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孝 道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AzMDIvMjE0Njc3MTA3XzFfMjAyMTAyMDMwMjM4NTQ4NjY=.jpg)
孝 道
唐锦禄||江苏
自古到今,我国在人类发展史上,都传承着一个"孝"字。而在现代文明和物质文化生活处于相对发达和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重"孝"。
忠孝节义,孝列第二。战国时期出现了儒家经典《孝经》。稍后,以孝行为内容的孝子故事配以图像在民间广为流传,宋、元时期形成的“二十四孝图”在此类故事读物中最具影响。民主革命先驱、亲手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先生说过:"关于'孝‘这方面中国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孝经》所讲孝字几乎无有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解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是不能不要的"。
革命伟人、学坛宗师所以为人们敬仰,除了他们为国为民的丰功伟绩外,孝敬长者往往是他们个人品德中的重要一点。无情未必真豪杰,拜读人物传记,我不知别人如何,我是经常为这些细节感动得热泪盈眶、难以自已的。尽管“以孝治天下"的历史早已成为过去,但以孝为重要内容的中华伦理道德代代弘扬,而今尤为光彩夺目。我们终于有了前所未有的老人节,我们的“五好家庭“创建活动自上至下,逐步系统完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孙中山先生大为推崇的《孝经、开宗明义章》中所说的话。连文盲都知道,人不是石头中蹦出来的,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在是最起码的人伦与禽兽的区别。可是,龙生九子,个个不同。生活中,打老子骂娘的忤逆之徒不多,但歧视虐待、强行索取老人财物者有之;强占住房、拒绝膽养老人者有之,断绝来往、不让老人与晚辈接触、令其精神孤立者有之;横加干涉、不允许丧偶老人再婚者有之……凡此种种,常听老人哀叹:"小对老,有老对小的一半就好了。"酸楚而又形象深刻。应该看到,历史上曾经令人羡慕的"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的大家庭组合,逐步转化为"两大加一小"型,互助力量、孝道功能均趋向减小削弱,本就喜欢小孩的人类本性更在小家庭中充分张扬。小孩的衣着、营养、上学、娱乐自然成了全家关注的焦点热点。而同时,孝"老"的意识逐渐淡化。"存在决定意识”,一切以我为中心便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思维定势、行为准则。长大成人后,大多数经过学校、社会尊师敬老的教育逐步纠正了自已,但仍有些人一以贯之,我行我素,他们听不进不同意见,认为老人“啰嗦"不值得尊重,经济上更是依赖成性,成家后还是啃老刮老,个别受腐朽生活方式影响,视丧失劳力的父母为眼中钉、肉中刺,甚至演出人伦惨剧。
"棒打出孝孑“固然不对,“惯养忤逆儿”在生活中却不鲜见。面对子女的种种不孝,老人们乃至也会成为老人的年轻父母们应该想到,这杯苦酒可能正是自已酿造的。
不知哪位先贤说过,爱幼是本能,敬老是责任。孝,既是先天的,更是后天的。弘扬孝道,必须"灌输",必须从小孩抓起。
(责任编辑:张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唐锦禄,笔名:翰儒,昭阳君,号:柳叶居士,江苏兴化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长期从事文秘工作,亦有2000多篇散文、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且多有获奖。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冬 歌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张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