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翔为什么要搞吼书?三个原因让人佩服他

这些年书坛上可谓是百花齐放,说难听一点是五花八门,有坚守传统的,有以丑为美的,有书法教授搞“乱书”的,有书法名家搞“射书”的,有博导搞“盲书”的,也有扯着嗓子搞“吼书”的。对于坚守传统的人来说,后面的几种人进入到书法艺术的阵营中来,可谓是让真正的书法人乱了阵脚。就“吼书”来说,他的主人便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曾翔。

曾翔何许人也?他的名气在书坛上可谓是人人皆知的。原本是中书协理事,如果弄得好的话,他还能当上中书协的副主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这样地位的人,在一般人的眼里,哪怕当个理事也就非常满足了,可对于有雄心壮志的曾翔来说,没有当上副主席,他便在1995年那届会议上,辞去了书协的所有职务,后来到了国家画院担任书法导师的职务。当然,他还在高校或社会其他方面兼任一些职务。

曾翔的书法水平很高,是他一步步努力而来的,先后在全国书法展上获得过很多奖项,按理来说,他的传统功底是非常深厚的,是有很强的书法水平与能力的,但曾翔退出书协以后,没过多长时间,他又开始搞起了“吼书”,这个“吼书”便成了曾翔的一个代名词,人们只要提起曾翔,就想起了“吼书”,只要提起了“吼书”,同样也会想走曾翔,是一样的。那么,曾翔作为一代书法名家,放着好好的传统书法之路不走,为什么要搞起了“吼书”?

名家点拨,是“吼书”诞生的机缘。

曾翔从中书协的辞职,不仅引来了书坛几十人的跟风,也就是说,曾翔辞职的那一刻,紧跟着后面就有二、三十人一起辞去了中书协的一切职务,当然,这是后来的说法,也是事实,但当时肯定不会有人公开去说的。曾翔的辞职,从而使他的名气更大了,有的人非常佩服他的胆识,因为还有很多人想加入到这个组织,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曾翔却辞职了,所以佩服他的人就多了。由于名气大了,研究他的人也就多了,尤其是一些搞书法艺术的人,看中了曾翔的胆识,也就主动与曾翔长谈,谈什么?当然是谈书法艺术,书法之路该怎么走的问题,在周围名家的点拨下,“吼书”也就有了动机与酝酿的前奏了

艺术探索,是“吼书”成长的根本。

作为书法艺术来说,不可能用一根小笔去写小楷,更不能在写小楷时去吼叫,没必要,也不可能,更不现实。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表达的载体,它必须是在写大字中去完成的,而写大字时,主要需要两个方面的能力:眼力、气力。眼力是一种驾驭全局的能力,不管是黑的地方,还是白的地方,不管是笔画的长短,还是字形的塑造力,都需要在书写时对上述要素的驾驭能力。气力,是力气和气息的能力,在写大字作品时,气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力量,是写不动的,这个意义上讲,写大字没有体力是不行的。曾翔个头不太高,但他很有智慧,力量不够时,他就“吼”出来,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力量和作品的气息。

曾翔的“吼书”,从上面的几个方面讲,都是表象的,是构成事物要素的基本要件,换句话说就是“硬件”条件,但真正的书法艺术,却是“吼书”的根本条件,是内在的。日本著名的书法家井上有一搞的汉字书写,是用笔墨实现艺术性的表达,曾翔的“吼书”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正是对这一艺术性的基本探索,至于他是否取得了成功,并不是谁能说得清楚的,也许只有历史才能给出正确的结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艺术没有重复的。

引发关注,是“吼书”存在的呼声。

曾翔在书协时,他的名气与大家相同,反而辞去书协职务后,反而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甚至有一些人还专门研究“曾翔现象”,因为不论从书法艺术角度来说,还是对书法发展的方向上来说,总有一些学者专家会关注的,这是一个历史使命。当代书坛上所出现的“丑书”并不是一下子就诞生出来的,它是许多专家学者共同认定的结果,因此“丑书”才能得以发展起来。而“曾翔现象”是对书法艺术性的探索和研究,未来书法艺术能不能这样走下去,也是专家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另外,也有一部分书法家对曾翔的书法艺术和“吼书”很关注,陪伴着曾翔和“曾翔现象”走下去。

曾翔的书法和他的“吼书”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它是在基本书法面上,再延伸一个或多个层面的艺术性探索,也许有很多人不喜欢,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体,它能走多远,能不能走下去?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你说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