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部编版七下历史
炀帝陵
罗 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这是有关隋炀帝的诗句,我们对隋炀帝的认识历来是褒贬不一,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皇帝,他有哪些贡献?又有哪些失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
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
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
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
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
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有一口枯井,相传陈后主在隋军攻城时携二妃躲入此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
一、隋的统一
隋文帝(541—604年),名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历任北周朝廷要职。建立隋朝以后,隋文帝实行一系列改革,并统一南北。开皇年间,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他本人勤于政务,崇尚节俭,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1、建立与统一: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隋炀帝(604—618年在位)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2、巩固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据勘察,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起 皇帝:隋炀帝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3、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水: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4、影响: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消极: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注重门第,不注重才能。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3、发展历程:
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创立:隋文帝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完善: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发展: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废除:清末(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4、影响:积极: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约1300多年。
消极: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禁锢思想的工具。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末起义英雄尉迟恭和秦叔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