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5

七、加减
  由于某种需要,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境,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这种作联的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时常出现,所撰楹联多含有诙谐、戏谑、讽刺意味。
  1.加字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到的春联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翁见状大怒,心想我家的竹园岂容他人借用?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一截。解缙自知其意,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此联两次加字,实属不易。用加减法制作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
  2.加笔划
  相传有一仕宦人家,父子俩有权有势,横行乡里,老百姓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父子俩都买了进士,婆媳均封夫人,为了光宗耀祖,装点门面,便在门上挂出一副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门对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时通过改增笔划,变成了另一副楹联: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如此一改,内容便大相径庭,父子俩也只有自叹倒霉而已。
  3.减字
  楹联的针对性楹强,不能轻易混淆。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错贴于喜堂之上,客人一见,无不惊异,因碍于情面又不便明说。当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来到丧联旁,将上下联尾各截去一字,丧联立刻变成下面的喜联: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类似这样加减字词的故事,在民间广有流传。
八、翻造
  将别人创作的楹联作某些必要的改动,用以表达自己写作楹联的主旨的楹联创作方法称作翻造法。用翻造法写作的楹联尽管只改动几个字,但能另具新意,这种写作方法常被人们所运用。
  请看下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是河南南阳岗诸葛武侯祠大殿门前两旁的一副楹联,上联歌颂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品格;下联为诸葛亮早年隐居地是襄阳、南阳之争而感叹,寓意深邃幽默,富于哲理。1959年秋,胡耀邦到南阳检查工作,在参观武侯祠等古迹时,看到了这副楹联,易数字而成一副新联: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功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该联寓意新颖,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甘当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堪称翻造联之佳作。
  再看一联: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明代杨继盛因弹劾奸相严嵩,无辜被杀,临刑前写了这副楹联以示不畏强暴。1916年李大钊书赠杨子惠一副楹联,乃是翻造此联而成: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该联仅易一字,却足以抒己志,又勉友人奋发向上,新意顿生。
九、隐如
  在对联中用相关的话暗示要讲的事物,也就是将要讲的隐藏起来,这种制联方法称作隐如。隐如手法,似乎谜语。
  请看这样一副对联: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上联“数声吹起湘江月”只说吹,却未言吹的是什么,然而读者却很容易联想到那清脆悦耳的笛声。下联“一枕招来巫峡云”,显而易见,那枕边尤物不是梦,又是何物?宋玉《高唐赋序》说楚王梦与巫山神女相会于高唐。神女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上联写笛,下联写梦,意境幽远,令人心动。
  解放前,有人写过一副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的对联,联曰:
  中土讵能容久住;
  醉乡何得复横行。
  中土,指中华大地,上联的意思是说不容许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下联隐说的是螃蟹,说用酒烹制的螃蟹再不会横行了。“醉乡”,这里指的是指用酒制成的醉蟹。整联的意思即是:帝国主义分子不得在中国横行霸道,如果帝国主义分子敢在中国久住下去而横行霸道,其下场必然和醉蟹一样死路一条。此联既隐含了两种事物,合起来又有很深的寓意,是一副爱国主义的佳作。
  用隐如法制作的对联虽与谜联相类,但却有本质的区别。用制谜法制作对联,乃以依物制联,是将谜面对联化,实际上就是用对联形式制作的谜语;而用隐如法制作对联,乃是以联喻物,是将所要描写的事物暗藏于联中,使人们通过联想对作者的用意加以理解。
十、缺如
  缺如联,也称隐语、漏字,在楹联中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故意将尾字或联句中的一字隐去,并以联中展现之字向读者暗示所缺之字,而该联的意思又正是在空缺的字上,联句仍能形成很规矩的对仗。细心的人从展现的字面上不难看出联中所藏之意。用漏字法制作的楹联,一般具有谜语的功能,或戏谑,或嘲讽,谜味隽永,猜趣无穷,很好地显示了其巧对的艺术魅力。
  请看一户穷人写的春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从字面看,读者便知作者在做文字游戏。上联缺“一”字,下联缺“十”字。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所缺之字的谐音上去理解。“一”与“衣”谐音,“十”与“食”谐音,加上横批所缺“东西”二字,作者的意图就不言而喻了,原来全联的意思就是“缺衣少食,没有东西”。此联立意奇巧,很形象地表达了穷人过年三难。它不但是一篇缺如联,还是一副数字联,若把它视为谐音联也是可以的。
  请看一副嘲庸医的对联: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相传有一个叫“吉生”的庸医,水平低下,却爱自吹,有人便在其门上贴了这副楹联予以嘲讽。在上下联镶嵌的成语中,每个成语都故意漏写了一个字,所漏写的字合起来恰是他的名字。这样的漏字法作的楹联,艺术效果比不漏“吉生”二字更佳。
  再看一副贺婚联: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风味几番?
  这副联中故意漏去一字,让前来贺喜的人自己去品味,自我感觉用什么字好就填上什么字,填不上来,说明这种风味难以用语言表达。这一漏字,正是寓联意于联外。
  据说,袁世凯死后,有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副楹联故意不按楹联作法之常规去写,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使其不能成对,这样的对联按属对要求是绝对不可以的。但此联正是用属对中的“失对”术语,向人们暗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之意,作者利用缺如的手法出其不意地表达了言外之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借此,方使这一巧联流传于世。
十一、歧义
  楹联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加标点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断句方式对楹联联意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有一种楹联,是出于某种需要而精心构思的,不同的断句方式下,联意会发生很大变化,甚至相反。这就是利用两读法所制作的楹联。这种楹联不很常见,但构思好了,用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却可以产生其它格式的楹联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请持下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相传此联为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人所作的一副戏谑联。店主人将其读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认为是一副倒霉晦气的春联,因而大为不满。祝枝山微微一笑说:不必生气,是你把楹联念错了。应该这样念: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店主人这才转怒为喜,且置酒招待。这是祝枝山利用这副楹联有两种不同读法所获得的相反效果,与店主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但由于这副楹联容易产生歧义,店主人终究没有贴出来。
  传说祝枝山还写过这样一副歧义联: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相传有个刻薄的富翁造了高楼大厦,请祝枝山写楼联。祝深知此翁为人,决意捉弄他一下,便写了上面这副楹联,并念成: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富翁听后颇为满意,待贴出来后,宾客们却个个偷偷地暗笑,富翁明白了其中奥秘,只落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原来这副对联如不断句,上联分明是疑问句式,下联是感叹句式,那么这间屋子是无人敢住的。
十二、设问
  以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是作联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或上联提出问题,下联做答;或上下联均为设问,不与回答,便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用“问”与“答”的形式作联,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便于表达联意和创作主旨。常见的设问法有如下几种形式:
  1.设问作答
  请看下联: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上联以自怨自艾、自嗟自叹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封建迷信的本质,嘲笑了信神信鬼的愚昧行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妙趣横生。很显然,这样的写作方式比平铺直叙的宣传效果要好得多。
  2.设问求答
  请看梁启超答对张之洞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启超在武昌讲学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以“礼贤下士”的客套话出上联设问求答,锋芒显露,咄咄逼人。对此,梁启超不卑不亢,避其锋芒,含蓄作答,以柔克刚,真不愧联坛高手。
  3.设问不答
  请看下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该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上下联全是反诘语气,诙谐风趣,虽没有明确作答,然其乐观豪迈、气势凛然的联语本身就寓答案于其中了。
  再看董其昌题杭州西飞来峰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作者以西湖景物落笔,全盘提出疑问。这种方式常给人以朦胧神秘的色彩,把答案留给读者,使人们产生无尽的悬念。

