一样,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生活,一起娱乐,度过了两年既美丽又美好的求学时光!

时至今日,我感到非常幸运。在我最好的年华,最好的年龄,在石鹰山下与三班同学相遇,结下了同学加兄弟的情谊,惊艳了我的求学岁月,照耀了我的人生道路,那是永远值得记忆和回味的一段岁月!

今天,只想说说我与两个湖南室友兄弟在石鹰山下一起求学的幸福时光!

两个湖南室友兄弟,一个叫郭利仁,一个叫李少军,他俩都是湖南邵阳人,少军属于邵阳县,利仁属于隆回县。至于我们三人之间谁大谁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兄弟在一起走过了一段风雨同舟的求学历程。这次,我之所以要把利仁和少军两个兄弟在一起写,是因为他俩都是湖南人,都是室友,都是帅哥,但他们两人却具有不同的性格。我与两位湖南兄弟,情同手足,无意抬高与贬低俩个兄弟。若有不周全之处,敬请读者与11队兄弟们的谅解!我与他们两个兄弟的故事,且耐心听我慢慢道来。

(一)

那我先说说利仁同学吧!利仁同学,身高1米八,虎背熊腰,浓眉大眼,皮肤白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帅哥。属于人见人爱的类型。他学习好,兴趣爱好广泛,喜欢打篮球,人缘好,又弹得一手好听的吉它,求学生活过得开心又快乐。

我与利仁都睡下铺,且正面相对,自然亲近了许多。利仁同学或许是吃辣椒长大的,具有典型湖南人的性格。蛮有个性,身上有一股傲气。对好多人或事,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他勤奋好学,理论学习很轻松。只要回到宿舍,他放下书包,就拿起心爱的吉它,给大家来一首《小芳》或《十五的月亮》等流行歌曲,让我们紧张的大脑得到了放松。有的同学甚至还伴随着吉它声轻轻地唱了起来。

闲暇之时,他和同学们在篮球场搏击。有时我也到篮球场旁观看助威。只见利仁在篮球场上龙腾虎跃,时而传球,时而投球。尤其是那漂亮的三步跨栏投篮动作做得到位,并得分,引得观众们阵阵掌声。

利仁还有一个孪生哥哥,在空军机关当兵。他哥哥到学校看望他时,班上同学都见他哥俩。见过的同学老说,他哥俩长得太像了,简直是一模一样,难分你我。89年7月,我随部队在空军机关执行特殊任务时,正好与他哥哥相逢。因有任务在身,连利仁的消息也没有来得及打听,简单寒暄几句后就匆忙离开了。

后来的后来,我们在11队同学群里才与利仁有了联系。去年,三班同学在厦门聚首时,利仁因公务在身错过相聚,让我遗憾了好久!

同学情,永不忘。今年3月6日,武汉露出了久违的太阳,人们纷纷外出踏青游玩。我突然接到利仁同学的电话。他说,他正好在武汉出差,而且还要呆上一阵时间。让我把工作安排好,约个时间见见面。别离30多年的同学就要相逢了,我既激动又高兴,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说来事不凑巧。当时,我正值学校军运会准备和举办全国现代五项运动测试赛,事务性工作多而杂。那时的确很忙,工作难以脱身。尽管如此,我在征得校方领导的同意下,9日上午,我和同在武汉做事的妻子一起去利仁下榻的酒店相聚。利仁同学得知我去的消息后,非常得高兴,像对待领导一样详细地安排了接待工作。他安排同事去买香蕉、苹果,自己在宾馆房间里等待我和妻子的到来。相见那一刻,又回到了那个青春年少时的利仁,依然是那个活泼可爱的青春模样。利仁形象似乎没有多大改变,依然是一脸灿烂的笑容。一口浓浓的湖南腔,恍似又让我回到那个求学的岁月……

在交谈中得知,利仁同学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后,依然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踏实工作,很快受到单位的重用。利仁同学在经历风风雨之后,比过去成熟老练了许多,开口成章,句句名人名言,便我这个爱学习的人,也望成莫及。当然,我与利仁谈得最多的是依然石鹰山下求学的生活,那些是不可复制的快乐时光!中午,利仁“暄宾夺主”地安排好了午宴,还请一同前来出差的领导和同事作陪,让我这个“东道主”“颜面尽失”。席间,大家畅所欲言,举杯畅饮,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我回到学校后的第三天,全国五项运动测试赛已经在学校拉开序幕。利仁同学因工作性质的制约不能前来,我因比赛服务保障不能前往,直到利仁和同事离开武汉时,我也没有去看过利仁及同事,更谈不上为他们饯行,最后连到车站为他们送行的愿望也成了泡影。时至今日,我依然内疚不已。这笔帐何时能还?