(0)

相关推荐

  • 对联例话(47):对联中的缺隐、续填与借改

    (47) 对联中的缺隐.续填与借改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19期) 缺隐.续填与借改,这三种手法在对联中的应用,都是为了达意的某种需要,致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境 ...

  • 对联例话(40)对联中的虚字与联绵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5期) 对联创作中的虚字手法与联绵手法,都是讲究虚实相生的制联方法,用这两种方法创作的对联可以分别称为"虚字对"和" ...

  • 一副对联,怎么区分上下联?一篇文章让你搞明白

    对联,也叫对偶句,是我们汉语言中,最独特的一种文化形式. 它以工整的对仗.抑扬顿挫的声调.言简意赅的内容,把我们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因而千百年来,在汉文化圈中,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 ...

  • 5副智慧对联,句句蕴含人生哲理!

    5副智慧对联,句句蕴含人生哲理!

  • 玻璃对联知识集萃(转)

    关于玻璃联 汉字的结构和笔画不少是对称的,例如"东南西北". 这些对称的字就叫做玻璃字,<中国国粹网.楹联知识>有<玻璃字集>可供查阅."玻璃联& ...

  • 对联知识讲座:怎样写挽联

    第一节 挽联由来 挽联是哀悼死者的.它和悼词不一样,悼词篇幅较长,可以对死者的功勋德业.学问建树.为人处世作全面介绍,而挽联仅寥寥数语,虽也赞颂死者功德,但主要表达联作者的悲哀.中国人以言辞哀悼死者起 ...

  • 对联知识大全,非常实用!

    [对联知识大全]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 ...

  • 对联知识第三讲

    来源一剪梅888 第三讲 深入了解"词性相当"要素 ●第三讲学习内容: (1)掌握词性工对与宽对的概念及对应规则.包括:名词的工对与宽对:词组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 (2)当句对有关知 ...

  • 100条对联知识,悟透后,写对联不再难

    第一部分:综合 1.[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 ...

  • 《对联知识基础教程第四讲》

    声明:本教程是搜集网上资料后整理出来的.如果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内容提要] ●马蹄韵及其"句中平仄规则"和"句脚平仄规则"."平仄 ...

  • 《对联知识基础教程第三讲》

    声明:本教程是搜集网上资料后整理出来的.如果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内容摘要] ●掌握词性工对与宽对的概念及对应规则.包括:名词的工对与宽对:词组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 ●当句对有关知识 ...

  • 《对联知识基础教程第二讲》

    声明:本教程是搜集网上资料后整理出来的.如果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内容摘要] ●初步树立上下联一体观,理解正对.反对.串对概念并尝试应用到创作中. ●初步掌握"词性相当&q ...

  • 对联知识(十)炼字(2)

    转自:七月流火的博客 对联知识十.炼字(2) 修辞:无论作诗论文,修辞皆极重要,制联亦然.看下面的小故事,亦见古人对练字之用心. 一天,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赴举进京,于驴上得一联: 鸟宿池边月, 僧敲 ...

  • 对联知识(九)炼字(1)

    转自:七月流火的博客 对联知识九.炼字(1) 对联只有上下联二句,实为最精炼的语言.故古人十分讲究炼字,有许多一字之师的故事. 1. 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改 ...