离别到今天,我和利仁都在为生活奔波。兄弟俩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偶尔在同学群中相见,有时免不了要调侃几句,还是那么的亲如兄弟。

同学情未了,我相信,我和利仁不但会重逢,在将来还将共续我们的友情,而且他还会与三班其他同学相逢。我和同学们都怀着美好的愿望等待那个美好的时刻……利仁同学,你知道吗?等风等雨在等你!!!

(二)

现在该轮到说说少军同学啦!少军同学身高1米75,微胖肤白,也是帅哥一枚。喜欢围棋,偶尔也看看书。说话慢腾腾的,对人对事不急不燥。他与利仁同学恰恰相反,属于文静、温和、谦逊的性格。正因如此,有时给人一种懒散的印象。

少军同学隐藏很深,其实他很不简单。少军出生于干部家庭。他父亲是一名老军人,在部队建功立业,颇有建树。从部队转业回到邵阳县任副县长,后改任人大主任。少军没有干部子弟的派头,为人谦虚、随和、低调。

少军闲暇之时,有时一个人摆上围棋,琢磨下棋的技巧。时而深思,时而自己落子,一人自乐其中。有时也与加青等同学对弈,可能是棋逢对手,难分伯仲。少军放寒假时,从家中带来了家乡的特产――熏肉,供同学们品尝。至今我仍然记得,那熏肉呈球状,黑乎乎的,散发着烟味。少军用小刀切成一片片后,肉片呈浅红色,散发出带有淡淡烟味的浓浓的肉香。我吃了一片,觉得味道挺不错,接着又来了一片。少军说,这熏肉用纯瘦肉做的,晒干后,不油腻,有嚼劲。以致多年后,我再次品尝湖北恩施战友带来的五花熏肉时,似乎没有少军的味道正宗。也可能是各地工序以及工艺不一样吧。

少军也挺有意思的。放假回校时,特意带来了几盒雪茄烟,偶尔点上一支,云天雾地,似乎沉迷其中,悠闲自得。有时抽烟时,故意学着电影演员的动作,令室友捧腹大笑,给宿舍带来了不少的欢歌笑语。我记得,当时,因好奇,也接过少军的一支雪茄烟进行体验,模仿抽烟动作。吸了一口,感到苦辣并存,实不好受,勉强抽了好几口就丢弃了。

我在生活上与少军是室友,在课堂上却是邻居,相隔的距离只是一个走道而已。室友加邻居的关系让我俩亲上加亲,自然亲近了许多。俩人在一起的机会多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常向少军求助,他耐心讲解,并在草稿纸上演算,那神态与举动恰似一位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课。

少军为人忠厚,是个实在人。他有一个表妹在人民大会堂当服务员。表妹给少军弄到两张参观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的门票。在一个周日的早上,我俩兴高采烈地乘座校车到北京参观。到达北京后,少军说,他去办点事,若故居开门时,他没有赶到,叫我不要等他,直接去参观。尔后,他将两张门票递给我,叫我在中南海毛主席故居处逛下。9时许,故居开门了,依然没有看到少军的身影。我想再等等看,或许少军就在路上,一会儿就赶到了。因此,我在故居门前焦急地等待着,左瞄瞄,右看看,一直到9时半过了,我才进去。当时心想,若一个人进去了,另一张票就浪费了。于是,我拿着门票问旁边的一对夫妇,你们要门票吗?他们以为我是票贩子,问我要多少钱。我说不要钱,他们半信半疑地望着我。我果断地把门票交给他们准备走时。他们高兴地说,我们只有一张票,正在为再弄一张票发愁呢?真是雪中送炭,太谢谢你了。

离校那天,我与少军拥抱而别,依依不舍。谁知一别就是经年。直到去年班上在厦门聚会,我与少军在离别30年后重逢,那个喜悦的心情,无言以表。

见面时,少军依然是那个模样。只是人比过去发福了,显得更加健壮。有老板的派头,不时地用手机遥控处理业务。当我们乘船海上游金门时,台湾问题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同学们各抒己见,就像当年求学时探讨问题时的模样,让我的思绪又回到那个求学的年代……

今年7月,三班在山西大同聚会,少军已经提前半月买好了车票。当他得知我要借机在山西多玩几天时,他说要陪我全程,毅然又改签车票。启程前,我接到少军的电话,他说父亲的病情加重,需要在父亲身边照顾和陪伴,实在不能脱身。突然的变故,让我和少军兄弟失去了再相聚的机会。我在心中祈祷,衷心祝愿少军的父亲早日康复!!!

我与少军性格接近,较其他同学有共同的语言,更易接触。时光如流,至今思念那个求学的岁月,我庆幸自己,在最美好的年华,与三班同学相遇,与利仁、少军及其他同学相遇,三班及三班同学给我的快乐,是我一辈子的精神力量,是我一辈子的宝贵财富。今生今世,我当惜之,不负岁月不负卿。愿三班同学安康、快乐、幸福!!!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吴志明,网名:窗前人。湖北孝感人,从军23载。热爱读书,喜欢码字,享受精神生活带来的快乐。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